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正在引发链式突破,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发挥技术优势,加快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变革,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智能经济将全方位推动时代转型,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变革,重构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社会形态。
工业互联网 这个概念适时而生,从国际到国内对于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总的来说工业互联网比较形象的描述了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的改变,而工业互联网为产业转型和建设提供实现路径和技术条件。
在这里先澄清几个流行的概念,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1.应该是智能制造是发展目标和方法而工业互联网是实现的可行的路径;从管理的角度应该是工业互联网可以作为驱动及协调智能制造并赋能工业制造。工业互联网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互联网+工业而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化进程,即互联网的禀赋赋能工业,从制造的输入与输出、产业的上下游、数据融合从而推动企业适应外部的变化、创造新的业务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产业转型和业务模式升级。而智能制造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入手,从数据驱动企业内部效率和生产关系的重塑,是数据驱动软件定义赋能企业,更多是企业自身的变化带来的新的业务变化。
2.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是结构问题还是组织关系问题?但总的来说:
这两者是没有矛盾的,只是着力点不同,需要明确的是:
其一、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选择的发展方向,
其二、工业互联网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发展模式和现实的路径。
2.1工业互联网是“平台+数据”推动制造业与市场、无论2B/2C的深度融合从而在中国互联网消费端的优势上增加工业制造的部分,可以认为工业互联网强调横向融合,即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强调从IAAS/PAAS/SAAS以及从边缘层各自以及相互融合带来的持续改进、挖掘服务、形成新业务模式;关键在于互联、共享以及数据迭代使得这个过程的知识显性化从而带动产业的升级,但目前工业互联网需要按企业的规模和行业不同形成不同的模式,例如中小企业自身IT能力和投入弱,可以通过外部资源共享和市场对接、实现管理水平提升;而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先企业和关键部门基本上是自建IT架构,从而其与上下游的带动是工业互联网可以提供的。
2.2智能制造则是利用新技术+数据推动制造业的生产模式转型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即从以生产为核心转变为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核心,生产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是制造上的智能和企业精益化管理的结合;这个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企业制造层级、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业务模式,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变化和智能制造带来的业务模式的变化,可以认为是基于新技术赋能制造过程。
但重要的是需要考虑我们下一步如何做,做哪些点才是关键,否则理清概念没用。
1.理清工业互联网技术范围,不能不同的篮子装同样的内容,这里应该提出工业App,工业服务、远程运维、物流优化、设计与市场对接,应该是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实现的场景。
2.工业软件及工业App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内容,工业互联网着力推动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的应用、开发、商业模式的建立。
2.1工业软件是一种工业的“软装备”是工业制造系统化管理和控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建立工厂精益化和知识管理的工具和平台。工业软件包括设计、建模与仿真、工程、测试、管理及执行、制造排程、客户管理、物流管理等围绕产品生命周期、设备生命周期,一体化管控,直到数据生命周期全价值链,一般分为研发与设计、生产与控制、运维及管理以及工程与测试是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工业软件均由国外提供,国内在ERP、MES等有一定基础,工业软件需要从基础数据架构、数据标准化、基础数据库入手推动应用层面的开发,建议基于不同的应用方向推动工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推广。
2.2工业App应该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相对于商业App因为工业环境的苛刻条件、数据的多样性、实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开发难度和成本风险比较高,特别是接口、展示、应用场景等有特殊的要求如已建成产线和新产线不同,但这是智能制造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换器,需要基础共性的标准研究,强化可靠性及安全性,接口和展示技术以及基于制造环节的应用场景的开发。
2.3工业软件及工业App的随着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其前景广阔,世界平均增长幅度在7-9%,中国行业门类齐全,市场应用场景广大,是可以大力发展的,需要鼓励行业系统集成商、Startup公司、个人多方开发,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应用和推广的示范作用,通过资本运营加速发展进程;但切合实际的落地的规划尤为突出!总的来说工业软件是工业管理与运维思想与经验的系统化的总结,是体现制造智能化的载体!工业App是实现工业互联网增值和知识显性化重要的工具。
3.对于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本身不要过多关注,其实这个是技术、人才、管理制度的融合,特别是欧洲GDPR以及中国网安法出台后如何解决企业关键信息的跨平台、跨领域、甚至跨域的问题需要做一个初步的认识;另外企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对于劳动力和技术支持等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的多基地运营、多企业运营、运程控制(不是运程操控)如何解决?
4.工业互联网依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需要从数据驱动价值的角度看待数字化资产管理,从而实现从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交付、数字化运维的,从行业的属性角度出发,流程行业强调是无人化少人化,物流过程优化,离散行业关注自动化打通、数据收集、数据平台的建立,这个需要从工业互联网的实现路径的角度入手。
5.工业数据也是必须要认真思考的,工业数据不同于商业数据是需要用户先行投资设备、产线而后通过生产、运营管理形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数据,不可能才采用以前的商业模式“免费”使用无论对于所有者还是数据服务提供商亦或是云服务提供商;需要一种”利益分享“的模式,从数据的全价值链考虑。
6.对于中小企业也必须提出合适的工业互联网运营模式,中小企业的特点小企业的特点:企业人数少、共同的价值观、拥有专注的客户资源、具有细分市场的行业Know-How、人员流动危害大、IT投入和资源不足;所以需要工业互联网提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核心竞争力、培育人才、建立平行的决策架构、具有战略眼光、善于利用资源,全球化销售、灵活的市场反应等方面提供答案。
很高兴看到国内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始有许多行动和架构,例如建立产业联盟、研究院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提出许多标准的建设,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数据驱动的时代要有新的标准建设模式,这是场景驱动的,由于无论工业互联网还是智能制造均在途中,所以只有实践者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案例、场景、应用才应该提升而之前的制定者应该成为协助方。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充实,期待在重塑产业价值、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组织管理特别是扁平化的自组织结构,同时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重构制造生态的命题需要给予回答特别是目前的各类所谓工业互联网的特点和范围,从而理出可行的有商业价值的工业互联网需要的样子;工业互联网需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企业上下游的变化、行业的泛化,智能制造时代的变化与要求,从平台经济、数据价值、业务模式、价值网络、生态系统、客户体验、知识管理以及业务创新的角度成为产业转型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