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主要有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对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认识不清,培养的人才同质化严重;二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监管不严格;三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学与生产脱节,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都不能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今年10月30日,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的第2085次例行会议上,美国教育管理专家桑迪·波美和迈克尔·麦弗逊发表了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大学学习体验》的演讲,他们认为,“大学教育远不止是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即便是找工作,大学生也应该学会灵活地解决问题,应对非常规性的工作,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学生对重要思想保有开阔视野,帮助他们获取具有持久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取得事业成功及社交的能力”。
英国牛津大学前校长科林·卢卡斯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大学逐渐同质化,能够保持自身的特色尤为重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只有突破同质化发展格局,明确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在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笔者看来,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主要有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对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认识不清,培养的人才同质化严重;二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监管不严格;三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学与生产脱节,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都不能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在总结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立体式人才培养方案,即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对内进行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外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培养定位
“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了“如何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义,框定了人才培养边界,指明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受“重学轻术”传统思想影响,应用型技能在大学教育里被边缘化,导致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实际执行中侧重于理论教育的学术型人才,对学生的实践应用操作能力培养不足。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跟普通公办本科高校的学生一起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不仅没有竞争优势,也不能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应当结合生源特点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定位,要求学生有更高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更强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向上争取相关政策法规供给,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放权发展、分类管理、坚持公益性等原则,解决制约发展的产权、内外部治理体系、改制方向等问题,保障独立办学的主体地位和资格,释放办学活力,真正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专业集群
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选取高校办得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来办学,为实现错位发展,还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调整,紧密配合区域产业布局调整。
比如,2018年11月,《扬州市政府关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出台,该文件明确要重点培育地标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把扬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在特色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物联网感知器件等领域增强核心竞争力。
随着苏中空港物流园、腾讯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的落户,扬州经济发展急需物流、汽车、机械、电商、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专业人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将密切关注政府产业结构布局,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细化专业方向,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动态预警与调整机制,确保开设的专业面向地方、面向产业,构建特色专业建设集群,打造一批“金专”,实现专业建设的长足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输送专业对口的人才,扩大地区影响力。
深化产教融合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高等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应用型本科院校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借助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协同推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在前期充分做好对企业的筛查、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选择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为学生把好迈入社会实践的第一关。
校企合作不能简单理解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事情,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不应该是旁观者或倡导者,而应发挥主导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等。在“政行校企”之间,需要设立一个监管机构,平衡各方关系,既能管理学校,又能约束企业,还能协调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还需要依托产业协会、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共建“产业学院”“行业学院”,深化人才供给结构性改革。通过产业学院、行业学院,构建产学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需双方紧密对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实现校企之间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将产业学院、行业学院建设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和继续教育的基地,实现教育和行业的联动创新发展,破解产学错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