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就是 理查德·林克莱特
今天他的新片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出海报了
一如既往的简洁且神经质
理查德·林克莱特是美国独立制片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且也是美国独立电影导演里,很成功的一位。
他的电影,小制作,低成本,最低只花20万美元;
他的手段也最简练,简练到只需两个演员
但在他的电影里,你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间感”。
有人给予他这样的评价:“用时间赋予电影力量的导演。”
比如他花了12年去讲一个小男孩长成大男孩的过程。
通常我们会在电影或电视剧里看到,角色小时候和长大的时候,是分不同的人去演,再不济也是化妆,让演员变老或变年轻。
但林克莱特偏不,他要呈现一个男孩真正的一点一滴的长大的样子。
这12年间,利用小男演员每个暑假的时间,去真实的记录一个男孩成长的样子。
这12年中,主演的男孩处在青春叛逆期时,一度不想再演下去。
每每我在回顾照片时,会有一些轻微的陌生感。
照片里的人和镜子里的我,是同一个人,却也是不同的人。
不同在哪,我兴许还能说出一二三,但为什么不同,我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
但这种感受是非常突兀的,你能看到时间流淌的结果,但看不到时间在你身上耕耘的这个过程。
但在《少年时代》里,林克莱特他所要再现的,就是动态的时间是什么样子。
三个小时里,不用化妆不用刻意营造,但他成长的一点一滴就都展现在脸上,眼睛里。
看到他第一次面临友情的考验,经历爱情的懵懂,叛逆时的冲动,
到最后站在少年之路的尽头,梅特也要长大,离家去上大学了,在门口和妈妈告别时的这一幕,让人既熟悉又心碎。
“我只是以为还有更多,却怎料得四十年就这样闪过?”
对于林克莱特来说,他就是要用影像再现时间。
打照相术出现时,绘画就得到了解脱,不用再极力追求形似,照相足以记录人类历史。
而当照片动起来,电影就出现了,无论我们是否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但电影却消除了了语言与文化的隔阂。
透过大银幕,我们为人而流泪。
而在他更早前所拍电影里,有一个故事花费的时间更久,用了整整18年。
但这个故事却成为了很多文艺青年的爱情圣经。
这个故事被拍成了三部,同一位男主演,同一位女主演,每隔九年,就接着再讲一遍。
《爱在黎明破晓前》
※
《爱在日落黄昏前》
※
《爱在午夜降临前》
这个故事源于导演林克莱特的一段亲身经历。
年青时的林克莱特,曾偶遇过一个女孩,他们相聊甚欢,聊电影,聊哲学,聊生活,聊未来,聊到永远不想停下来。
但在分别的时候,林克莱特脑子瓦特了,没有要这个女孩的联系方式。
于是,他一直都没有找到她,但心里却始终惦记着这场酣聊,这个女孩。
于是他把遗憾拍成了这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
美国青年杰西和法国女学生赛琳娜,在火车相遇,他们一见如故,杰西邀请赛琳娜一同下火车在维也纳同游一晚。
但他们只有14个小时,第二天一早,杰西要赶飞机,赛琳娜要继续火车之旅。
整部电影,就是两个人边在城市游荡,边天南海北的聊天。
这个电影被戏称为‘话痨电影’,没什么大情节,就是在拍两个人聊天,但却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和向往。
相比较美貌,富有,权势,在爱情里最难得的恐怕是“聊得来”。
曾常听一位朋友讲,对于她来说,最好的爱情就是,我既想跟你聊天又想跟你接吻。
在第一部里,两个人不可幸免的相爱了,他们约好半年后,在这个车站再见,但这一等就等了9年。
《爱在黎明破晓前》里,对于两个年轻的男女来说,这可能是最完美的艳遇了。
但到了第二部《爱在日落黄昏前》,林克莱特给你看经过时间洗礼后的艳遇是什么样子。
两个人都变老了,两个人都遇到了很多事情,杰西结婚了又离婚了,赛琳娜谈了很多恋爱,也失恋了很多次。
两个人都没能忘记彼此,但少了当年的单纯的冲动,多了一丝纠结的试探。
这是林克莱特对于当年那段错失的艳遇的思考,若果留下了联系方式,然后呢?然后会怎样。
在第二部上映时,林克莱特终于找到了当年那个女孩,但却是在那个女孩去世后两年。
也许有时候,戛然而止的遗憾,也是一种完美。
在“爱在三部曲”这个系列里,林克莱特圆满了自己,杰西和赛琳娜在第一部中是彼此的艳遇,第二部中是难忘的老情人,在第三部中终结为了夫妇。
每一部都是两个人话痨一般的不停聊天。
初识的惊喜与刺激,再见的怀念与遗憾,相伴的琐碎与守护。
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始终是彼此的soulmate,这就是最幸运的。
END
电影探子 | 晚安
每天都有不同期待~
回复当天日期如“1219 ”获取日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