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电子商务市场的持续扩张,带动了物流产业规模的急剧增长,物流自动化需求开始不断提升。为了应对物流领域的新变革,促进行业新发展,物流 机器人 开始逐渐兴起,并被应用到物流配送和仓储等环节当中。
目前,国内物流机器人产业已然形成初步规模,新老企业大量涌现,相关政策层出不穷,发展方向日益明晰,产业链日趋完善。不过,物流机器人技术的不够成熟,行业市场的乱象频发,也提醒着行业发展法规、标准亟待完善。
物流机器人工作组成立行业标准化建设步入正轨
市场发展加速标准缺失造成掣肘
物流机器人的崛起主要在近两年,由于人口红利的减少、电商需求的提升,物流行业迎来发展转型期,在国外率先应用仓储机器人的情况下,我国从宏观层面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国内企业顺势开始了对物流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从去年开始,以京东为首的科技企业便加强了对物流机器人的探索。2017年6月,京东无人配送车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首单配送,开启了国内无人配送机器人正式运营的先河;同年10月,京东又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将仓储、分拣、码垛、物流AGV等智能产品引入物流仓储环节之中。
在互联网巨头企业为主,再加上机器人企业和传统叉车制造商等的共同助力,眼下我国物流机器人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服务覆盖了包括电商、快递、食品、餐饮等在内的诸多行业,发展增速十分惊人,未来前景令人期待。
不过,在市场加速发展的情况下,标准和规范的缺失却成为了重要掣肘。目前,以AGV为代表的产品标准的缺失,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应用难以统一,最终导致价格战等乱象频发,影响行业良好环境。同时,也快递机器人为代表的上路标准的缺失,也对物流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和领域拓展带来阻碍。
我国物流机器人标准发展迎转机
总而言之,标准和规范的缺失对于物流机器人发展来说如鲠在喉,问题发现以来,国家和行业一直在致力于标准问题的解决,虽然当前还未有什么实质性的文件出台,但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和发展已经开始提上议程。
今年12月26日,国家政府就在“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机器人装备分技术委员会”上成立了物流机器人工作组,让其专门负责制定AGV、快递机器人、户外物流机器人等物流机器人的国家标准。
据了解,物流机器人工作组主要由来自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为、中邮、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快仓等19个成员单位构成,它们将参考多方标准、容纳包括政府、企业和学校等方面的声音,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工作组的成立,是促进物流机器人行业质量基础发展和产业标准体系研究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产业政策与企业软实力结合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推进各方面标准落地的首要前提。这意味着我国物流机器人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在路上,国家标准的到来指日可待。
未来标准建设需从这些方面推进
那么,未来我国物流机器人的标准建设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从大方向和顶层设计上制定好整个标准的建设构架;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急需立项标准的工作框架,分清标准建设的轻重缓急,为其他标准建立打下模板;最后要加快标准制定修改工作,让已有标准率先完善获得真正应用。
此外,开展相关标准应用示范工作、开展标准实施监督工作、建立标准服务信息平台、培养多层次行业人才、加强国际标准交流合作等都是未来需要具体实施的工作。只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内到外全面详细的进行标准工作开展,未来我国物流机器人的标准化发展才能真正领先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