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高凯 来源丨中新社
“面对大时代,我们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远远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精品的欠奉。”中国电影文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兴东表示。
24日、25日,第二届克拉玛依编剧节在北京举行,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品评征集的众多编剧作品,旨在鼓励影视编剧中的优秀创作。
对于当下原创优秀影视作品较少的情况,王兴东表示,编剧是影视创作的源头,对于编剧的重视是为整个影视行业强化原动力。“历史原因,我们一直是导演中心制,我认为应该加强编剧的地位,比如在电影节上恢复编剧相关奖项,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强化我们的创作。”
谈及“好故事”的创作,王兴东表示,现实主义精神是必须的,“现实主义精神绝不是单单指选择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创作者应该投入社会生活,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带着生活的质感去创作,这其实也是我们常讲的创作中的真诚”。
南京师大文学院教授、影视相关学者陈吉德表示,现实主义一直以来是常谈常新的话题。他直言:“中国电影创作中的一个弊端就是逃避现实,我们当下也有一些很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比如《嘉年华》《我不是药神》,但是面对当下的大时代,我们的现实主义无论在题材还是在精神上都还远远不够,有些作者眼中无时代,心中无现实,肩上无担当,对现实避而不谈。”
陈吉德认为,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创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高于现实,就是过于粉饰现实,这种所谓的现实主义我叫做‘美颜现实主义’,比如说帅哥美女他们相遇在纽约,相处在巴黎,最后分手在东京,豪车、别墅、高端写字楼,这样的现实,请问我们能见到多少。”
“还有一种是低于现实,婆婆妈妈,一地鸡毛,对现实没有什么选择,没有什么加工,我把这种现实主义叫做‘萎缩现实主义’,这两种现实都是不正常的。”陈吉德说。
陈吉德指出,“中国电影要回归现实,不仅仅是回到现实题材,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回到现实题材只是一个表象,最根本目的是回到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的情怀,本着现实主义精神进行真诚创作。”
知名编剧汪海林认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投入更多,“我不认可根据大数据去分析观众可能的喜好,然后再投入精力去创作,我始终认为无论何时,真诚的创作才是最终能打动观众的。现实主义题材更是如此,需要创作者真的投入生活,去积累。”
对于近来现实主义题材回暖的情形,汪海林说:“我们可以看到,回暖后一些悬疑作品占比很高,其实这也反映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上的难度更大,在现实主义题材中寻找戏剧性冲突不容易,悬疑类型某种程度上是捷径。”
他同时强调所谓的跟风创作不会长久。“创作引领一切,可以看到,每一次出现爆款都是在全新的创作角度或者层级出现的时候,创作需要真诚,需要发自内心的灵感和诉说的欲望,绝不是带着走捷径的想法就能做到的。”
-END-
感谢您关注电影业内订阅最多、最活跃之一的 电影圈头条 微信平台:dyq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