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2475)昨日晚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召开重大讯息说明记者会,财务长黄世昌表示,华映与百分之百控股子公司中华映管(百慕达)均发生债务无法清偿事情,往来银行依据授信合约将有权宣告华映违约,恐发生营运资金严重不足而被迫停产,因此向法院声请重整及紧急处分.
黄世昌表示,今年面板供过于求,加上美中贸易战影响,造成面板价格崩跌,华映积欠持股26.37%的大陆华映科技货款约人民币33亿元,其中,已逾期货款人民币20亿元.大陆华映科技及其第二大股东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在今年12月4日催告华映清偿,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导致华映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中华映管(百慕达)向香港民生银行的5300万美元贷款无法顺利展延,将于12月18日产生贷款违约.
此外,华映也对供应商亦有货款未付,今年11月起,陆续接获多家供应商寄发存证信函请求支付货款金额超过1亿元,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
公司认为,虽然遭到多方催讨债权,但仍有改变营运模式、重建更生的可能,因此向法院声请重整及紧急处分.
不过市场上有另一派的解读,认为母公司大同持续面临经营权大战,以王光祥为主的市场派先前已经对外宣称,要在九合一大选后,揪团外资召开临时股东会,甚至传闻已经整合大部分外资,对于超过50%揪团门槛相当有信心.大同公司派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在11月13日,原本替华映背书保证金额30亿元,直接新增一倍金额到60亿元,这次再发动境外公司讨债,引发一连串银行抽银根动作,如果法院不同意重整,债权人如向华映求偿未果,得向大同这个保证人请求偿还,届时即使市场派拿下经营权,也要立刻面临银行讨债的问题.
根据华映统计,公司负债总额348亿元新台币(约77.6亿人民币),为保障员工薪资及公司必要营运费用之支付,董事会通过与叶大殷律师签订二纸信托契约,信托总金额各以6亿元为上限.
华映目前只有6代线、一条4.5代线是生产主力,其他4.5代线甚至只沦为实验线的局面,为提高经营效率,华映不但早已转型,锁定中小尺寸面板,近年更逐步降低消费型产品比重,提高工控、车载显示面板等利基产品比重.
由于原本属于华映转投资的中小尺寸面板厂凌巨科技售予日商后,不但放弃消费型产品,专注利基型产品,为活化资产,今天下午更宣布出售亏损的面板模块厂,一方面停止亏损,一方面更可挹注获利.华映在2010年4月8日宣布减资新台币998亿8923万8690元,消除股份99亿8892万3869股,减资比率约60.6%,当时曾引起市场关注.
华映母公司大同声明尽力协助
华映母公司大同大同深夜发重大讯息指出,大同对华映综合持股40.22%,华映因财务困难,有暂停营业或有停业之虞,但仍有重建更生之可能.
大同表示,华映虽因产业供过于求,价格崩跌而面临财务困难,然其拥有的技术可经过一段时间转型来取得发展契机;此次申请重整,拟透过相关程序保障劳工权益及所有债权人之利益,藉由相关程序之监督及规划,妥善安排营运资金,使其重获发展契机.
大同强调,大同对华映仍将在符合法令及相关规定之范围内,尽力给予其营运上的协助.
除了华映之外,大同集团旗下绿能公司也要求债务协商,该状况使该集团旗下上市、柜相关股票,在今早甫开盘,即遭沈重卖压打击.
今早包括华映(2475)、大同(2371)与绿能(3519)等,都高挂跌停板免战牌.
华映大陆控股子公司华映科技实际控制人可能变更
13日晚,华映大陆控股子公司华映科技发布公告称,由于中华映管重整,公司实际控制人有可能变更.
目前公司正与中华映管、华映百慕大等相关方进一步核实上述重整事项,根据初步判断,中华映管重整可能导致公司出现以下风险:
一、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变更.截至本公告日,华映百慕大持有华映科技股份总数为729,289,715股,其中用于质押的股份累计为728,000,000股(均为场外质押),质押股份数占华映科技总股份数的26.32%,占其持有华映科技股份数的99.82%.上述股份可能面临强制平仓风险,进而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二、公司应收中华映管款项可能无法收回.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中应收中华映管款项余额为4.54亿美元(折人民币31.50亿元),其中,逾期款项金额为2.54亿美元(折人民币17.61亿元).上述应收款项可能无法全额收回而导致公司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并可能导致公司出现资金周转风险,进而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因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与中华映管关系密切(2017年度公司向中华映管及其相关方采购商品、接受劳务关联交易占比36.58%,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关联交易占比55.65%),中华映管重整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公司将与中华映管进一步沟通上述事项,持续关注其重整的进展情况及对公司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估公司相关风险,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除此之外,华映科技还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18年12月13日收到公司独立董事吴怡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吴怡女士因个人生涯规划,申请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截止2018年12月13日,吴怡女士未持有公司股份.
华映科技表示,吴怡女士的辞职未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少于法定人数,亦未导致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少于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吴怡女士的辞职不影响董事会正常运作及公司正常经营.上述辞职报告自2018年12月13日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
大同集团旗下面板厂华映预订今(13)日晚上7点30分赴证交所召开重大讯息记者会,由总处长黄世昌说明董事会决议向法院声请重整及紧急处分.
黄世昌表示,由于近期所有到期借款须立即偿还,加剧公司资金缺口加剧,目前面临停业的困境,为了确保股东权益,依照公司法向法院申请重整及紧急处分.
华映截至今年第3季底,总负债金额为845.05亿元新台币,负债比率高达63.68%,较去年底负债总金额773.54亿元新台币、负债比57.6%还高,而期末现金与约当现金金额为160.68亿元新台币,也低于去年底的235.56亿元新台币,显示这段时间以来,华映营业活动的净现金呈现流出的状况.
黄世昌表示,其中欠债债权银行共127亿元新台币,其中台湾银行和京城银行是最大债权银行.
受到大陆面板厂强力竞争冲击,台湾面板产业沦为四大惨业之一,除了友达、群创等双虎仍能维持获利外,规模相较较小的华映连年亏损,截至今年9月底止,每股净值仅剩1.44元.
财报显示,华映今年前三季税后净亏损60.37亿元新台币,每股税后亏损0.93元新台币.华映截至今年第三季底,每股净值已剩下1.44元新台币.
而第四季中小尺寸面板需求持续低迷,价格也是下跌的走势,市场预估华映第四季的亏损将持续扩大.今年以来,华映营收直直落,今年1——11月营收约230.8亿元新台币,年减27.96%.
据了解,华映目前只有6代线、一条4.5代线是生产主力,其他4.5代线甚至只沦为实验线的局面,为提高经营效率,华映不但早已转型,锁定中小尺寸面板,近年更逐步降低消费型产品比重,提高工控、车载显示面板等利基产品比重.
由于原本属于华映转投资的中小尺寸面板厂凌巨科技卖给日本厂商后,不但放弃消费型产品,专注利基型产品,为活化资产,今天下午更宣布出售亏损的面板模组厂,一方面停止亏损,一方面更可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