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回音壁效果下,你看到的大量的信息都是互相抄袭的,然后很多人都这么说,你就相信了一个虚假的结论。信息传递的渠道约广泛,你觉得被忽悠的可能性越小,换一个角度而言越多人的获取信息,被忽悠的人越多。你听到的都是,我想让你听到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简单。
2018年,国内多家 机器人 企业推出低价机器人,宣传让所有人都用的起的机器人。有六轴28500元,有SCARA低于2万。层出不穷的企业加入战局。
一帮瞎嚷嚷的外行媒体人,在那一直反复吼“啊,国产机器人都是组装的,没有核心技术”。我给的回复是:“你懂个屁”
四大家族,fanuc,安川,ABB,库卡,各家配件我给你解释一下。
FANUC,安川,ABB都拥有 伺服电机 ,因此机器人中使用的是各自的伺服电机。这三家使用的 减速机 也全部都是外部采购的,日系的fanuc,安川都是采购日本纳博特斯克与哈默纳科的减速机。
库卡机器人的伺服电机是西门子定制的,减速机也是外部采购的。为什么不自己做减速机?因为做不了,没实力。投入时间周期长,资金大,在你作为一个老板的时候,你也会选择放弃自己生产。
机器人 控制系统 ,这部分无一例外,四大家族都是采用的自己研发的控制系统。并非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最容易的,相反机器人控制的开发是最难的。最具备核心技术的是机器人控制系统。
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包括基本底层软件控系统,机器人的上层应用,是机器人能够解决各类生产问题的主要方式。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软件包。
价格战,让低端市场热血沸腾,陷入迷茫的自嗨
28500元的六轴机器人,卖多少才真的挣钱?卖多少都不盈利。真正的赢利点,来自于未来可以在资本市场取得丰厚的回报。
并非低价破坏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市场,而是低价,低质量策略,苛求以资本方式弥补资金亏空的企业,将整个制造业的路给砸烂了。
价格低一定会质量差吗?这个问题,问的好。工业产品中,价格低一定质量差。大家做生意都是面对老板的,你购买别人产品,你也卖别人产品。有没有,数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一旦工业装备产品,需要考虑降低成本,那么在产品的零部件使用中,势必要选择质量差的。同时售后服务时间,响应速度也难以跟上。
我们以28500的机器人为例,采用华成系统,汇川伺服,中大力德减速机,而且不包含售后服务。
这种典型的以完全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让下游耕作于区域的系统集成商背负了很大的风险。一旦产品出现问题,集成商需要付出超越之前多倍的投入,甚至面临强势客户的退货问题,将面临非常棘手的商业纠纷。
以走低价发展低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是看到中国市场机器人容量的巨大潜力。但他们没有发现,全球顶级工业机器人厂商,在中国的布局都非常的超前。
纵观中国产业发展的30年,低端路线冲出来的品牌,无论是消费品类,以及工业产品类,都倒在了半路上。一直存活于全球市场的大型品牌,无不是通过把控产品质量,从而树立百年的企业。
工业机器人是让企业能够创造价值,能够为客户挣钱的产品。
让人比较欣慰的国产第一梯队的机器人厂商,一直保持技术驱动以及稳步发展的方式。
国产第一梯队工业机器人品牌,基本都围绕着机器人核心部件进行拓展,通过技术研发,资金扩张,掌握机器人生产的主动权。
埃斯顿机器人,依托20多年伺服电机的优势,率先实现机器人伺服的生产,使用到自己的机器人中。机器人控制系统也率先研发成功,并量产使用。
国内在伺服方面,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均使用自主品牌的伺服电机。
在中国市场,如何快速的实现财富倍增,确实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话题。但工业产品的特殊性造成了,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想发展的更好,就一定要维护好工业装备业的基本规则。倘若一旦让资本泛滥,让低价横行,完全以低质量冲击市场。
国内的下游企业,最终毫无例外必须付出高昂成本选择外资品牌。
一个最有趣的悖论值得思考:客户为什么不用你的产品,因为你产品不行,解决不了客户问题。固有的思路是:“我技术不好,但是我便宜啊。”然而即使不要钱,客户拿你的产品也还是解决不了我的生产问题。解决不了,客户还是不买。即使你忽悠他购买了,那也就是唯一的一次,此生再也无缘合作了。
能争取到客户的唯一方法是产品技术的不断提升。而不是一直降低价格。这也是对产业发展的良性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