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去世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前几天,我们说新版的《倚天屠龙记》,除了特效,剧情和人物大概率上是要扑街的,这样的作品简直在侮辱金庸先生。所以今天有必要介绍一部众星云集的金庸小说最高水平的改编之作——《笑傲江湖》,让这些动不动就改编的导演和制片人看看什么叫高山。
首先先介绍三位人物:胡金铨、徐克和程小东。
胡金铨,大师中的大师,是后两位的偶像,1987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国际最出色50位电影导演之一,排名第27,全亚洲只有三名导演入选,另外两位是日本的黑泽明和沟口健儿。在拍摄这部电影的1990年,胡大师已经差不多退出江湖的状态,但因为太过喜爱《笑傲江湖》就重出江山。
后面两位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但在那个时代,其实程小东的名气并没有比徐克低,徐克只是显露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商业眼光,但程小东可是已经拍出了《倩女幽魂》(和徐克合作)。
知道了这个背景,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金庸在写《笑傲江湖》的时候,并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朝代,一开始大家以为是清朝,后面经过种种分析一致认定是明朝,但没牵扯到朝廷,胡金铨作为《明史》的深度研究者在电影版《笑傲江湖》中加入了东厂势力,也就是刘洵饰演的公公和张学友饰演的千户。
电影版《笑傲江湖》最大程度简化了原著庞杂的故事结构,仅仅留下东厂厂公、岳不群、左冷禅和令狐冲的冲突,就连日月神教也只是点缀,但不得不说,这种精炼的改编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单单靠《葵花宝典》和《笑傲江湖》两本小册子就概括了武林中正邪、善恶的对立。
虽然加入了东厂势力,但还是没有涉及到朝廷的深层次的政治阴谋,在朝廷之外,权力的争夺更多凭借的是自身的武艺够不够硬。
在这些人物塑造里面,左冷禅趋炎附势已经被脸谱化,没什么可说的,东厂厂公也是我们印象中的模样。反派人物里面最值得说当是岳不群和千户。
岳不群作为伪君子的代表人物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非常突出,明面上,他是江湖名门正派华山派的掌门人,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暗地里,为了自己的私欲可以随时牺牲华山派的任何一个人,无情无义到这种地步,也是没谁了。
千户的扮演者是歌神张学友,通过这个角色张学友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千户的阴险、狡诈和假扮林平之时的假惺惺都被张学友演得十分自然,要不是大家对令狐冲的既定印象比较好和他的戏份比较多,小编觉得千户可能是该片中演技最好的那一个。这也是难得的香港影坛两代歌神同台合作的电影作品。
所谓笑傲江湖,江湖是舞台,笑傲是态度。笑傲的精神代表看似在令狐冲身上,实际上是在风清扬、曲洋和刘正风那里。
令狐冲顶多算是潇洒不羁,放浪形骸,这是属于年轻人的特质和自由,但正如“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所说的,只有经历过种种磨难,还能保持激情和希望的人才配的上“笑傲”两个字。
风清扬和令狐冲因缘际会,看中令狐冲心地善良传授他独门武学“独孤九剑”,但也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功是人的感情,他见过江湖的血腥,才有资格抛弃一切之后看淡一切。
曲洋和刘正风是知音,在曲洋面临杀身之祸时,刘正风挺身而出,不惜以命相搏,最终双双丧命,但在临死前,一曲“沧海一声笑”划破天际,“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黄霑的这首词和顾嘉辉的曲,《笑傲江湖》的气质可能会更偏江湖。这首词的出现主要归功于徐克对黄霑的高标准,才情如黄霑,也被徐克打回6次,才成就了这段影史上空前绝后的配乐。
不过尽管可圈可点,树立了金庸改编的标杆,但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也之分明显。在完成度上,只能说一般,既有细腻和磅礴的气质,也有粗糙和猎奇的成分。如果我们认真看,会发现这好像不是一位导演拍的,要是让胡金铨的粉丝来看,可能直接否则这是大师的作品。
那是因为,作为监制的徐克把手伸得太长了。那一年,徐克39岁,但脑细胞非常活跃,时不时就冒出一些新点子要加到剧本里面去,可胡金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最初对《笑傲江湖》的定位是:用古朴的浪漫风格,以诗意的影像展现中国的儒学和道学。可深受西方思潮影像的徐克却更想把电影做成商业,靠画面的猎奇甚至是大尺度来吸引观众,于是,两位创作人的理念冲突越来越大,胡大师的地位逐渐被架空,最后整部电影留下来的镜头不到10个,就是影片看过去最厚重古朴的那几个。而程小东的路子完全适合徐克的天马行空,手撕反派,一刀两段的戏份现在看来实在是过于浮夸。
也正因为胡金铨的离去,很多镜头都是补拍的,所以看上去缺少了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这之后,徐克和程小东又合作《新龙门客栈》,才算真正融合了彼此的特长,在新武侠的领域开创出了一片天地,而徐克经过这一次也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了新的认识,把这个认识放到第二年《黄飞鸿》上,更加接地气,更加具有大师的气度。
总之,《笑傲江湖》虽然有瑕疵,但因为优点太过突出,已经成为经典,反观现在的武侠电影,只见武,不见侠,更不用说像该片有过对人生态度的高度认识,时代越发展,技术越进步,思想的厚度和深度却越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