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变革的制高点,甚至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当这股浪潮涌入制造业后,通过将互联网的共性技术与制造业行业特征实现有机融合,工业互联网这种应用模式正逐渐对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带来深刻变革,工业互联网正在悄悄改变中国制造业的“状态”。
树根互联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黄路川
“至今,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树根互联”)已在四十多个行业布局, 2018年聚焦到其中的10个行业拓展,以形成规模效应。 ”8月16日,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黄路川对记者表示,这些被聚焦的行业包括铸造生产、建材生产等领域,而看似调整的战略仍“万变不离其宗”,即从工业资产的装备入手。
当下的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仍处于初期,包括树根互联在内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将原来碎片化的工业知识和掌握在个人身上的工业知识沉淀到平台后,赋能整个行业和产业,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竞争力和效率,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这是工业互联网带给产业的变化。”黄路川表示,树根互联的核心是赋能,做一个跨行业的、公共的平台。将产业链上从连接到应用构建等核心能力打包,让工业企业快速开发专属平台,是树根互联的定位。
工业领域物联网应用的价值跃迁
谈到物联网,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谷歌眼镜、小米手环等智能产品,然而实际上在工业领域物联网应用和消费级产品却有着天壤之别。工业互联网关注的焦点不单单是在某个产品中植入传感器使它智能化,而是希望通过IT和OT的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的虚拟世界、机器的物理世界以及互联网合为一体。其核心是将具有IT功能的所有工业领域都整合起来,通过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帮助制造企业改善业务系统以及各部门之间整体的信息流动,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具体来看,物联网在消费品和工业应用的区别可以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量,一般的消费级产品需要采集的数据量非常少,通常是以开关量为代表的个位级,而工业领域采集的数据量则是消费级的成百上千倍。以三一重工的挖掘机为例,需要采集位置、油温、油位、压力、温度、工作时长等超过5000多个参数。
其次是数据价值,目前物联网在消费品上主要用于降低产品形成标准化带来的运维成本,或是更好的为顾客提供服务,不会涉及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在工业领域的物联网在生命周期管理中高达90%以上,特别是对于企业的重要资产而言,检测它的实时能耗、可靠性、故障维护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工程机械而言,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使故障率降低1%,可能带来的就是千亿级别的收益。
最后是运维复杂度,由于物联网在工业领域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必然会涉及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贺总举例上到高层的智能决策,下到工程师的派单、去库存都有着物联网应用的身影,乃至延伸到智能工厂这种更为复杂的应用场景。“由于工业互联网在数据总量、深度、价值以及复杂程度上都远高于消费级,所以工业互联网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对于国家整个经济基础都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其最终决定了整个制造业的水平”,贺总总结道。
麦肯锡对于工业物联网的预测
随着《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许多制造企业开始借助物联网等信息手段转型升级。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报告显示,工业互联网有可能会在2025之前每年产生高达11.1万亿的资金,埃森哲也预计工业互联网到2030年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这种庞大的需求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包含大范围的产业链合作。
商业模式创新
2018年6月,树根互联正式对外公布,前罗技全球首席技术官刘震博士加入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负责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的从端到云的完整的产品线的研发,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拓展智能产品。
加入树根互联前,刘震博士曾在罗技、微软、IBM、诺基亚等国际公司任职,并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超过20年。
“刘震曾供职于罗技、微软、诺基亚等企业,是一个复合型的领军人物。”黄路川介绍,从设备连接到通讯到云计算,再到企业的应用系统,需要一个知识能够覆盖全领域的技术合伙人。此前树根互联虽有分模块的领军人物,但刘震的加入,能让公司相应的分层和分模块的效率,及兼容性的打通等出现质的提升。“树根互联的端到端平台,运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以及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客户价值的发掘,都是需要迭代的。”
