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小绳子,创造不可能的奇迹 点点星光,才能汇成灿烂星河
导演谢德炬
编剧杨晓丹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广播电视台出品的《点点星光》在本届金鸡奖获得“最佳儿童片”。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广州故事”:地处偏僻山区的广州花都七星小学,完全没有跳绳经验的体育老师赖宣治和乡村孩子们齐心协力用9年时间奋力“跳”出了33名世界跳绳冠军,打破了10多项跳绳世界纪录,创造“七星奇迹”。电影展现了赖老师和这群孩子“用一根小绳子改变命运”的奇妙经历。这也是广州广播电视台第一部由自建电影团队拍摄完成的4K院线标准电影。
电影是一个梦工厂,“《点点星光》实现了我无数个不可能的梦想”,影片导演谢德炬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感慨地表示。从一个传统媒体记者转型拍电影,带着一支从没拍过电影的团队做成了这部作品,拍完这部片子令他连续两年饱受失眠困扰,一度想放弃电影之梦,但走上金鸡奖领奖台那一刻,一个大男人讲感言讲得快哭了,沉睡的电影梦想再度被唤醒。
《点点星光》的编剧杨晓丹坦言:“创作者是很寂寞的,要坚持这么久不容易。我最希望的是越来越多的本土原创力量加入进来,有更多的同路人。”
导演谢德炬
“拍完这部电影令我陷入失眠之苦,金鸡奖唤起我一种使命感”
谢德炬:对我来说,几乎每一步都是不可能。2014年,我从传统媒体记者转型去拍微电影节目《岭南英雄传》,本来就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但台里鼓励创作的氛围非常好,给予我们很多支持,我也有技术上的理想,所以通宵达旦地去做,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在创作上,看很多书,学编剧手法,基础都在这个时候打下的。后来我转型做公益广告创作,向新的领域出发,从来不敢想象我能做到有多好,但三分钟公益广告片《幸福从奋斗中来》(《点点星光》雏形)拿到了很多大奖,我想(自己最好的作品)大概也就这样了吧。但宣传部部长非常喜欢这部片子,他捕捉到一个机会,觉得这个题材有很好的发挥空间,鼓励我们把它变成电影。我还记得,当时台长把我叫出去讲这个事时,我还想:这怎么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台领导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说‘你们需要钱就给钱,需要人就给人’,开会动员,宣传部长还专门来探班。在这种创作氛围下,我们通宵达旦地把这部电影最终完成。
南都:《点点星光》这个故事最让你动情着笔的点是什么?
谢德炬:就是那个在天台上仰望天空的小孩,他看着天空中的飞机飞来飞去,他坚信飞机上的人也能看到他。我创作的时候想,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但我不希望它太沉重,我希望有一些艺术成分在里面,我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人类向往天空、向往星辰大海、向往未来,这是人类的共通情感,我希望用这种向往来打动观众。
南都:很多人觉得《点点星光》像中国版的《摔跤吧!爸爸》,它能打动世界各地的影迷,因为它传达了人们共同的诉求?
谢德炬:是的。《摔跤吧!爸爸》是我参考最多的电影,但我不能把《点点星光》完全做成一部体育电影,比体育线、冠军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故事主线,即人的社会生存状态,我们关注小孩子、小学生的生存状态,我想这样才能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南都:影片由这群真实得了冠军的孩子出演,拍摄过程中有哪些苦辣酸甜?
谢德炬:我现在想起来都是甜的,哪怕当时很苦。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对拍电影很抗拒,但在这群孩子里,他们的演技是最好的。他们很聪明,但他们太小了,拍电影很辛苦,早上四五点起来,晚上九十点还在拍。有一场戏,他们要淋着雨痛哭,全身都淋湿了,冷得瑟瑟发抖,那天晚上他们顶不住了,就开始哭,不是剧情的哭,是真哭,哭完以后继续拍,一直扛了下来。有一个插曲很搞笑,我需要两兄弟冲出去,脚不小心踩空,摔在地上导致骨折,他们好奇地问我:“真的要骨折吗?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这一次,给了我创作的启发,在后面的剧情中,我把孩子这种亦真亦假的感觉写到剧本中,让他们去领悟,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一场戏,两兄弟问班上最厉害的世界冠军:“你为什么听得到绳子在说话?我们却听不到。”两兄弟分不清绳子说话是不是真的,但所有孩子都把这个当作目标,他们奋力地跳,为了能听到绳子说什么。这种真实自然的感觉,是这部电影获得金鸡奖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我创作的重要标准。为了将孩子纯真的感觉呈现在电影中,我们花了非常多的心思。
南都:作为本土创作人,这么多年埋头苦干,是否也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的精神?
谢德炬:我做事情比较一根筋,跟七星小学的跳绳教练很投缘,只要这个事情能做好,我们愿意付出十分的努力,愿意顶住十倍的压力,我想这就是一种体育精神。拍《点点星光》其实对我的身体造成了挺大的伤害,我没办法睡觉了,我的睡眠质量严重下滑,导致我的精神状态和创作状态都远不如前。我记得特别清楚,2018年12月21日,这天拍完花都体育馆的那场戏后,我半夜就醒来了,直到现在,我经常半夜醒来,没办法一觉睡到天亮。如今我还在调整,一直没有恢复过来。所以我之前不想再拍电影了,因为太辛苦了……
南都:未来还想再拍电影吗?
