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工博会期间,施耐德电气“绿色+ 智能制造 创新峰会”于9月19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在此次活动中,施耐德电气与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中的26家合作伙伴一起,献上了一场工业数字化转型盛宴。本文将对峰会主要演讲人的发言进行详细梳理,为大家全面解读施耐德电气“5S”绿色智能制造理念及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共同探讨应如何聚集产业力量,共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及共赢的绿色数字化发展之路。
绿色与智能制造的相辅相成
众所周知,我国工业能耗占比巨大,尤其是石油、化工、矿山、建材、制药等涉及到水、电、气、煤等诸多能源介质的传统型行业,在节能减排、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率上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自动化技术在降低工业能耗、挖掘节能潜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型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面对全球制造业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制造业也迸发出更迫切的转型需求,众多企业面临着,既要导入智能化的生产运营流程,提质增效;又要将能效管理、绿色生产的意识融入企业各个环节等难题。
针对现状,作为行业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在企业生产、运营方面有着深刻洞察与积淀,并在能源管理领域具有优势,率先提出了绿色智能制造理念。该理念具体指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全生命周期中,植入“绿色”发展理念;并运用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行业壁垒,全面优化企业生产、运维及决策水平,提升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
“绿色智能制造正是能源可持续发展+工业自动化升级的双转型,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实现能源和工艺效率优化上的互相促进,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同时并成就地球。”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在峰会用一句话概括了绿色+智能制造理念的本质。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
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条道路上,施耐德电气始终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一起。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在峰会中说道:‘纵观施耐德电气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从无污染的绿色设计,到生产过程中的无填埋,再到服务阶段地被分解、被利用,“零填埋”“零污染”“零排放”“零事故”的可持续理念一直是施耐德电气的核心发展战略。’
就宏观层面来看,绿色智能制造理念基于当前工业4.0的时代背景所提出,兼具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情需要,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绿色与智能制造理念也得到业界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与支持。例如,《财富》杂志发布“2019年改变世界的公司”,施耐德电气位列第9,其评选标准之一就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同时,施耐德电气在上海、武汉、天津的三家工厂,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评审,荣膺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开放、融合、共生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在绿色智能制造的转型需求面前,庞邢健把传统型企业架构的问题共性点,总结为“看不见、摸不着”。也就是说,企业的问题实际都是因架构级间的数据“黑洞”引起的。所以,企业实现全透明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有其必要性。然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就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者、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终端用户等协同参与,发挥合力来促进行业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
施耐德电气基于EcoStruxure架构,即产品的互联互通、边缘控制、软件分析和服务平台,与合作伙伴联手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控制、维护服务四大阶段的生态体系,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一站式服务。在提高能效的同时,还能紧跟客户需求、聚焦供应商力量、节约成本、避免能源与生产物料造成的浪费。这就是此次峰会,“施家邦”共同发布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意义所在。
开放、融合、共生是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核心亮点。对此,庞邢健表示,数字化时代,企业单打独斗早已成为过往,“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融合共生的平台,以开放的心态共同服务市场,推动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将不断发散,确保生态圈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目前,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正在不断扩展中,此次峰会,与施耐德电气共同组建生态体系的有26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德勤、赛迪智能制造、西云数据、莱芜钢铁、中鼎集成等;与此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出现众多紧密合作的案例。
例如,以边缘到云端的广泛而深入的IoT、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服务而知名的西云数据,结合施耐德电气在智慧供热、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莱芜钢铁借助施耐德电气为其高炉控制系统量身定制的升级解决方案,整合其钢铁行业的专业知识,为行业内客户提供整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更好地开展智能制造服务业务,施耐德电气已与德勤和赛迪智能制造等企业携手,整合各自在智能制造咨询、战略规划、测评与实践上的优势资源,深挖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需求;更与昆仑数据携手,用工业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赋能工业企业,助其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提升可用性、可靠性与效率。
另外,在如何平衡施耐德电气与合作伙伴关系上,庞邢健表态称,施耐德电气以开放的态度和合作伙伴主要以互补关系共存,但并不排斥在某些领域和更多友商合作,最终目标都是解决用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未来,希望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形成更大的合力,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助力。
“5S”转型要策为工业变革助力
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正在加速,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两大垂直领域的贯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赋能,市场成长性与空间巨大。但在转型这条路上,有需求、有商机,亦不乏挑战。
注:左二:德勤咨询合伙人黄永松;左三: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右一:中鼎集成创始人、总经理张科
因此,施耐德电气正通过“智能(Smart)、软件(Software)、可持续(Sustainable)、渐进式(Stepwise)、安全(Security/safety)”五大关键要素帮助企业在能效管理、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三大基础上融合迈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此次活动中,生态圈的企业代表也纷纷基于“5S”要素,从各自角度为中国工业的变革发展建言献策。
智能是绿色智能制造的精神内核,是生产过程中各项使能技术和承载这些智能化技术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综合运用的结果。施耐德电气正携手“生态圈”伙伴,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开放的EcoStruxure架构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之一,为楼宇、电力、工业和数据中心领域的用户提供规模化的,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自推出至今,在2万余名开发人员的支持下已部署站点超过50万个,拥有65万家服务提供商和合作伙伴,让3000个应用程序和200多万台设备资产实现了互联互通。
渐进式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工业场景复杂多样,这决定了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和部署绿色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无法一蹴而就,每个企业的转型升级道路都需量身定制。施耐德电气在咨询规划环节的重要伙伴德勤咨询合伙人黄永松认为,中国制造业所处水平并不高,跨入工业4.0的门槛不能操之过急,应让企业轻装前行,小步前进。
“在实践中,针对不同行业客户不同类型的生产需求,施耐德电气会将国家的产业政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能力结合,再给出针对具体行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庞邢健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医后药+小步快跑,渐进式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逐步升级和迭代,这是施耐德电气基于中国智能制造基础多样性的特点给出的建议。
“5S”要素还着重赋予了工业软件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工业软件是涵盖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具的统称。
作为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中鼎集成创始人、总经理张科用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工业软件的重要性。如中鼎集成利用自主研发的FTS软件系统,解决了锂电池领域多型号快速换型的痛点,将换型所需周期7天缩减到2小时;从单一产线支持单一品种,到现在一条产线支持多品种;既满足了动力电池后段柔性化制造需求,又使中鼎集成的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张科认为,将智能化采集、互联网布局、传感器应用及工业知识、技术经验积累的数据,综合载入工业软件并分析应用于工业,才能真正促进制造业从“人制”到智能化数字化“机制”的转变。
对此庞邢健也建议,中国制造企业在短时间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有长远的百年老店意识,去看待一个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过多的自动化会加剧生产流程的刚性。从企业角度来讲,工业软件作为数字化转型中重要的“神经系统”,在实施绿色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主张先“软”后“硬”。
此外,在制造业发展进程中,每位企业公民都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努力达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目标,才能促进企业与社会、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同时,生产设备及信息安全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保障与前提,也不容忽视;因此,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同样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结语
随着开放、创新、共赢的生态圈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将从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中融合共生,获得收益,并实现与社会、生态文明的同步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为全球自动化技术数字化转型的领先企业,施耐德电气一直积极与合作伙伴在产品、技术、服务等层面进行全方位交流,相互促进,谋求共创、共赢,共同探索、制定符合制造业用户特定需求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未来,期待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共同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前进的“车轮”铺设更加平坦宽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