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处大胆的调换,让《浴血无名川》格局与网感兼备
文/满囤儿
随着近几年流媒体的火爆,国内外的电影人纷纷探索出了许多更适合网络电影的叙事手法。比如汤姆·汉克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银幕巨星,可是他编剧并主演的 《灰猎犬号》因为是上线Apple TV+,所以框架搭建和叙事节奏都存在明显的反传统设计。 目前正在爱奇艺热映的国产战争题材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川》里,也能看到两处大胆的调换操作。也许正是这两处反传统的调换,让影片不仅保留了银幕观赏的大格局体验,又兼备了屏幕观赏的网感体验。
《浴血无名川》由海空雄鹰影业、映美传媒、北京米和花影业出品,翌翔、郭勇执导,李东学、付美、郝汉、张露、曲家辉主演,任天野特别出演,张光北友情出演,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也是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中国榜样”系列网络电影。 影片取材于抗美援朝,和《金刚川》一样具备真实的底色,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由于定位在网络播放,所以主创在叙事上对战争类型的套路进行了两处很大胆的调整。
第一个调整是关于任务的。一般来讲,战争片的主人公都会带着一个重要的任务登场,以任务的完成结束。《浴血无名川》开篇登场的人物是任天野饰演的三排长孟大关,接到的任务是去接深入敌后的侦察排回来。这样的开头很容易让人想到《拯救大兵瑞恩》。然而当孟大关找到了侦查排后,侦察排排长杜川(李东学 饰)立即接替了影片男一号的气场。接侦察排回来的任务,也转变为困死/端掉美军的炮兵营。 一号角色的更替和战争任务的调整,一下就让影片跳出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套路。 那些嫌弃套路化的网友,还敢提前关闭播放器吗?
第二个调整是战斗规模的排列。 通常来讲,典型的战争片里的战斗规模都是有小到大排列的。 前半个小时安排一场几个人的遭遇战,中间半小时安排一场几十个人的伏击战,最后半小时再安排上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大决战。这很好理解,毕竟战斗参与人员越多,场面就越大,视听就会越震撼。 不过这个套路是银幕套路,《浴血无名川》调整了这个排列模式。
在《浴血无名川》中,最开始的战斗场面反而是传统的大战场,满眼的炮火、冲锋与牺牲。不过这场战斗戏没有剧情铺垫,所以只是为影片垫一个战争片的基调而已。剧情铺展后的战斗,第一场是白天的伏击战,第二场是夜间的遭遇战,第三场是从夜里打到白天的攻坚战。 严格来讲,这三场战斗戏的参战人数是递减的——因为我方一直在战斗减员却从未有所补充。 可是主创为三场战斗选择了不同的环境和背景,又进行了足够的剧情铺垫。因此,三场战斗虽然没有规模上的大幅递进,但是带来了三种不同的视听体验。
最大的创新性调整,在于影片的终极一战完全摒弃了规模战斗,而是我军侦察排神枪手和美军王牌狙击团队间的一次高手过招。相当于从团战“降维”成了单挑。大场面不是网感,对抗性才是。这就是为什么《浴血无名川》的主创如此调整的原因。 狙击生死决,虽然没有影院里的震耳欲聋,但是更容易营造紧张的氛围,更容易绷紧观众的神经。 况且还有当下中美经济交锋的环境烘托,观众很容易在这场直接对话里投注情感倾向。
影片最后以一场三角狙击做结,没有宣泄,只有悲壮。 这是一部和《血战钢锯岭》、《1917》等战争经典一样热血的影片,却又有着它们无法给予的情感共鸣。 真是太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