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劳伦斯》海报
开篇:
电影片头(TitleSequences)是除了各片厂Logo外,欣赏电影的第一步。它独立于正片之外,但对正片也起到过渡、补充最关键是吸引观众的作用。在本刊7月刊的《海报》栏目中介绍的图形大师索尔·巴斯的启发下,我们才意识到,那些制作精良的片头对一部优秀影片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这样简单。
国内目前,极少有人注意到片头这种举重若轻的作用,特开辟《片头故事》栏目,每期选择一部电影片头解析,让更多人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
选择《阿拉伯的劳伦斯》,是因为这部被奉为电影圣经的美国国宝影片保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其影史地位不言自明,作为开篇,最好不过。
《阿拉伯的劳伦斯》电影片头
1935年,卸甲归田的T·E·劳伦斯骑着自己那辆布罗夫特(Brough Superior)SS100豪华摩托车,在英国西南地区一条僻静的小路上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大卫·里恩(David Lean)1962年的史诗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就是这样开场的,既是序幕也是结束——多塞特郡一座古朴的小屋外面,是观众第一次遇到彼得·奥图扮演的劳伦斯,伴随主创名单一起出现的,是劳伦斯在给自己那辆豪华摩托车加满油,还爱惜地掸了掸车座,然后骑着它出去兜风。
里恩用劳伦斯死前的一幕向观众介绍这位在一战中饱受争议的英雄人物,他46年的人生虽然充满争议,但也毫无疑问是伟大的,最终仍逃不过一场意外的死亡。这种命运的反差几乎就是劳伦斯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的映照,他虽然带领阿拉伯人民走向自由,但终究逃不过身为一枚政治棋子的命运。
《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最后一幕
而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为这段片头的配乐是在洋洋自得与宏大广阔间的跳跃变奏,更形成了鲜明对比。音乐表达的是冒险和浪漫,但画面呈现的只是安逸小镇上一个普通人最普通的时刻。
他单调的着装完全无法与白色的阿拉伯长袍相比,狭小的院落更无法代替无尽的沙漠,只有那台摩托车让他稍显不同,但那也仅仅代表过去,那些曾经的思想绿洲早已被黄沙淹没,正如很多梦想最终被毁灭一样。
这段片头是在西班牙的阿尔梅里亚拍摄的,劳伦斯生前非常喜欢布罗夫特摩托,据说他拥有7台,而那辆SS100更是被称为“摩托车里的劳斯莱斯”,为此,剧组找了台一模一样的从英国运去供拍摄使用。英国式的庭院则是用木头制成乡村小路的背景以遮盖西班牙当地的建筑。
《阿拉伯的劳伦斯》现场照
拍摄《阿拉伯的劳伦斯》时,精心制作的电影片头在好莱坞已经非常流行了,这要感谢索尔·巴斯(
Saul Bass,详见本连接
)在这一领域的耕耘。
同时,用70毫米Super Panavision拍摄出的宽银幕电影也让观众的视觉体验更加奇妙,这是Todd-AO发明的专为好莱坞拍摄史诗大片的格式,简单来说就是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视野更宽,超过了平时我们熟悉的2.39:1画幅宽比。《阿拉伯的劳伦斯》即是利用这种新技术的电影之一。
这个片头也是用这种技术拍摄的,在当时算得上奢侈,但恰恰是这种宽银幕才让摄影师弗雷迪·扬(Freddie Young)轻松地把劳伦斯和他的摩托车置于画面一角。整个片头的叙事平淡,却暗示了观众后面更宏大的场景。
编剧罗伯特·博尔特
可能连大卫·里恩都没有想到,这个简单干净至极片头在近40年的时间里都成为争论的焦点。
《阿拉伯的劳伦斯》原创编剧是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他在1951年上了美国国会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to Investigate Un-American Activities)针对迫害好莱坞作家的黑名单,不过依旧用假名或者不署名的方式继续创作剧本。
大卫·里恩的上一部作品《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就是他和另一位“黑名单”作家卡尔·福曼(CarlForeman)共同创作但未署名,以至于该片在拿到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时候,上台领奖的是改变小说的原著作者皮埃尔·布尔(Pierre Boulle),这位作家不仅从未参与过剧本创作,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讲,却成为这部电影唯一署名编剧。
“黑名单编剧”迈克尔·威尔逊
在写给威尔逊的信里,大卫·里恩将这个错误归咎于制片人萨姆·施皮格尔(Sam Spiegel),不过很难令人信服,一位声誉如此的导演会忽略这样重要的问题。
但这没有妨碍两人继续合作《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恰恰是威尔逊说服了劳伦斯的兄弟同意将劳伦斯的自传《七个智慧支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的电影改编权卖给萨姆·施皮格尔。
威尔逊为这个剧本工作了15个月,前后写了三稿。然而大卫·里恩不喜欢其中对劳伦斯政治部分的过分关注,便找来罗伯特·博尔特(Robert Bolt)修改威尔逊的剧本,将电影从一部复杂的历史剧改编成更聚焦于人物的史诗片,并拍摄成片。
《阿拉伯的劳伦斯》剧照
在看完博尔特的剧本后,威尔逊给制片人施皮格尔写了一封信,说明虽然最初的对白几乎没有保留在拍摄剧本中,但他设计的许多原始场景仍然保留,并且电影的结构和顺序都与他的剧本一致,因此要求署名,但这一要求被施皮格尔拒绝了。
威尔逊转而向美国编剧工会申诉,但直至1962年12月10日影片上映前最后一分钟,他依然没有得到署名。
在当时的工会协定中,对最终剧本内容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贡献即可署名。尽管编剧工会一直支持威尔逊的申诉,但威尔逊没有等到复杂的仲裁程序走完。他于1978年逝世后的几个月,编剧工会才最终裁定迈克尔·威尔逊对《阿拉伯的劳伦斯》享有署名权。
《阿拉伯的劳伦斯》剧照
威尔逊的家人根据裁定在80年代向制片公司哥伦比亚要求加入编剧署名,但并未获得准许,1989年,这部电影在没有威尔逊署名的情况下再次发行。
2002年,影片上映40年,索尼发行的数字修复的DVD版本中才加入了迈克尔·威尔逊的名字。而威尔逊与博尔特剧本的最大区别恰恰在于片头——威尔逊更关注的是那个略显普通的劳伦斯,而不是驰骋沙漠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索尼影业的执行副总裁格罗夫·克里斯普(Grover Crisp)讲述了为威尔逊“正名”的技术过程。
《阿拉伯的劳伦斯》剧照
“为了纪念电影上映40周年,我们重新修复了DVD版本发行,既然编剧工会都认定威尔逊有署名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新版本中加上他的名字。
但是因为原本的片头是个连续且固定的镜头,很难单独把名字加进哪一帧。虽然从视频制作角度是可行的,但我希望这个修复版本还能做成胶片。所以我们用原始没有文字版本的65毫米格式重做了一遍片头。
Pacific Title花了两个月完成了片头。因为这部电影使用的字体很特别,所以要先扫描合成字体,我觉得做得不错,在电影印刷品和DVD中都看不出很大差别。
在恢复版本中出现的编剧迈克尔·威尔逊的名字
到了50周年纪念版的时候,我们不想用2002年修复版的片头,而是想用原始负片再做一版,更接近于电影版。
我们的图形艺术家用数字映射技术制作了威尔逊的名字,因为最终是用4K技术在影院放映,所以这次相对简单,效果也更好,字体匹配度很高,只是因为年代感,在颜色和精确度上略有差别,但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吧,没有人提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