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消息,国内AR光学模组研发商珑璟光电宣布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源星资本领投,金复资本及君盛资本跟投,青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珑璟光电创始人马国斌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完善技术研发及生产工艺队伍,进一步加大新品特别是光栅波导的研发投入,并筹建自有工厂。
珑璟光电成立于2014年,核心团队在微显行业具备多年积累,主攻虚拟显示类光学光电子元件研发制造,产品涵盖了从棱镜到阵列光波导再到光栅光波导的全套体系。此前,珑璟光电曾获得君盛投资领头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市场需求信号稳健释放,AR处于行业爆发前期
虚拟技术的狂潮最早在2015年袭来,在资本的助推下,一批批VR/AR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快,各式各样的设备便出现在了市场上,用户规模从2015年的52万人增长至2017年的499.9万人,三年间增长了447.9万人。但随着设备过于沉重,人体佩戴后容易产生眩晕感等问题的出现,市场出现了一波大洗牌,能幸存下来的企业寥寥无几,VR/AR也从舆论风口和资本关注下消失了一段时间。
“在14年VR/AR行业刚火起来的时候,产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火只是概念上的火。目前我们看到的趋势是,AR的产业化已经慢慢开始了,市场需求的信号也在稳健释放中。”马国斌表示。
根据Digi-Capital2018年1月的《2018年第一季度AR/VR市场趋势分析》报告预测,AR/VR收入将在2019年开始爆发,全球AR用户基数在5年内可达到35亿,收入将高达850亿至900亿美元。随着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崛起以及5G的到来,如今的AR市场产业根基已经逐步沉淀积累,并逐渐步入硬件接近消费级产品水平、软件和内容快速发展的阶段。
光波导光学模组作为AR/MR穿戴设备中的关键组件,具有厚度薄、透光效率高、轻量化、量产性好的优势,有助于虚拟画面和现实的衔接,其对大幅提高AR/MR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珑璟光电于2018年初发布了型号为LCE1801H的光波导AR光学模组,其视场角达到40度,分辨率为1920×1080,出瞳距离18毫米,透光率大于82%,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阵列光波导模组。
另一方面,珑璟光电已内部推出了两代单层单绿色光栅波导样品,并计划在年底量产全息光栅波导模组。
作为光学器件,前期巨大的研发投入自然给光波导光学模组带来了高昂的售价,而其成本也主要来自物料和量产成本。
“只要工序流程合理,产量能够稳定,最后的成本其实可以控制的很低。”马国斌表示,大规模产业化的时候,产能的上升可以带动价格下降的趋势,研发成本也将得到逐渐的平摊。
马国斌告诉亿欧,珑璟光电光波导AR光学模组每月的产能达到20K左右,批量价格仅约为海外竞品四分之一。
助力产业发展,即将发布AR通用开发者平台
6月中旬,珑璟光电将发布名为“THE FUTURE”的AR通用开发者平台。据介绍,该开发平台由双目波导眼镜和主机开发板构成。其主控制板采用了RK3399芯片,内置了多个硬件处理引擎,能够支持多种格式的视频解码。
“目前整个行业局面其实还有点乱。现在关注AR行业的人很多,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降低开发者的门槛,使之更为高效快速地开发自己的AR产品。”马国斌告诉亿欧。
此外,珑璟光电还将与几大高校合作在深圳成立一个光学实验室,主攻微光学的研发与制造,下设学术委员会,为其未来的持续技术进步带来充分保障。
关于珑璟接下来的重心,马国斌表示,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思考如何完善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本轮融资的领投方源星资本合伙人张帆表示,AR是源星坚定看好的下一代计算平台,未来终端产品创业公司和传统手机厂商都有机会跑出来。在目前众多光学方案中,光波导方案的各项综合指标最为突出。目前光波导方案的成本和良率是制约产业突破的重要瓶颈。“珑璟在光学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有大量核心技术,是全球少量能批量出货的AR光学模组供应商。随着B端客户陆续开始批量下单,公司有机会迅速起量,持续投入研发,迭代工艺水平,为AR产品走向C端做好准备。”张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