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港电影不该忘却的历史


文化研究者蔡洪声曾经将香港电影总结出两种传统模式:娱乐模式、社会阅读模式,前者以王晶、“双周一成”等影人的作品为代表,后者则是指将社会生活的变迁融入于影片的叙事中,使得观众增加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如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等。

其中,《天水围的夜与雾》根据当时发生在天水围社区的真实家庭伦理惨案改编,代表着批判、反思现实的亚类型,而赵崇基执导的新作《中英街1号》延续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思考,甚至可以说是近年里港片难得一见的反思之作。


两个年代的三个年轻人,面临着爱情与前途的抉择

对倒:两个时代的罗曼史与冲突

二战结束后的香港,虽然依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之一,但涌现出不少爱国主义者组成的“左派”,生于六十年代初的赵崇基便是出身于一个左派家庭,九十年代后陆续导演了《三个受伤的警察》、《甜言蜜语》等,十年前的剧情片《一路有你》则是以一对青年男女的境遇,勾勒出回归十年的香港/内地的关系变迁。

而新作《中英街1号》是赵崇基导演历经多年波折后创作出的现实题材作品,具有更大的野心,尽管也带来不小的争议。


影片开场的这一段,再现了当年的沙头角公路

影片分成了1967年、2019年两个时空,主要地点则是沙头角的中英街,开场时男主角游学修骑自行车带着女主角廖子妤从中英街到沙头角乘坐巴士的那段路,便再现了六十年代时的沙头角公路。

1967年时,青梅竹马的中学生苏振民(游学修饰)、李丽华(廖子妤饰)及富家子郭子豪(卢镇业饰)是好朋友,但随着左派运动的不断升级,苏振民投身于爱国运动中并离家失踪,李丽华在郭子豪的帮助下寻找苏振民,也被卷入了时代的漩涡里……

2019年时,因参加抗争而被判入狱的思慧(廖子妤饰)出狱后回到沙头角的老家,这时的沙头角又因为特区政府要兴建中港商业城而爆发出居民与开发商的矛盾,思慧与昔日男友日朗(卢镇业饰)、好友一帆(游学修饰)面临着抗争/逃避的抉择……


在这两个不同的时间点,三个主要演员分别扮演了两男一女,他们一方面是情感的冲突与选择,另一方面又不断的受到来自于社会现实的冲击影响,如六十年代的那一段,苏振民代表着左派、保守、传统,而郭子豪则代表着潮流、时尚、未来,影片的暧昧之处便在于李丽华的情感一直的在两人之间摇摆,直至大时代冲击下的突如其来的灾难,她不得不做出了属于自我内心的选择。

革命+爱情,这一度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传统叙事模式,杨沫的《青春之歌》更是赋予了“青春”的名义将之放大到极致,而《中英街1号》沿袭了这个模式,只不过女主人公的抉择并不仅仅是随着时代的主流,甚至是相反的遵从内心而逆流而上。

但不同时代下的人物命运,又相互的呼应。


当年的《老港正传》也被质疑美化左派

争议:漂白暴力运动还是再现历史?

半世纪前发生在香港的两场运动,即1966年的发生在九龙的天星小轮加价事件引发的骚乱,及第二年的左派运动,给后来的香港经济腾飞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在事发时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治安,并使得经济停滞。

借用香港学者的话,“六七风暴的发生,使港英政府察觉到高压的殖民地政策已无法继续下去,故踏入七十年代,当局陆续调整对华人社会沟通的政策,奠定后来香港政治、社会和经济迈向更自由、开放的基础”(区志坚、彭淑敏、蔡思行著:《改变香港历史的60篇文献》)。

《中英街1号》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发生在1967年的六七月份时,且视点主要落在了苏振民、李丽华这两个沙头角当地居民的身上,尽管也会涉及到当时的警察,这也就难免引起不少观众的争议声,如香港时事评论员程翔在观影后撰文表示,影片在处理两个时空时“手法不够公允,给人一种电影似乎在为‘六七暴动’漂白的强烈印象”。


《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台阶这一幕被《中英街1号》借用

影片的一场重头戏是表现1967年7月8日时的警民冲突,几十名民众带着标语冲击沙头角的岗警,民众向警员投掷石头,而警方则使用木弹、催泪弹还击……这场戏不仅是简化了当时的冲突,更是借鉴了前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的最经典敖德萨台阶的那一幕:

