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白萝卜
——你哭了没?
——哭了。
《狗十三》观影后,有人这样问。
这年头,能让人哭的电影不多,能让人哭的青春题材电影更少,而《狗十三》做到了。
前几日,曹保平那部大名鼎鼎的《狗十三》宣布定档,这部影片裹挟着五年多的议论纷纷终于上映,没想到这部片子突然就要上映,也没想到这部影片比预想得更残酷也更具意义。
在作品口碑一向上乘的曹保平导演作品列表中,《狗十三》在豆瓣上以8.5高分成为曹导迄今为止的最高分作品,而前两日影片发布定档海报时,也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一阵庆祝热潮。
向来凌烈的曹保平拍了一部青春片,这事听上去挺有趣,但看完《狗十三》又忽然懂得,这是一部很曹保平的青春片。背负着如此之大的热议,又携带着如此强烈的希望,《狗十三》究竟是部什么样的电影?
曹保平拍了一部
不“青春”的青春片
如今,青春片的市场正遭遇危机。
其实青春片向来是电影市场宠儿,因为“青春”这块橡皮泥,不管你怎么捏它,总有人买账。自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掀起近年青春电影热潮开始,怀旧青春、疼痛青春、奢靡青春、残酷青春层出不穷,有真情实感打动过观众和市场的。
但随着青春电影泛滥,加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市场鱼龙混杂,更多的青春片流于套路、导向单一,甚至某些青春片创作者已经将爱情片等同于青春片,因而青春片市场在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已经陷入僵局——如果不真实,你凭什么书写我的青春?
这正是当下青春片面临的最大问题,不真实。谁都有过青春,谁也都有资格去评判和议论青春,在这之中最能够与大家产生共鸣而令人信服的青春片,其实就是真实的青春故事。
在这样的语境下,五年后重出江湖的《狗十三》无疑面临着挑战,当然,与挑战同在的还有机遇。
《狗十三》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13岁少女李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离异的父亲另有家室并刚刚有了一个男孩。情绪敏感的少女有了一只宠物狗寄托情感与忧愁,但随着狗的丢失,暗潮涌动的青春开始澎湃起来。
与以往青春片不同的是,《狗十三》当中没有少女在光晕中可以看出脸颊绒毛的天使侧影,也没有少男在篮球场挥汗如雨后喉结颤抖的神秘荷尔蒙气息,更没有市场流传的青春片“三宝”,《狗十三》当中的一切都是普通的,就如同曾经普通的我们,而这样普通的一切,也才是曾经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青春录像。之所以说是青春录像,因为它是真实的,而唯有真实的,才是可以让人相信并让人感动的。
《狗十三》的真实在于,导演没有用任何的美化手法,直面故事本身,也直面了真正的青春。从背景设置、剧情编排到人物打造,都以极具生活化的方式展现,例如影片开头的一个细节,李玩奶奶家八九十年代装修风格的客厅里,挨挨挤挤摆满了老式家具,阳光洒进的角落里藤萝满布,绿色墙皮上挂满了字画,一秒钟将人带回少年时代身处于奶奶家的温暖当中。
而在影片中,教养方式粗暴的父亲、不问缘由始终溺爱的奶奶、沉默少言但爱炸毛的爷爷、优秀聪明的漂亮表姐、只知成绩不问内心的老师,这些人都是我们青春中的一些符号人物,将他们在影片中集合起来并相互串联,有“恶魔”有“天使”,就像青春期时我们看待的那个世界。
当太多人已经用美颜镜头和诗意台词将所谓青春描绘的太过美好与梦幻,曹保平则是将《狗十三》当中的青春拉回现实,也拉回常识,青春的美好大多只存在于回味当中,而非当时,就像观众会跟随着李玩的故事揪心与无奈,青春其实是个复杂的状态,也是一段百感交集的故事,这也正是《狗十三》所表达的真实的青春。
在青春片无力的市场现状中,《狗十三》上映,其实机遇无限。市场缺少好作品,因而给了《狗十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从影片自身而言,《狗十三》一反青春片常态,与常规认知中的青春片完全不同,但又是最真实的青春故事,这也给了影片更大机会,或许从此处开始,中国青春片类型又将颠覆。
《狗十三》讲了 一段
不美好的“美好”故事
作为如今华语电影市场的高口碑导演之一,曹保平出手,观众和市场向来都期待甚高。从《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到《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在作品品质上曹保平是有口皆碑的。其中《烈日灼心》获得第18届上海电影节最佳导演,并将邓超、段奕宏和郭涛三人一同送上影帝宝座。
看回曹保平作品本身,真实是他始终的风格,也是其最大的亮点,因为真实,他的作品向来有切割人心的力量,过往有叶光荣的愤怒崛起(《光荣的愤怒》),有落寞女司机的寻爱旅程(《李米的猜想》),也有三位结拜兄弟的爱恨纠葛(《烈日灼心》),人心与人性是曹保平作品中的重点议题,以小见大,以电影讲述人生。
《狗十三》亦是如此,剧本由焦华静(《烈日灼心》《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操刀,借一个13岁少女的青春期故事,反映了中国式教育的重重问题、中国传统亲子关系当中的不平等性以及中国语境下青春期少年所受的“爱暴力”。
这些真实但却往往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忽视的问题,在《狗十三》当中被曹保平一层一层地揭露。例如,大人行为有失,面对孩子时往往以借口圆谎;再如,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永远以“要懂事”作为评判标准,却忽视孩子真正的内心感受;以及常常将孩子当作私有物品看待而非独立个体,沟通和相处模式单一等。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其实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些或痛苦或无奈的成长过程,如今回首,那不仅仅是青春,更是人生的一部分组成。
相比那些自喻美好的青春片,《狗十三》当中所呈现的问题,才是每个人青春的必经之路,青春的道路上不一定只有爱情,但青春的那些年一定有过《狗十三》当中的孤单、无助与成熟之后的沉默世故,而这些,才是与观众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点,有网友说:“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或者说,如果没有共鸣,你知不知道你有多幸运。”
自然,影片中的这些问题很真实,真实的另一面就是疼痛和残酷,但成长就是脱胎换骨的过程,曹保平镜头中的青春一如他以往的作品般并不温和,但这样略显凶残的青春,其实更能够与同样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观众达成有效沟通。纵观当下市场爆款,无一不是与观众情感相连、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影片,所谓动人,就是这样。
除此之外,《狗十三》也可谓如今市场上一部勇敢的电影,它将教育、家庭、成长中诸多沉重的问题统统讲述出来,将矛盾和思考抛向市场和观众,将原本看似美好的议题打破来塑造成一个复杂且残酷的故事,影片所作出的尝试是勇敢的,更是创新的,前文所说《狗十三》或将颠覆华语青春电影的类型,因为影片本身所具备的话题属性,《狗十三》或许也将成为今年最具话题性的影片之一。
如果说《美国派》是美国人的青春,《告白》是日本人的青春,《请回答1988》是韩国人的青春,那么《狗十三》其实就是我们的青春,12月14日,于影院再见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