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添 叩敏
《我不是药神》势必将成为一部现象级别的国产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未来的票房!
刷屏、刷屏、还是刷屏,继上影节千人点映场之后,《我不是药神》于6月30日开启了点映,周末连续两天与观众见面后,不出意外,朋友圈已经被各种好评和泪水包围。同时,点映后观众给予了猫眼开分9.7分影史第二,淘票票9.5分影史第二的高分,关于影片质量已无需赘言。
而我们也注意到,影片背后的出品方除了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徐峥的真乐道等,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北京文化。这家公司曾通过出品和主控宣发《心花路放》、《战狼2》等一系列成功影片获得业内和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
对于这次与《我不是药神》的关系,这次北京文化的身份同样是出品和主控宣发。
从去年《战狼2》到今年的《我不是药神》,北京文化再次成就爆款。
《我不是药神》点映炸裂
《我不是药神》是北京文化继《心花路放》之后,再次和宁浩、徐峥合作。宁浩徐峥的组合在《心花路放》中已见实力,这次两人一监制一主演,同时扶持新人导演文牧野,助力“坏猴子七十二变计划”。
如果说保底《战狼2》是基于北京文化对吴京和军事动作题材电影的看好,那么助力《我不是药神》相比之下就有更多不确定性。
影片的题材、类型都区别宁浩、徐峥以往的喜剧,这样的内容能否被普通观众喜欢,被市场接受,在前期都是一大疑问。
但是这两年来,《芳华》等优秀现实题材的剧情片屡次突破市场天花板,又预示了我们的观众正在成熟,不会辜负任何好片。
事实证明,这一次北京文化没有看走眼,《我不是药神》比所有人预想的还要好。
上影节千人场首次放映,就有一大片业内同行哭倒在座位席;提前点映之后,朋友圈被这部影片刷屏,好评一片。
凭借炸裂的口碑,《我不是药神》首日点映票房达到1400万,排片占比4.4%,上座率24.9%、场均人次30人成为同时段第一;次日点映票房3500万仅次于《动物世界》,排片占比7.5%,但是上座率在口碑效应下达到36.1%、场均人次45。在点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票房走出了翻倍的表现。
看过的都说好,泪点高的都哭了。犀牛娱乐从上影节看片后,就率先预测《我不是药神》最终票房会写进历史,同时将成为年度国产片的口碑之作、话题之作。
从北京文化的宣发策略来看,也是主打口碑,通过前期上影节千人场的业内观影预热,到各地院线业务看片,再到上映前密集点映的口碑释放,从媒体到影城经理到普通观众的口碑层层传播。
而影片开启点映五连击,从周末延续至工作日,看似不合常理,但其实是片方和宣发方都对影片的口碑有绝对的自信,想通过接连的点映来一再刺激市场,在影片正式上映拿到一个更好的排片空间以及更好的口碑基础。
结果很明显,周末两天开放点映已经使口碑从业内进一步发酵到普通观众,购票平台的想看日增数据已经翻倍,并且随着点映的进展,有望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而在目前的二级股票市场上,北京文化的股价已经逆市连续六天上涨,未来随着影片上映或进一步爆发。
影视公司的最核心竞争力是人
事实上,北京文化早在2014年就通过保底《心花路放》打响了国内大片保底第一枪,并率先成功联合互联网售票平台进行大规模预售,最终拿下11.69亿票房,成为业内的经典案例。随着首战告捷,北京文化也跻身国内影视公司前列。
或许正是这次与宁浩的成功合作,奠定了现在《我不是药神》再次合作的基础。
外界常好奇为何北京文化转型影视之后不缺资源,宋歌曾解释道:“电影公司你不能看它的前身,要看人。”
那么原因何在?我们试图分析一下。
首先或许是积累了十几年影视圈人脉的公司掌舵者宋歌和众多导演关系交好,为影视创作打下人脉基础。
吴京、陈国富、乌尔善、宁浩、徐峥、丁晟、徐浩峰、张黎、郭帆、刘杰……细数北京文化合作的导演名单,不难发现很多知名导演都是和其具有信赖和长期合作关系的。
其次是北京文化在电影业务上的专业性,能够提供全方位全平台的资源支持和服务,为项目的圆满完成保驾护航。
《战狼2》就是明显的例子。曾有很多媒体报道,在《战狼2》的拍摄上,北京文化就与导演吴京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影片前期筹备期间,北京文化为吴京与好莱坞的制作团队牵线搭桥,境内境外大事小事都忙着打点,而在拍摄过程中,同样给予了剧组极大的帮助。
最终,《战狼2》总票房56.8亿,至今保持着中国影史的无数纪录。从筹备到拍摄到宣发的保驾护航,这证明了北京文化拿出的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对合作伙伴的诚意和服务。
拥有众多优质的导演资源,相当于为优质内容找到了“源头”。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我不是潘金莲》、《战狼2》、《二代妖精》、《芳华》、《英雄本色2018》、《我不是药神》等等给业内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都烙上了北京文化深深的印记。
如何为电影人找到最适合的“武器”?
《我不是药神》会是今年暑期档的一个大惊喜,不得不说,再高的赞誉都值得。
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曾表示:“《战狼2》只是在合作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票房奇迹,就算票房不爆,我们也一定会有其它片爆,平均水平一定能让大家看到。”
如今这句话再次得到了验证。对于北京文化来说,优质内容是不可多得的,也是公司尤其看重的。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曾称:“在电影业务上,我们是一个集开发、制作、投资、营销、发行为一体的服务型平台。”面对看中的项目,北京文化会深度参与其中,深耕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为创作者和影片本身提供强大的后盾。
据我们了解,北京文化具有非常优秀的营销、发行团队,在宣发层面已经形成体系化服务。作为电影《我不是药神》宣发的主控方,北京文化的营销中心通过结合影片本体属性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营销方案,用“先喜剧后感动”的营销策略很好的打开了市场画面,再通过一系列优质的物料将受众圈层各个击破,超前千人点映场更是迅速刷爆朋友圈,接下来一系列的点映动作迅速、有效,宣发精准的策略和紧密的配合让电影未经上映先在市场引期一波高潮,为电影上映后的票房打个了漂亮的第一战。
而对于受众小的文艺片,北京文化似乎也没有放弃。商业片为主,文艺片为辅的思路也在北京文化近几年的投入上可以看到,助力小众文艺口碑片的创作也是北京文化对中国电影类型市场开拓的贡献之一。
去年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背后也有北京文化的支持,这类影片天然有着类型限制,却是电影艺术的最佳载体,市场需要文艺片带给观众更多的观影选择。
张苗称要为电影人找到天下最适合的“武器”,其实我们理解就是尊重每位导演的创作。宋歌也曾说:“每一个签的导演都是高水准、高质量的,有能力创造出非常好的片子。那么在这里我们再研究他拍什么题材,什么类型,再去区分。”
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根据每位导演各自的特点,将他们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服务好导演,才能拍出最擅长的作品。商业片如此,文艺片也如此。只有这样,才会让创作者安心创作。
《我不是药神》之后,北京文化还有郭帆的《流浪地球》,以及备受瞩目的乌尔善《封神三部曲》,有着众多知名导演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以及深耕优质内容的北京文化未来之路如何?相信不久后将会再次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