这种创新性也体现在树根互联商业模式的构建上。“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赋能合作伙伴,和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垂直行业平台。”黄路川表示,这一模式背后的关键词就是赋能,其中“赋能万物、连接未来”是公司的核心定位。公司在线上搭建平台,在线下主要通过合作企业自主运营。
在黄路川看来,每一个工业细分行业都具有较大差异,很多行业龙头企业都想做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思维做一个母平台,工业企业则可在此基础上快速构建自己的企业级平台,行业龙头则可以打造自己的行业平台。
推动行业升级
不同于垂直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广泛命题,树根互联利用自己的母平台,为众多行业带来思维的升级。
“行业龙头共享集团使用基于树根互联的底层IoT平台,就是赋能的一个核心案例。”黄路川介绍,传统铸造行业较为粗犷,将模具铸造起来就需要根据订单制作铸件。对很多企业来说,企业在模具方面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很大,需要按该模具生产很多成品才能回本。树根互联帮助该公司在线上打造一些模具共享制造平台,并在全国各地做了共享铸造中心。共享铸件模式允许不同的企业在线上下单,下单后模具制造所有权可以共享,不同企业也可以透明地观摩模具铸造的过程和生产的整体情况。
通过这种共享模式,可降低企业使用该模具的一次性投入成本。黄路川透露,以往是一家企业生产10万件,单件成本需100元,但通过共享平台后,可能有10家企业共享该模具成本,单件成本变成10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模具铸造的透明化将使企业规避重复投资,合并同类需求。
“若铸造成本门槛降低,许多小批量产品就可以做出来。”黄路川表示,正是小批量产品的增多丰富了铸件品类。在此基础上,成品可以做一定的个性化。也就是说,在消费趋于个性化、差异化的今天,工业互联网思维使工业领域在完全个性化和完全规模化中找到平衡点,即模块化。核心组件的共享,将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带活了。
在铸件线方面的应用只是树根互联在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诸多场景之一。“树根互联通过大数据分析、远程下发程序包等来使设备性能得到提升。”黄路川说,公司还通过帮助企业打造数控机床云平台,解决加工精度等方面的问题。而这种通过软件定义硬件的方式,把传统的工业资产和工业装备变成智能资产装备。通过工艺下发、设备性能提升等方式,让企业在开源节流的基础上从供给侧集成更大的能力,打通产业链条,拓展多元的应用空间。
目前,树根互联已经渗透到工业的多个领域,服务触及铸造机械、建材市场、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缝纫设备等行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当中,价值提升空间很多。” 将所有行业应用细化不是易事,树根互联所做的就是去赋能这些行业,将自己的工程知识转化为平台能力,通过制作核心工具帮助企业进行在线的资源和工艺获取以及流程的配置。
黄路川表示,树根互联体现出来的思维,就是把原来碎片化、个人化的工业知识沉淀到平台上去,用平台去赋能整个行业和产业链,提升整体的质量竞争力和效率。
提前卡位
从全球来看,工业互联网成为各国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阵地。从中国来看,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枢纽。2017年,我国关于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政策频繁落地,框架和标准研究也进入加速阶段。2018年2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宣布,专门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据信通院统计,2013年-2016年,我国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数年均增长超过146%。但我国总体企业上云规模基数较小。据IDC统计,我国公有云市场不及美国3%,我国企业上云的想象空间巨大。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测算,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约为5700亿元,按照2017至2020年18%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预计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
中国信通院、三一集团、树根互联、三一太阳谷合作签约现场
“树根互联出身三一重工,拥有优秀的工业基因,而大量互联网人才使公司很好地将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形成‘1+1>2’的核心竞争力。”黄路川表示,树根互联的赋能战略定位,解决了一些企业对于可掌控性的顾虑,顺应了工业企业家的心态,使其能够快速切入这些行业龙头和企业的产业链当中。从战术来看,树根互联在工业互联网中一切的思考点都从设备切入。
尽管如此,相较于国外,我国工业互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还处于一个前期宣传、打磨的过程。黄路川说,目前这一市场价值只能在一些标杆客户和标杆项目中看到,大规模复制还需要几年时间。
对于国内市场,黄路川指出,在工业互联网的大范畴里不存在代系差距。从核心技术来讲,可能国外积累的应用沉淀会早于国内,但这些可以通过平台公司的发力去弥补。
事实上,中国工业规模和体量更大,工业场景更丰富,工业互联网上下游连接产生的规模效应会比国外大得多。在黄路川看来,国内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非常大。
“工业互联网其实是以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审视工业。”黄路川表示,目前这一市场发展中的难点是企业家思维模式的转变。对于工业创一代来说,他们的特质是沉稳,不管是政策引导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