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消息,TI出品的CC3235双频带SoC芯片应用于物联网、工业级以及一些便携低功耗的应用场景当中,表现出色。CC3235芯片是TI公司的第三代Wi-Fi产品,其中第一代是CC3x00,第二代是CC3x20,第三代就是CC3x3x。
TI的第一代Wi-Fi产品,对于安全性的考虑不多,其Wi-Fi产品应用于物联网的场景不多,基本都止步于网关,因为网关以下的节点应用,功耗高,其本身优势不是很明显。
第二代Wi-Fi产品中,TI使用了灵活的配置方式,使产品能够走向前端。第二代Wi-Fi产品加入了安全性的考虑,在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中,节点可扩展的数量可以说是接近于无限,这可能会招致大量的数据攻击。从安全性的角度看,第二代Wi-Fi产品可以有效保护产品应用于物联网场景。
第三代Wi-Fi产品,双频带SoC芯片CC3235,支持2.4 GHz、5 GHz频带。现在2.4 GHz频带非常拥挤,虽然很多方案都声称使用100Mbps进行传输,但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下,ZigBee,蓝牙,Wi-Fi都拥挤在2.4 GHz,肯定对数据传输有影响,相比之下,CC3235双频带的优势就较为明显,不仅可以使用2.4GHz,还可以使用5GHz。
第三代Wi-Fi产品和上一代相比,加入了BLE coexistence,使得BLE和Wi-Fi可以并存。BLE主要应用于控制,Wi-Fi主要应用于数据传播,在实时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场景中,约定的规范明确了BLE和Wi-Fi使用的优先级,从而优先保护BLE的使用,保证了BLE和Wi-Fi共存时,产品使用的有序性。
第三代Wi-Fi产品CC3235芯片,加入了Wi-Fi security和MCU整体security。在很多工业现场数据采集传输过程中,数据通过串行flash进行传输,串行flash很容易遭受到攻击,使得数据传输到其他地方。CC3235安全覆盖范围广,不止是从空口到云端,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CC3235比上一代产品降低了30%的功耗,这个数据是综合得出的结果。核心的思想是提升休眠时间,将多种唤醒模式的唤醒间隔延长,比如延长固定唤醒时间,这些都需要AP的配合,如果AP没有配合好,较长时间没有唤醒,系统可能会判断下面的设备处于掉线状态,这对于那些希望实时在线的应用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CC3235拥有2个MCU,一个是应用程序代码 MCU,一个主要是处理Wi-Fi协议栈的MCU。如果降低唤醒主MCU的次数,那么功耗势必会降低很多。处理Wi-Fi协议栈的MCU可以承担传输数据等任务,这样主MCU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处理协议逻辑这种任务,就必须要唤醒主MCU了。
将协议栈的任务,或者其他任务扔给Hostless可以大幅提高主MCU的休眠时间,显著降低功耗,应用于超声探头等应用场景就比较有优势。
CC3235的两个MCU,均是Arm® Cortex®-M4,一个对客户开放,一个对客户不开放。拥有较多的PWM、Timer。
在安全性方面,数据传输的key位于Network processor中,只能通过API函数运算得出另一个key,无法直接解析,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还从物理层和网络协议上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CC3235还支持AP切换,soft roaming,当芯片从一个AP覆盖的范围,转移到另一个AP覆盖的范围内时,可以迅速切换。如果不支持AP切换的话,数据传输会经历下线然后再上线的过程,系统会误认为发生了错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