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锂离子电池的跨越国境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日本企业具有优势的关键材料领域,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崛起。从面向智能手机等IT产品的电池到纯电动汽车(EV)等的车载电池,主战场正在改变。在此背景下,日本企业该如何保持优势地位呢?
锂离子电池一直为IT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1991年,索尼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实用化,以此为开端,东芝和原三洋电机等日本企业相继涉足。截至200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席卷了世界电池市场。但自2000年代后半期起,韩国和中国厂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这种格局正在波及材料领域。
“果然是电子产业的重心转向中国和韩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电池相关行业人士浮现出悲观的表情。
有观点认为,从构成电池的4个主要部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层)来看,在世界整体的供给量中,中国企业生产了一半以上。
在负极材料领域,2018年贝特瑞新能源材料(简称BTR)等3家中国企业占到份额的5成。在电解液领域,广州天赐高新材料等中国企业排在前列。在隔离层领域,日本旭化成高居份额手位,但中国上海恩捷新材料正在逼近。
在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电子和IT领域,日本的产品开发能力下降。犹如乘虚而入一样,新兴企业趁机涉足。中韩企业还得到政府的扶持,投资能力的优势也很明显。
日本富士经济表示,在一直拉动最近数年增长的IT相关领域,“难以期待市场大幅扩大”。
焦点是车载电池。从各用途的电池容量来看,车载电池被认为截至2017年已经超过面向智能手机和家电的电池。背景是由于世界性的环保政策强化趋势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扩大。
中国目前已成为纯电动汽车大国。包括燃料电池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2018年达到125万辆,同比增加6成以上。在中国,曾出现超过100家电池企业参与竞争的局面。尽管电池企业的数量不久后有所减少,但市场的势头没有改变。如果仅限于车载电池,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在份额上与松下不相上下。
调查公司日本TechnoSystems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8年车载锂离子电池市场达到约2.2万亿日元。到2020年有望增至约4万亿日元。为了获得巨大市场,在各个阶段,竞争都日趋激化。
面对这些趋势,已出现调整战略的企业。在电解液领域,三菱化学和宇部兴产2018年初合并了中国业务。双方整合了当地的生产设备,将分享彼此的添加剂技术等,携手开拓中国市场。
除了把中国作为有潜力的市场之外,还有企业看中了欧洲。东丽已决定在东欧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郊外新建隔离层工厂。东丽匈牙利公司的社长村松弘一表示,“由于环保政策的强化,欧洲将成为纯电动汽车的一大市场”。此外,三菱化学也在2018年春季重启了英国电解液工厂等,正在展开攻势。此外,日本杰士汤浅(GSYuasaCorporation)和韩国LG化学等相继在东欧建立了电池相关工厂。各家厂商均开始拓展欧洲的新市场。
欧盟(EU)、德国、法国为推动纯电动汽车电池的开发,计划由政府和民营企业携手最多投资60亿欧元。欧洲企业将对抗包括日企在内的亚洲企业,以卷土重来。德国大众在9月宣布,启动了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该公司计划到2030年使新车销量的40%变为纯电动汽车,希望积累电池技术。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竞争大幕已经拉开。
按用途来看,新一代通信标准“5G”的普及或许也将成为焦点。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耗电量将增加,因此电池需要实现大容量化。如果新型电池的开发等取得进展,能在小型的状态下存储大量电力,面向IT的电池市场有可能再次显示出盛况。
今后,成为关键的是安全技术。
旗下拥有电池企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TechnologyLimited,简称ATL)的日本TDK在最近5年里,向锂离子电池业务投入约2700亿日元,积极推进改善品质和安全性。村田制作所2017年收购索尼的电池业务,正在开发结合双方技术、不易起火的新型锂离子电池。
日立高新技术(HitachiHigh-Technologies)旗下子公司HitachiHigh-TechScience正在开发纯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异物分析装置。计划采用X光摄像机在生产线上检测电极中包含的微细异物。
如果日本在这些安全技术方面领先,或许能在车载电池等增长市场发挥存在感。作为由固体材料构成的新一代电池的最有力竞争者,全固态电池不使用可燃性的电解液,安全性的评价很高。在小型全固态电池领域,TDK、村田制作所和太阳诱电等正在推进开发,有望实现实用化。
另一方面,确保收益性也成为课题。锂离子电池的市场正持续扩大,但企业的业绩低迷。由于量产化拉低产品价格等,电池业务的收益性正在下降。
从松下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财报来看,由于车载电池增产带来的成本的增加等原因,汽车和工业系统部门的营业利润降至564亿日元,比上财年减少370亿日元。收购索尼电池业务的村田制作所也在智能手机电池订单方面陷入苦战,市场份额缩小。
在海外企业中,韩国三星SDI从2018年前后开始,由于相继发生固定式蓄电池起火事故等而疲于应对。三星SDI的2019年1~3月的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5%,但比2018年10~12月减少52%。
能否克服这些课题,使新一代技术走上轨道?日本相关企业今后将迎来紧要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