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癌症死亡人数的增加。一些常见的癌症是乳腺癌和肺癌。乳腺癌仅在女性中常见,而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有发生。肺癌比乳腺癌更危险,因为存活率低。欧洲和北美的一项案例研究报告称,每年有130万肺癌新病例和120万人因肺癌死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很有可能出现新的肺癌病例。已经进行了各种研究来了解肺癌的原因,并且据报道,肺癌可以由于一些遗传因素、环境污染]、二手烟、工业物质而发生。众所周知,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来提高。
研究内容
Bogusław Buszewski的报告说,与健康人相比,肺癌患者体内乙酸乙酯的范围有所增加。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说,大量的乙酸乙酯在我们体内释放/代谢,这有助于癌细胞的坏死。沙特国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化学技术通过循环伏安法、DPV法和电化学阻抗法检测生物标志物乙酸乙酯。在这项工作中,除了材料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之外,还用未掺杂/掺杂的材料制备了SPE,用于ppb水平的EA检测。
实验方法
电化学研究是用改进的固相微萃取的恒电位仪进行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研究是为了获得关于在表面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信息。对于所有这些测量,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备不同浓度(0ppb,1ppb,5ppb,10ppb,15ppb,20ppb)的乙酸乙酯溶液,并且通过以100毫伏/秒的扫描速率扫描-1至1 V的电压来进行CV测量。而电化学阻抗谱是在1兆赫到0.1赫兹的范围内进行的。
显示合成纳米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的FESEM图像。
原始样品的x光衍射图。
纯的和镍铜掺杂的二氧化锡粉末的红外光谱。
在10ppb乙酸乙酯下作为不同扫描速率的函数的CV曲线。
结论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原始的、镍掺杂的和铜掺杂的纳米粒子,并用XRD和FESEM进行了表征,证实了相纯度和纳米尺寸。利用这些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制作了一种化学乙酸乙酯生物传感器,可用于肺癌的早期检测。所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在宽范围内(1-20 ppb)表现出选择性和灵敏的响应,检测限随掺杂剂的变化而降低。结果表明,铜掺杂的二氧化锡纳米粒子可以为反应提供良好的基质,促进电极表面电化学传感过程中的直接电子转移。这种传感器可以为早期肺癌检测提供巨大的潜力;然而,结果是初步的。未来需要进一步详细的研究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复用能力
DOI:10.1109 / JSEN.2020.300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