游行抗议的民众从狭窄而倾斜的台阶走向边防,当警察从高处开枪后,民众则急于逃生而失去平衡、磕绊、绊倒甚至发生踩踏……这场戏充分的表现出了港英政府的暴力,但淡化了民众在当时的暴乱行为。

尽管影片也提及了当时左派人士暴力烧死香港电台主持人林彬这事,但因为淡化了名字且时间发生了错乱(林彬死于1967年8月25日,影片的背景则是1967年的6月、7月),影片自然遭遇了不少人的批评诟病,对于六七运动的美化、洗白。

对此,导演赵崇基的回应是,“我有没有赞美六七那帮人眼中的暴动呢?我没有赞美,我更多在是质疑。我只不过将他(六七参与者)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应该有血有肉,不只是定义为忠奸。我为什麽不能去写一个大家否定了的年代,和当中人的选择呢?

回过头来,现在的年轻人也被很多人否定,我也把他们写得有血有肉,是不是他们又高兴了?我怎麽可能完全讨好这帮人?当你带着既定立场先入为主地看待事情时,只有‘一面倒’才能讨好你”。


2019年时的两个年轻人反而多了几许的忧郁

反思:预想的创伤与时代的反思

“时间和空间无法定义香港,尽管她的历史能定义她。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历史学家的编年史。我们却知道当一九六七年巴士在弥敦道上的混乱中停下时我们在何处,或者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的夜晚我们去寻求了谁的慰藉”,生于1954年的香港女作家许素细曾经如是说。

影片《中英街1号》引发的另一个争议,则是后半部分的2019年的故事,是2014年的非法运动(这一段也淡化很多)及香港菜园村土地抗争运动,在与1967年并置后,自然的引起了观影者的不快与争议。

但在笔者看来,影片固然是洗白了1967年,同时也夹杂了创作者对最近几年香港发生的一些社会运动的批判性反思。

贯穿在影片两个时空的,是一名名为张永权的外来者:1967年时他偷渡到香港,跟随着苏振民参加六七运动,但同时他也向苏振民提出了自己的声音:如果内地是天堂,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像我这样的人偷渡来香港?

而到了2019年时,垂垂老矣的张永权坚守在自己的菜地里,比较孤独的面对着庞然大物般的拆迁机器;而面对劝他早日搬走、随波逐流的另一位老人时,他也提出了自己质疑声:当年因为不满社会不公而我们走上街头,如今为何就变得回来反对参与运动、抗争的年轻人呢?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也充满着预想的创伤

扮演老年张永权的演员杨秀卓,对影片《中英街1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1967年,三个人都在运动的漩涡中,而2019年,是后运动时代,所有人都在运动的创伤後遗症中”。而这“创伤”,则是创作者的预想的创伤。

但后半部分也是影片最可贵的地方,便是对于近年的香港各种运动的反思。香港电影曾经一度陷入到对九七、回归的恐惧、怨恨,对未来的预想的创伤之中,包括前几年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等作品,恰恰缺少了对于香港自身的反思,而《中英街1号》将1967年、2019年并举后,在美化过往的同时也发出了对于当下的质疑声。


推荐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这是香港电影不该忘却的历史_娱乐产业_旅游达人
97
174
0
33

相关资讯

  1. 1、全新神器曝光《倚天屠龙记》手游杀狮杖助你逆天727
  2. 2、《武侠Q传》全新系统天下第一震撼来袭1478
  3. 3、闪闪惹人爱《新特种部队》五星指挥官闪亮登场2577
  4. 4、《地下城与冒险》清新来袭清爽画风首爆230
  5. 5、不删档在即!《战斗吧剑灵》开测亮点抢先看4144
  6. 6、与段暄同行!《豪门足球风云》幸运玩家畅游慕尼黑2286
  7. 7、人气英雄喜迎优化!《自由之战2》体验服新版本登场324
  8. 8、《凡跃德州扑克》携手kk唱响女主播激情PK魅力榜1978
  9. 9、惊喜爆棚《小汪汪》四款宝箱随机开启1208
  10. 10、《上古3》新版本技能曝光更酷更炫更强力2684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