谢德炬:在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我站在台上,很多人说我讲感言讲到快哭了,其实我没哭,只是激动。我真正想哭的,是后面老艺术家上台接受大家献花的时刻,那一刻我有想哭的冲动。台上的老艺术家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刺激,他告诉我,在电影这个事情上我们要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必须去肩负起这个使命和责任。对我来讲,金鸡奖是一个非常大的肯定,它意味着我们有这样一个使命,必须去肩负起通过电影给大家温暖、给大家力量的社会责任。我当时一下子就想通了,我应该马上去准备我的下一部电影。金鸡奖有这样一种魅力,无论你在台上还是台下,你都会希望再次回到这个舞台,我希望我下一部电影也有这样的机会,这意味着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南都:还会在儿童片领域继续探索吗?
谢德炬:是的,我肯定还拍儿童,这些年我拍了很多儿童片。儿童电影让每一个小孩变成很专业的演员,挑战性很大。跟小孩打交道不容易,他们一半是天使一半是小魔鬼,完全不受控,我们有一位女编导,在现场直接崩溃痛哭,那对双胞胎男孩在我面前不敢怎么样,但把女编导欺负得哭了。我把他们收服得妥妥帖帖,秘笈在哪里?这是我当爸爸的经验,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你要对他好,在此基础上你要想办法收回自己的权威,让他知道你很厉害,既是朋友又是偶像,这样就好办了。《点点星光》将在明年1月15日与观众见面,我相信观众任何时候都需要温暖励志的故事,希望这部电影给大家带来一些温暖和力量。
编剧杨晓丹
“最希望看到广东的原创力量能够生长出一片树林”
杨晓丹:从编剧角度来说,这个故事和它的人物本身都很让人感动,而且我这个人很有乡土情结,一个外来子弟聚集的学校,一群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梦想,那么坚持,全都不容易,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属于孩子的个性。你会发现影片中所有孩子,都是用最质朴、本色的演出,让你觉得很纯净,不是表演的,你可以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火花。我写剧本时,对所有孩子的故事都会有所加工,不是他们本身的故事,但他们在剧中的性格,都是根据孩子本身拥有的性格特征,去给他们增加一些色彩,孩子是一块玉,我按照玉本来的纹路去雕琢,所以他呈现的状态会很自然。
南都:你对儿童片创作情有独钟吗?讲一个电影中你可能每次看都会心动的小细节?
杨晓丹:我比较喜欢,最近几年我特别关注孩子的戏。孩子的世界既单纯也复杂,它是成人世界的另外一种折射,但它是质朴的,就像我们成人世界里面一块最干净的土地。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结果每次看我都会觉得心动,第一个是影片一开始孩子们看阳光的长镜头,还有他们在雨夜里开着电筒、电筒的光汇聚在一起打上天空的镜头,他们追车跟老师的那一处细节,双胞胎兄弟找到鞋子相互望着那一笑,我都好喜欢这些细节。
南都:《点点星光》被推介到荷兰、比利时、波兰、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打动不同地域的影迷,除了传达跳绳队的奋斗精神,还有没有一些儿童的视角和情感,让它打动那么多人?
杨晓丹:真善美和爱的主题是全世界共通的,它不需要语言,就像一个妈妈望着孩子的慈爱的目光,世人都会明白一样。我觉得《点点星光》最温暖人心的那一点,也是我们一直在抓住的——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比如同学之间、兄弟之间、老师与孩子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甚至村民最后扛着凳子去看比赛,那种乡土的情节、质朴的情感,都是我们想要抓住的。
南都:广东电影再次拿到金鸡奖,距离上次已相隔近十年,十年寒窗终不负,作为本土创作人,你对此有什么感触?
杨晓丹:本土创作人一直都在默默地坚持,这个奖其实是我们的上一辈、一代代人坚持下来的结果。这次得奖后,很多老师、朋友都会打电话发信息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本土创作人,但他们一样感到很高兴,他们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大家集体的荣誉。因为确实出来不容易,它像一个梦想一样,也像孩子的那颗小种子一样,是需要大家去呵护,有阳光雨露才能成长的。本土的创作力量,我觉得一点都不弱,我身边很多同行都在默默耕耘。政府也很关注本土力量的培育,给予机会给予项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我们需要一个机会,让大家认识到本土创作的力量,才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这支队伍,大家一起走,才能把这条路给走宽了、走远了。否则我们总说“本地姜不辣”,永远都是外来的团队来做的话,本土力量就会逐渐弱去,出项目才能出人才,有人才才能做项目,这是相辅相成的。
南都:透过这次得奖,你有特别想传达的心声吗?
杨晓丹:我想传达的心声,希望越来越多的本土原创者能够加入进来,大家一起走这条路,有更多的同路人。其实做这行蛮苦的,不要只看到拿奖那一刻,创作者是很寂寞的,要坚持这么久不容易。我最希望看到广东的原创力量能够重新生长出一片树林,而不是一枝独秀。树林才是能生生不息的。就像我们的片名《点点星光》一样,点点星光才能汇聚成灿烂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