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新三年计划解读之十四:人才保障

 一、需求引领,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素质双提升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由概念普及阶段进入实践深耕阶段,现在正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带动国内就业人数显著增加。据测算,工业互联网在2019年带动总就业人数超过2679.6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3.46%,新增就业人数312.2万人。2020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的总就业人数将达到2810.90万人,同比增长4.90%。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远远不够。通过招聘网站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工业互联网人才的主要来源是社会招聘(90.84%),校招占比不足10%。与工业互联网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相比,学历教育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新增岗位需求。

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预测是科学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评价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为完成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人才大数据平台,汇聚各区域的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投入、企业岗位招聘、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毕业生情况等数据,通过模型预测人才需求。向社会动态发布工业互联网岗位需求信息,支撑人才政策的科学编制与精准实施,助力高质量就业。


 二、机制保障,以评促选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工业互联网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制定职业和岗位调研制度,定期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各类企业的调研;二是研制工业互联网人才职业能力标准,引导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教材、培养方案等建设;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认证工作。针对每个典型岗位,建立认证体系,包括认证课程、认证考试、认证授权点等。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加快工业互联网领域“1+X”证书试点。


 三、培养为基,以训促学加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现阶段多数院校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工业互联网人才的社会需求,但目前遇到一系列问题。一是工业互联网体系复杂,教育教学标准不统一。目前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比例不高,尚未有完善的教育教学标准,多数处于摸索的阶段。二是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教材和课程资源。教师对于工业互联网知识和技能不熟悉,对于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教学的经验缺乏。三是产业和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工业互联网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明确、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钩,产业和教育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尚未形成。

通过建设共享型工程实习基地,加快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从硬件设备、实操系统、管理平台等维度出发,规划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方案,通过综合规划实训场地、设计实训方案,开发相应实训设备,汇聚教育教学、互动体验及展示宣传等多类服务,为参训人员带来一站式的工业互联网专业培训,加强管理、运维、技术、服务等多维度、多层次人才的培养,满足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推进工业互联网落地实施。(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工业互联网新三年计划解读之十四:人才保障_设计制作_处理器/DSP
51
87
0
63

相关资讯

  1. 1、CAD怎么全屏显示?AutoCAD2008全屏显示方法分享1127
  2. 2、Win7系统怎么关闭屏幕保护?1550
  3. 3、IE证书提示错误怎么解决?3159
  4. 4、美易相机怎么编辑视频?美易相机编辑视频的方法134
  5. 5、怎么查看Win10的激活状态?3761
  6. 6、怎么查看cpu的使用情况?电脑查看cpu状态3703
  7. 7、荣耀magic2怎么开启性能模式?荣耀magic2开启性能模式的方法4699
  8. 8、钉钉电脑版群聊记录在哪看?钉钉电脑版群聊记录查看方法408
  9. 9、如何更换酷狗音乐的字体?酷狗音乐更换字体的方法1963
  10. 10、Win10专业版系统开启hdr泛白怎么办?Win10hdr闪屏解决方法1193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