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产业落败,专家公布4个失败原因

《日本经济新闻》2月22日文章称,日本有句俗语叫“逃掉的鱼都是大的”,意为“失去的总是最好的”,对平成时代(1989年至今)的日本来说,“逃掉的鱼”的代表或许是半导体。美国ICInsights的数据显示,1990年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全球份额达到49%,但到2017年则降至7%。到了2018年,在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每年发布的世界前10大半导体企业中,已看不到日本企业的身影。

半导体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在平成时代初期,世界市场规模仅为约500亿美元,而2018年则增长至接近10倍的4779亿美元(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表示,“如果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那么对其进行有效利用的半导体就相当于内燃机”,将半导体定位为数字社会的核心技术。

日本为何会在如此重要的领域遭遇失败呢?笔者采访专家,汇总了4个失败原因。

其一是“组织和战略的不恰当”。日本强有力的半导体企业大部分作为综合电子企业的一个部门而启程。最初作为一种业务孵化机制充分发挥了功能,但随着业务扩大,在需要作出迅速且果断的决断时,这种机制一下子变为枷锁。

资深分析师、如今担任日立制作所外部董事的山本高稔表示,“拥有各种各样业务的综合性企业的经营速度已经行不通。投资决断经常要慢上几步,规模也小,结果在竞争中被甩开”。

尔必达存储器前社长坂本幸雄则将“经营者素质”视为问题。半导体这种逐鹿全球市场的企业需要一把手亲自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如有必要就飞赴当地展开直接谈判。这需要相应的人脉和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坂本指出管理层的触角不够长,关注焦点偏重于日本企业之间的竞争。

分析师出身的东京理科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若林秀树提出了“强烈的闭门主义”。美国高通等自身没有工厂的“无厂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根本,扩大知识产权的手段是收购初创企业。类似于制药巨头为了获得候选新药而不断收购新创企业。“但日本企业由于畏难情绪等影响,拒绝收购,拘泥于自主技术。这就是日本没有诞生强有力的‘无厂企业’的原因”。

最后是“偏重技术、轻视营销”的弊端。一位曾在东芝任职的人士表示,“自2000年前后起,竞争的规则发生改变”。市场不再是只要通过微细化技术领先就能取胜,与战略性客户齐心协力拓展用途、创造需求的努力变得重要,但日本包括经济产业省在内,对变化比较迟钝。虽然推出一些官民共同的技术开发项目,但未能对“日之丸半导体”的东山再起作出贡献,或许是因为竞争的重心已经并非技术。

这里列举的4个原因并非半导体行业所特有的。如果你所在的产业和企业也符合其中几项,可能就是迈向衰退的信号。

日本半导体产业落败,专家公布4个失败原因_设计制作_MEMS/传感技术
30
182
0
41

相关资讯

  1. 1、第三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排名小米美的海尔排前三2919
  2. 2、世界最大无人机交付网络Zipline将飞入加纳助力医疗3196
  3. 3、​智能音箱巨头战:百度压小米超阿里拿下第一,亚马逊面临挑战1124
  4. 4、球员真实数据模拟《梦幻足球经理》百种战术阵型解析5054
  5. 5、麦当劳斥资3亿美元收购引入人工智能自动调整菜单3840
  6. 6、华为路由专业品质打造智慧体验做最懂你的生活帮手1164
  7. 7、吉利汽车公布9月销量:总销量达126365辆增长11%2915
  8. 8、华晨宝马iX3已下线将在年内上市预售价47万元起3646
  9. 9、奔驰EQV电动MPV发售续航里程约343公里64.5万元起4439
  10. 10、华为又有新专利曝光:新智慧屏产品熟悉又充满新意2287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