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郝茕
注意:本文有剧透
《狗十三》等了好几年,这部电影一直在“传说中”,是“传说中近年来最好的青春片”。曹保平还在多个场合说起过这部电影未能过审不能上映的遗憾。如今终于在大银幕得见,不负期待。
“青春片”在过去那些年里成了被太多烂片绑架腐蚀的类型,逐渐快让人忘记它本身令人唏嘘却动人的模样。
很多时候,说青春的叛逆与迷茫,对抗成长和世界,变成了一个太明确的事件,有着鲜明的态度。而事实上,许多的转变发生在模棱两可的瞬间。你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始长大的呢?好像一切可以明确的,说得出意义的瞬间,都显得刻意和失实。长大是蒙着迷雾的一整段时光,并不能明确去辨认。
电影讲李玩的十三岁,这一年,她有了一个弟弟和一只叫爱因斯坦的狗。
电影里有两只狗,一只叫爱因斯坦,另一只也叫爱因斯坦。一只爱因斯坦走失了,另一只就成了大人的搪塞和谎言,成了李玩被迫接纳的“将就”。她说“我不是非要一条狗”,她要曾经的陪伴和羁绊。大人也不是非要她有只狗,大人要她“懂事”,懂得让步和接纳事实。
爱因斯坦像一个符号,在一个青春期小孩不被理解的生活里,因为那些恐惧、害怕、委屈所共鸣的点点滴滴让一个替代品成了真。长在她的青春里,和她的青春发生关联的羁绊,就是爱因斯坦。所以当片尾,真正的爱因斯坦出现的时候,李玩却拒绝承认了。她说还好它没有认出我,我好怕它扑过来。那时候,她的青春里面已经不需要一只狗,她学会避免冲突,圆融处事。而曾经那么忠诚爱着李玩的爱因斯坦没有认出她,也是导演在告诉我们,李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李玩了。
她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电影讲成长,并不只聚焦李玩,而是一个群像。每个人物似乎都负责诠释成长的一个阶段,似乎每一个人都分担了这个过程。表姐先长大了一点,启蒙了少女的情窦初开。李玩从她身上看到过炽热,也看到了善变和伤害。她仍有少女的天真,又有体察人情的狡黠,她知道当李玩一开始拒绝爱因斯坦的时候,她在坚持什么,可是,当老人给她使个眼色,她就站在大人世界的那一端,用和其他大人一样的口吻,告诉她一个连她自己都不相信的“事实”。所以,她是一个大人了,即便她那么热烈爱着一个男孩,也可以选择缄默不语,也必须选择姿态漂亮的转身。
父亲是一个更绝对的“大人”,同样是个让人心疼的角色,他扮演着父权绝对的权威,有符号化的一面。你很难评判他是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似乎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有真挚的爱和强势的温柔,但也自私和狭隘。再婚又有了孩子,能够体谅在女儿青春期最敏感的时候先暂缓女儿的知情。时间随着一条狗疯长,女孩第一次见到弟弟的时候,襁褓中的婴儿已经好大。其实能够想象,几年的拖延,父亲本身在夹缝中的煎熬。而当他发现女儿竟然开始“懂事”的时候,他眼里泛出心疼的泪光,那是身为一个大人的不忍。接到前妻的电话,父亲崩溃大哭的那场戏,和之后李玩拒绝与爱因斯坦的相认后崩溃大哭,仿佛是一个呼应对照,成年人对心中所爱不动声色。他们要把悲伤隐藏在人后,看起来对失去的东西显得坦然,可是心里的不舍与难过,只能自己消化。
电影里最让人心疼的一句话莫过于,“以后这样的事儿还多着呢”。
心爱的小狗走丢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这样的失去以后还多着呢。
你会收到另一个替代品,它不完美,叫声可能没那么好听,头顶也没有了一撮可爱的白毛,但你要接纳,这样的妥协以后还多着呢。
你喜欢的是物理,可是为了加分,被逼着改投英语的兴趣小组,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这样的功利以后还多着呢。
你在人群中无所适从,而被众星拱月着高谈阔论的人说着“我是多么的孤独”,你还得点头表示赞同,这样的虚伪以后还多着呢。
所以当男孩说,“我喜欢你,不想和你分开的时候”,她已经可以轻描淡写地回以一句,“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
《狗十三》在曹保平导演的创作年表中排在《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之间,算得上是他创作极具力量的时期。延续着《李米的猜想》曹保平对于演员调教的高水准,青涩的张雪迎呈现出了充满灵气的自然表演,几乎不露痕迹地展现了一个小女孩在青春期的心路历程,最后那个不寒而栗的微笑,比起张子枫在《唐人街探案》里的更让人不寒而栗。
虽然是部被耽搁了的青春片,可五年后回看,多了不少可以被细品的地方。诸如张雪迎已经是上升势头不错的小花,不见当年满额头爆痘痘的青涩。而胶片的质感,更给电影增添了今天电影少见的温度。
《狗十三》里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看起来丢狗找狗是一条显性的故事情节线,但事实上这条线索也并没有那么重要。成长是在影片生活流叙述的点滴中汇聚完成的。不同于过往青春片的激烈,这样日常生活的情景里面,把成长演绎成了一件不动声色却又惊心动魄的事情。它原来那么小,小到一顿饭、一杯牛奶就消解了一场负隅顽抗。
结尾很绝。那个幼小的、在家里张扬跋扈的、被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弟弟,也开始了他的“成长”。在李玩初热爱的在溜冰场上,如履薄冰的被鞭策着前行。无法选择,无处任性,哭着喊着说“我做不到”,却只能被逼着一步一步艰难向前,他也开始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开始违背他的天性成为一个符合旁人期待的“人”。一旁冷眼旁观的少女露出了若有似无的微笑,哦,你也要开始变成我了。哦,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这场溜冰戏,大概也是观众看整部电影的视角,原来我们都这样长大了。
声明:我们是澎湃新闻文化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栏目官方微博为“澎湃有戏”,唯一的APP叫“澎湃新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有戏”栏目,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发朋友圈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