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电影中的英雄大多都有一个女儿?
电影中的英雄很多,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他们除了除暴安良、仗义疏财之外,就是大多都有一个女儿。为什么不是儿子而是女儿?
当然英雄不是不能有儿子,而是有女儿的居多。国外电影中的英雄大多有一个女儿,或许和外国人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关。外国人的观念比较开放,社会福利也比较好,当然仅限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作家。要是赶上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贫穷落后的国家,电影中的英雄就会大多有一个儿子了,毕竟儿子相对于女儿来说才是干体力活的好手。施瓦辛格演的《真实的谎言》中,主角英雄就有一个女儿,不仅如此,而且他演的大部分荧幕英雄都有一个女儿。史泰龙饰演的银幕英雄大多也有一个女儿,梅尔·吉普森、尚格·云顿、杰森·斯坦森等银幕英雄大多也有一个女儿,当然是片中女儿角色。那么,是不是欧美的人更崇尚女儿,而不是太喜欢儿子?
或许是吧,从文化方面来看,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就上演了一出弑父娶母的悲剧,而且是命运悲剧,不可违抗。此种文化根基影响深远,以至于很多现代西方人都认为儿子大多具有恋母情结,是父亲的天然掘墓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专门对这种恋母情结进行了分析,当然也有恋父情结。女儿或许多多少少就有恋父情结,会学父亲的一举一动,甚至会和父亲一样具有英雄肝胆,走上父亲走的道路。而儿子或许会和父亲背道而驰,形成一种背叛,也就不是英雄了。用俗语说就是“老子英雄儿混蛋。”要是形容英雄的女儿就是“虎父无犬女”。
当然,在国内电影有“老子英雄儿好汉”和“虎父无犬子”的戏份,但现在已经让人厌倦,也就学欧美的电影设计人物了。让英雄有一个女儿,或许能消除人们的审美疲劳,具有更多的情节发展可能性。如果中外电影都按照“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套路设计,就会让人心生厌烦,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积习的影响,觉得重男轻女现象太过于严重,要男女平等,要换换口味,让银幕英雄们都有一个女儿,还经常遭到绑架,并奋力反击,正好符合逆境中求生存,反败为胜的心理预期,还能强化情绪压抑之后释放的感觉,让人觉得痛快,还增添了情节多种可能性。女人在特工活动中更容易被视为弱势群体,更容易被侵犯,而作为被侵犯的女人的英雄父亲,就一定会为了家人奋不顾身,拼死一搏,而且导演还要增添情节的紧张程度,限定在一定的时间救人,不然女儿就要出事,救了人之后,女儿和英雄父亲共同面对强敌,打出漂亮的父女组合拳,也就落得皆大欢喜了。要是英雄的儿子被绑架,或许不会让观众十分揪心,而女儿被绑架,就不是那么让人放心了,平添许多波澜,正好可以涉及很多情节,让影片充满各种耐看的属性。
中国电影学了这个套路以后,也开始让银幕英雄生一个女儿了。摆脱了以前英雄衣钵由儿子继承的宗法观念,趋向于女儿也是继承人的观念,当然也就让剧情丰富起来了。虽然国人技艺有“传男不传女”的习俗,但为了保持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传女儿也是一样的有效。毕竟,很多技艺失传的原因就是因为传承人没有儿子,有女儿却不传。比起“传男不传女”的门规,技艺本身更为重要,传给女儿也是一样。王家卫拍的《一代宗师》里,八卦拳宗师宫羽田被徒弟马三算计,交手时被打死。他的女儿宫二不结婚也要给父亲报仇,经过苦练功夫,寻找机会,终于报仇雪恨,把宫家的东西功夫从马三身上取走了。
就是动画片也受此影响‘《疯狂原始人》中获得更多可能发展的是原始人大家族中的女儿小伊,而不是儿子坦克。小伊更具有女人的天性,感情丰富,而坦克更倾向于本能的发挥,有时候竟然像个傻瓜。西方人更崇拜女神,似乎雅典娜神话中来。雅典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和战争女神,年轻有力,端庄美丽,明艳动人。她也是艺术女神,手工艺的保护神,传授人类纺织、园艺、陶艺、绘画、音乐、诗歌等,还掌握着军事策略,是航海、农业、医疗的保护神,维护法庭秩序的女神。如此众多的神性,涉及很多领域,比起那些只会寻花问柳或者用蛮力的男神们具有更多发展空间,也具有无限多的虚构的可能,说白了就是,女人比起男人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也具有更多的耐性和女性的温柔,当然也就能干成很多细小甚至琐碎的事。甚至设置英雄的女儿这样的电影人物比起设置英雄的儿子这样的电影人物要更灵活,给导演提供的发挥想象空间更大,也更自由。
或许银幕英雄大多有一个女儿的设定和女演员增多有关系。女演员比起男演员更具有魅力,也更要以颜值取胜。英雄的女儿一定是个漂亮的女人,而不能是个蠢女人。于是,很多漂亮的女演员就充当了银幕英雄的女儿,虽然她们只会舞蹈,而不会武功和枪械,但只要临时培训一下,加上拍摄特效就可以让她们以一当十,继承英雄父亲的事业,和父亲并肩作战了。
不管是西方电影还是中国电影,银幕上的英雄大多有一个女儿,此中设计并非偶然,而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