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利用地震传感器进行飓风强度预测

众所周知,飓风是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之一,目前传统的飓风监测方法依赖于卫星、飞机与地面气象观测,而这些监测手段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卫星不能很好地观测到飓风强度的急剧变化,且当飓风丧失一些热带气旋特征时,卫星观测手段就难以估计其强度。而气象监测部门的侦查飞机则无法对飓风内部的结构进行有效、持续和全面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更是远离飓风中心,无法直接监测飓风中心的强度和结构。


哥伦比亚大学利用地震传感器进行飓风强度预测_金融商务_科技巨头


日前,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所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在《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发表研究称,通过追踪热带气旋在海底造成的震动可以确定飓风、台风等的活动和强度。


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博士后露西娅·瓜尔蒂耶里(Lucia Gualtieri)将记录热带气旋的地震图与一幅卫星拍摄的正在横跨太平洋西北部的风暴影像进行叠加。研究者开发出一种新方法,通过查看地震数据来追踪台风和飓风的活动和强度,这将有可能将全球飓风的历史纪录扩展数十年。


哥伦比亚大学利用地震传感器进行飓风强度预测_金融商务_科技巨头

图片来源:NASA


“说到地震学,绝大多数人会将其与地震联系起来,但绝大多数地震记录的其实是来自海洋的低强度运动。震动图一般记录的是地震产生的震动,但也可以记录其他形式产生的震动,比如火车、飓风、台风等。”该研究主要作者之一露西娅·瓜尔蒂耶里说道。


尽管全球风暴记录只能追溯到卫星时代的初期,即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但第一批现代地震图创建于19世纪80年代。不幸的是,最早的记录都是纸质版,很少有历史记录被数字化。如果所有这些数据都可以获得,我们就可以尝试查看一个多世纪以来热带气旋的发展趋势或强度变化。


研究者找到了一种新方法,通过追踪热带气旋在海底造成的震动,确定飓风、台风等的活动和强度。从西北太平洋海岸和岛屿上地震仪记录的13年数据看,地震数据和风暴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热带气旋的发生与大振幅、持久的地震信号(次级微震)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这些“次级微震”或微小波动与风暴强度具有密切关联,借此可以计算台风的强度。瓜尔蒂耶里解释说,“单独一个海浪的强度不足以产生地震信号,因为一般的海浪影响深度只能波及海表的几英尺处。而粒子运动随深度呈指数衰减,所以在海底观察不到什么震动。台风产生地震的主要机制是使两个海浪相互碰撞,当其相撞时会产生垂直压力,在海底产生震动,最后被地震仪记录到。”


来源:《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


45
187
0
64

相关资讯

  1. 1、开学季指数500万,如何用人、事、场三维度拆解热点元素4197
  2. 2、三种常见的任务管理方法4560
  3. 3、互联网变革10年,媒体经历了怎样的脱胎换骨?1452
  4. 4、定位:标准化生产爆款内容的不变法则1420
  5. 5、前途迷茫,晋升无望,为什么我们总是遇到瓶颈240
  6. 6、面试自我介绍需要注意的五个案例4708
  7. 7、微信视频号的市场分析与体验总结1066
  8. 8、产品经理日报第998期|微博整改:关闭超过15分钟以上的长视频上传功能4678
  9. 9、五种“互联网+学车”的商业模式4159
  10. 10、技巧|做活动遇到羊毛党,怎么办?352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