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互联网企业快速扩张,通过不断“烧钱”抢占市场,然而ofo单车和蛋壳公寓的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成本失控的代价。在共享出行行业,做好成本控制是其立命之本。本文作者以摩拜单车为例,分析财务产品是如何在降本增效上实现创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个美团单车人一路降魔打怪,通过财务信息化、财务产品的不断创新,实现降本增效的点滴经验。
无论是千万人翘盼等着退押金的小黄,还是碎了一地的蛋壳公寓,背后无不是疯狂扩张后成本失控惹下的祸端。因此,做好成本控制是共享出行这个行业的立命之本,也是打造企业竞争壁垒、实现赢利之源。作者从有幸见证了(摩拜)美团单车从0到1的全过程,最后通过精细化运营,特别是财务产品上众多创新,降本增效,最终实现运营赢利。
成本控制,终极目标是实现赢利,提升投资回报率。我们通过杜邦公式看到了提升股东价值回报的三个途径:产品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率。
简单来讲,财务杠杆是一门用别人的钱赚钱的学问,而资产周转率,则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内功,通过自己的资产管理能力赚钱。
公式为:
资产周转率 = 周转额/资产= 总销售额(Total Revenue)/资产总值(Total Asset)
共享出行企业怎么提高资产周转率?由公式可知,在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销售额,即骑行率。形象来说,就是在用户需要骑行的时点,及时提供体验良好的骑行工具(单车或电单车),达成交易。而“提供”、“体验良好”这2个词就需要大量运营成本去支撑。“提供”主要是指资产供给端(单车、电单车)的投放、调度、维修(运营成本不含资产侧的研发、采购);“体验良好”主要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如开锁响应时长、热点调度、淤积清理、车身清洗、兼职摆车等等。
一、成本的构成
共享出行企业成本主要分两部分,一是资产端,二是运营端。资产端即车辆的研发、购置成本,这部分在企业做商业决策时会有充分的论证,在此不表。
第二部分运营端产生的变动成本,这块坑最大,如冰山藏于海面之下的那一部分。从企业高层到一线搬车小哥,都要高度重视与协作起来,才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企业失血的无底洞。
二、运营成本控制
共享出行运营主要是为了满足“有车骑”这个核心需求,在遵守各地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将车况良好的车辆调度到有用户需求、且可触达的地方,如小区门前、地铁口,实现精准投放。
运营主要分为下面几类:
1. 供应侧的选择及准入制度
有运营就得有人提供服务,就需要供应商。在实践中,摸索出“外包+第三方”服务模式,逐步将可替代性比较强的工种由外包或第三方完成。通过计件或其他可计量的方式,多劳多得,既激励了员工斗志,还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目前单车的一线运营人员,“外包+第三方”模式由初期15.3 %提升至 100%。
同时,对供应商实行事前有准入、事中有考核、事后有评比,将运营能力强的供应商在议价、考核等方面作适当倾斜,实现优胜劣汰,良性循环。
2. 智能运营
这一块比较复杂,主要是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AI、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以及离散变量、多立方体规约、特征工程等复杂算法,实现智能派单、智能调度、用户画像,杜绝舞弊行为。
3. 干预、调度
干预:寻找到散落在外的故障车、疑似故障车,通过运营小哥或运至中转点、积累一定量后再归集到维修仓库,或直接运至维修仓库,再根据规则作维修或报废处理(电单车的换电类似干预流程)。
调度:运营小哥根据工单性质,用不同载具(三轮车、小面包或厢货),到指定地点,将车辆调运至合适地点。
4. 维修的线上化、闭环化
维修业务的规范化一直是业界的难点与痛点,业务布局散乱、复杂,非标多,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成功啃下这个硬骨头。
5. 仓库租赁
仓库主要是提供维修用的场地,还有小部分临时中转点。运营城市越大维修量越大,所需仓库相对更多。仓库的洽谈、合同签订经历初期由各城市运营或经理各自为战、一言谈,逐步实现城市寻址谈判、市场寻价、法务风险审核的规范审核机制,并同步生成仓库租赁管理模块,实现每日摊销,实时掌握折旧摊销数据。
另外,仓库还会产生许多额外费用,如水费、电费,有如一个无底洞,各城市时不时又来报销一笔。形成产品化后,这些费用实现线上录入,辅之“吨/度或千瓦”等明细计量数据,不仅能实时掌控,还能从历史数据分析出是否有舞弊行为,更能挖掘出仓库使用是否合理。
6. 海量资产管理
单车虽然原值低,但数量多,总额大。传统ERP无法承载这么多(千万量级)的海量资产管理,需要研发新系统来承载。这一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产管理快速、准确、及时产出,相对于降本,效率的提升意义更大。
三、业财一体化
1. 财务产品的创新
财务产品主要分为2类,一是传统财务核算系统,即ERP;另外是行业特性的财务产品需求;共享出行作为创新业态,对财务产品需求也有其的特性化。但市面上现有财务产品中没有一款产品能支持行业需求,如计价、清分、结算、对账、自动入账。我们创新性的研发了清结算中台,在业内率先解决运营成本结算问题。如运营费用的清结算时效,由原来的T+7下降为D+1,提升85.7%;
2. 业务烟囱产品的打通
成长期企业都有这样那样的系统,且各不相通,以满足业务需求为主。这类烟囱应用埋下不小技术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耗费一定人力、物力资源打通、解决,减少内耗。如运营系统与清结算中台的打通,SSO统一登录等等。
3. 业财一体化的实现
企业发展一定体量与阶段后,业财一体化就提上日程。B端运营平台、清结算平台、BPM、财务中台、ERP等系统打通、闭环化,实现业务、财务的智能一体化,自动清结算、提BPM审批,自动入财务ERP账,减少重复工作,杜绝欺诈舞弊风险;之前上百的城市手工录入的费用,每天要耗费2-3小时才能完成。不仅数据质量无法保证,价格是否过审、是否有合同约束这些法务风险都无从把控。等要给供应商申请付款时,在BPM提PR时同样的数据还得重新再录一次……
经历一系列的创新财务产品建设,成功实现业财一体化,上百城市的数据录入环节直接取消,费用结算时效压缩86%,准确率提升75.5%;自动化入账,实现财务T+3关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