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各种观点,无论是官方、学术还是企业的,早已经铺满了各大媒体、各方讲坛,然而高举高打者多,俯身实践者寡。从好奇、热衷到闻之麻木,智能制造更渴望实践出的真知,量化出的方法,而非人云亦云的概念。
被工业4.0热潮和白热化竞争席卷的制造企业们,对数字化既有不上“等死”的清醒,更有上了“找死”的犹疑。然而怎么上,却没有标准答案。
如何评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现状,探求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最近亲测的一款数字化企业评估工具,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这款数字化企业评估工具将企业数字化成熟度以“数字化企业指数”的形式,分别在六个维度中以0-4.0分为五个层级。评估者可以从战略规划、组织管理、系统集成、生产现场、数据管理、数字化应用六大维度,量化自己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并获得具有针对性的实施建议,找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最佳切入点和行动方向。
图片来源于西门子官网
而基于此评估得出的一些整体认知,颇值得探究。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首批2000家参与评估的企业整体数字化企业指数为2.1,仍处于夯实基础阶段,而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部分企业数字化企业指数达到3.5以上,已经具备向“工业4.0”愿景迈进的实力。尽管中国市场体量庞大、长尾居多,这一数字仍从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我们离工业4.0还有多远,各行业在探索中前行的多快。
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个体之间强弱悬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普遍存在,当前中国制造业多样化的现状决定了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
以石化化工和钢铁行业为例,大型石化和钢铁企业普遍自动化程度很高,数字化应用非常具有前瞻性:20年前石化行业就开始仿真系统的研究,钢铁行业就开始探索个性化定制,这两个行业目前在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方面也勇于尝鲜。然而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钢铁企业,在完成了上一轮装备大型化规模化的改造后,面临着定制化、品质化的挑战。
如何利用数字化规划对工艺流程做系统梳理,并在原有基础上分步实施是他们的转型难点。同样,在制药行业高端的国际化西药厂拥有着顶尖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工艺和管理,而很多本土的中药厂还是手工作坊。
随着近年来数字化与智能制造逐渐从理论走向落地,以及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
然而该评估结果显示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最大痛点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缺钱”,而是企业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能设置无法有效推进相关工作,不知如何有效结合业务制定相关的战略与路线图,以及早期缺乏系统的规划导致后续项目需要不断返工。目标的清醒和紧迫与过程的迷茫和探索,在数字化转型中如影随形。
而期待数字化升级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部分企业的首选也并不是实现柔性生产、创新商业模式、融入产业数字化生态之类高大上的理想,而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非常实际的需求。先生存再发展是大部分企业的状态。
当然互联网行业后浪拍死前浪的颠覆神话也在不断向传统制造业延伸。
以近几年茶叶市场杀出的黑马“小罐茶”为例,主打高端市场、场景消费的茶中新秀,在营销创新外更选择用最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探索茶叶定制化、智能化生产与选配新模式,其和西门子合作的新闻上周在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新晋黑马们天生带着智能制造的驱动力和基因。
图片来源于小罐茶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