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的姐姐》无论如何选择都不会完美的结局,未必不是最好
《我的姐姐》由张子枫、金遥源和朱媛媛等领衔主演。
这部投资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小成本电影,上映仅3天票房就突破了3.5亿,更有业内人士估计,该片的总票房将突破10亿元人民币。
该片是典型的叙事性故事,没有特效和大场面,却能够在清明档期力压美国好莱坞大片《金刚大战哥斯拉》,成为票房第一。
让人不得不感慨,究竟是中国人厌倦了好莱坞大片,还是《我的姐姐》确实有过人之处?
应该说《我的姐姐》是一部只有中国人才能完全看懂的电影,中国传统文化属性下探讨的却是一个与现代自我中心价值观强烈对撞的问题,到底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
故事讲述的是,张子枫饰演的年轻女生安然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在她上大学后生了个弟弟,安然在缺少父母关爱中长大后,极度渴望和男朋友一起考上北京的研究生,逃离这个城市。
可天不遂人愿,安然的父母因车祸猝然离世,留下5岁的弟弟只能由安然照顾,虽然姑妈和舅舅也常常帮助姐弟俩,但调皮不懂事的弟弟却让安然的生活一团糟,不堪重负的安然想将弟弟送养。
察觉到姐姐意图的弟弟似乎开始明白安然的不容易,而安然也在弟弟的成长中找回了她缺失的亲人之间的爱。
虽然故事的结尾安然并未在送养弟弟的协议书上签字,但对未来的生活如何选择她也并没有找到答案。
实事求是,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导演刻意留下的开放性结局却让所有人深思,安然作为姐姐,虽然有照顾弟弟的责任,但她也有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理想的权利。
假设一下,安然将弟弟送养后顺利地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取自己理想大学并在北京安身立命,然后和自己心爱的男人结婚成家,她会幸福吗?
我想会的,她能获取世俗观念里普遍认可的成功,也能逃离弟弟这个原本就不属于她的包袱,但她就没有遗憾了吗?
她会不会因为缺少爱的责任变得失去爱一个人的能力?会不会永远对自己的父母抱着怨恨?会不会一直都没有办法理解家人之间的亲情之爱?
再假设一下,安然放弃去北京读研究生的机会,为了弟弟改变自己的人生,她也许会和自己的男友分开,然后和一个平凡的男人结婚生子,过着最普通的日子,那她会不会在多年以后的某个深夜后悔自己的付出不值得呢?
我想也是会的,这就是人生的无奈。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我们冲开枷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拼命奋斗的目的是为了过上我们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些都没有错,毕竟自私是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在网络评论里,支持安然追求自己人生的大多是年轻的女孩儿,而觉得安然应该可以找到一个更两全其美地解决问题方式的是年龄更成熟的女性,这是不是代表着年轻的女孩儿更多是追求自我人生的实现呢?
也许不然,那些年龄成熟的女性也是从年轻的女孩儿过来的,她们在选择追求自己人生之后是不是也失去了一些最珍贵,最简单的感情呢?
在这里,我并不认为导演是想让我们每个人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无论何种选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我读到更多的是普通人对简单情感珍惜的态度。
或许这个结局颇具争议,可未必不是最好。
真实的人生中,我们已经拥有的很多普通东西,比如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唠叨,弟弟妹妹的玩闹……
这些原来最不起眼,好像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是给你带来烦恼的东西,如果你真的错过和失去之后,才会发现,这些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父母在,生命犹有来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我不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同样也不信有不需要亲情的姐姐。
不管我们拥有多少世俗的成功和荣誉,等到人生的灯光渐渐暗去,能让我们的内心感到平静和安宁的不是房子的面积,汽车的牌子或者社会的地位,而是那些最平凡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