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化工大学的张立群教授团队基于此种想法,开发并制备了一款集成柔性,透气和良好准确性的类皮肤电子设备,经过测试可以成功实现温度感应,并能够及时进行伤口部位的抗感染治疗。其中类皮肤电子设备的基底的聚合物纳米网膜是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而成,膜上的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丝网印刷的柔性导电图案制备的。
图 1 柔性透气类皮肤电子设备制备过程示意图。a静电纺丝方式制备热响应的聚合物纳米网膜。b聚合物纳米网膜交联。C丝网印刷图案化导电传感层。d柔性透气设备与温度传感器的集成示意图,当双向开关拨向A侧时,皮肤表面的导电电路可以作为温度传感,可以进行实时的温度检测,当集成无线传输设备后,即可在无线设备端实现温度检测。e当双向开关拨向B侧时,导电图形可作为加热器,从而促使纳米胶带薄膜部位的药物释放进行伤口治疗。
图2 导电图案的温度传感器特性。a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电阻与温度的线性变化情况。b将温度传感器贴敷在手指位置的示意图。c温度传感器图形的方法示意图
图3 将图案化的导电图形纳米网膜组装成为电子皮肤的示意图。a阵列式结构示意图,b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结合的示意图,c和d分别为两个手指进行探测的示意图和结果图,e和f分别为三个手指进行检测的示意图和结果图,h为通过无线传输设备检测到的按压/释放下的电阻变化,i为h中的实时电阻变化和温度变化
柔性电子设备因其在能量存储、可穿戴传感器、医疗监控、人机交互、电子皮肤和智能设备上潜在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根据结构的不同,柔性电子拥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其中类皮肤的柔性电子因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用于检测生物信号(例如体温,血压,心电,大脑等)。柔性电子器件技术的进展已经极大提高了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可穿戴智能生物医学装置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尽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柔性电子目前仍然未能实现伤口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可控给药。伤口部位的升高温度是确定的标志物和感染的关键指标,其可作为慢性伤口愈合过程的预测因子。研究表明,当皮肤的温度变化大于2.2℃,即能正确进行皮肤健康状态检测。与正常伤口相比,温度升高的伤口中度或重度细菌生长的可能性要高8倍。因此,开发能够实现组织温度的实时检测的柔性电子传感器具有重大意义,能够准确提供伤口的发炎和感染情况,并及时排除主观误诊。一旦发生伤口感染发生,就可以及时进行抗菌或消炎治疗。
近来,一些由可降解的柔性高灵敏特性的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柔性医疗贴成功应用于体表检测。目前的温度传感器通常都是由温度传感器阵列与柔性基底组装而成。常用的柔性基底包括PDMS,ECOFLEX和PET等材料。温度传感器通常需要具有可靠的电气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变,并能够进行化学降级。然而,传统的柔性基底会抑制气体和液体的渗透,不但难以适合长期佩戴,而且难以紧密贴合皮肤。而以纸张和纺织品等作为新兴柔性传感器的基底来提高气体和液体的渗透和皮肤贴合特性。然而,纸张等材料在水环境下就会变质,失去原有特性,因此难以作为柔性器件的基底材料去长期使用。
因此,开发可以实现温度检测和特定药物释放的柔性、透气的类皮肤电子器件,并且实现贴合舒适性和伤口的实时检测就显得非常迫切。此时,基于纳米聚合物的网状复合材料吸引了人们的研究目光,这种结构的材料具有高表面积,多孔结构以及良好的柔性,非常适合于类皮肤电子器件对于基底材料的柔性、透气、稳定等诸多需求。此外,这种材料和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大面积和大规模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