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薄荷
《如懿传》播放量最高的三集,是第86、78、1集。
78集是十二阿哥永璂被炩妃设计,误以为撞见额娘如懿和凌云彻有私的那集。永璂本来就在意宫里的流言蜚语,吃了毒蕈菇发了迷幻症,惊惶逃跑时“刚好”被乾隆撞见,谁能不相信、不心疼这个平日里呆呆的皇子失魂落魄的样子呢?所以来自永璂的“石锤”, 成了乾隆心里扎得最疼的那根刺。
问题也出在这里。后宫里多么出奇的斗法都出现过,皇帝没少见,他明白后宫关系的复杂。既然乾隆知道永璂资质不佳,比一般皇子被设计的可能性更大,但他还是信了流言,再加上前面对皇后的刁难羞辱,坐实了弹幕里“多疑善妒,心眼比针尖小”的天子形象。
也不奇怪,剧本就是要把皇帝写成如此形象, 把这件事作为帝后离心的直接原因。
这样塑造没错,皇帝是封建社会的特色产物,他不可能是傻白甜或者侠客,创作者的理由已经借角色之口吐露了,乾隆对如懿说,“我在万人之巅也是无人之巅,我孤单得很,也怕得很”。甄嬛对如懿说,“你不该如此天真,自古以来天子无真心,‘君心’是最不可信赖的东西。”
只可惜,帝后的感情从开头便是淡淡的,生死盟约更像是放在心里的东西。要是一直走这种恬淡路线也罢,但是明显不符合“帝后婚姻围城”“封建女性挽歌”的定位。于是后半段剧情的重要推动力魏嬿婉上线了,一路开大、金手指的程度堪比隔壁,显得剧情、线索、角色上的不合理性更加明显了。
“奇怪”的人设
活的憋屈,是80多集以来,“反对派观众”对主人公如懿的主要评价。
另一波观众诲人不倦地在弹幕里解释,如懿不是没有手段,如懿很聪明,如懿只是不愿意。是的,在几个关键剧情中能验证,比如在冷宫里如懿被送纸钱,她能看穿这是个诡计,将计就计反噬了皇后。再比如永璂指认她的事情,她也能用排除法,快准狠地找到可能是膳食的原因。
从如懿平时待人接物的举止、流露的心态观念可以看出, 她和魏嬿婉是基本两个极端,也是剧中最典型的两种女性。
如懿出身名门,心性清高,不爱争也不爱让别人为难,只想一心扑在皇帝身上,希望以深情换来岁月静好,两厢白头。她前期的封号“娴妃”很恰当了,“娴”有文雅美好之意,在满文中意为“ 恬然的、安和的 ”。
魏嬿婉的早期经历比较值得人唏嘘,金玉妍的任意羞辱,家人的索求无度,为她的黑化提供了动机。但是使其走向最终毁灭的不是外力因素,而是她从爱慕虚荣演变成了对权利和欲望的无限渴求,这种渴求可以让她不择手段。
在宫里,虽然有明显的派系之分,但是站如懿的嫔妃并不在少数,如懿死后众嫔妃动情伤怀的画面,让观众觉得大开眼界,“第一次见到皇后去世有这么多嫔妃伤心落泪”。
如懿、魏嬿婉两人身上的戏剧化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很难说现代生活里没有像她们这样的人, 但是剧中的处理方式明显夸大了人物的性格特色 。如懿身为中宫,明明有管辖后宫的权利,在得知魏嬿婉图谋不轨时选择放任自流,没有及时牵制她,间接导致了永琪被谋害。还有屡次被陷害,事后说是要“彻查”,却几乎都没了下文。
魏嬿婉的功力可就深厚多了,宫里的钦天监、阿哥身边伺候的人,宫外的珂里叶特扎齐、田芸角都能被收买,还有固伦和敬公主、庆嫔、婉嫔、豫嫔,都先后被她挑唆成功,害得如懿丧子、和皇帝离心。
人性之深难测,如果较真,这些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不妥。只是这两位主要人物,一个过于娴静淡然,一个无人能挡, 太像是为服务剧情和故事主旨而生,缺少了完整的人格魅力。
借用颖妃的一句话说,“我们看不起魏嬿婉这样狐媚犯上、下作讨好的人”,可惜她们追随的如懿,也未能管好宫闱,甚至是根本无心管束。故事最终的结局是,如懿放下执念,看透了男女婚姻的本质,反倒面含笑意走得安详,从“情分”层面将观众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离心”不易
如懿的原型是乾隆继后那拉氏,几乎无史料记载,没有画像留存。历史研究学者认为那拉皇后是个谜,谁也不知道当年的她为何在受尽荣宠时突然断发,南巡时被送回京城后又为何匆匆辞世。
缺失的历史给了创作者发挥空间,将如懿描写成了“一生只为少年郎”的角色,干净透明,情商智商双高,奈何折在了“情”字上。那拉皇后是否真是如此已经不得而知了, 电视剧既然想要达到“挽歌”“围城”这样宏大的立意,就必然要在故事框架上下功夫。
现实是,这部剧的服道化、演员飙戏都很好看,细节之处也填充到位,就是在最重要的部分—— 人设和剧情上差了点意思。
前面说过如懿和魏嬿婉两个人物的不足,反而是被群嘲是“渣龙龙”,甚至让演员受到网络暴力的乾隆,人设显得相对正常。
前期的“战神”嘉妃心思缜密手段阴毒,而且是借刀杀人,谋害了一个个皇子还能全身而退。完成了对魏嬿婉黑化的铺垫后,金玉妍的智商迅速下线,屡次直接冲撞继后如懿, 这还是当年那个防备并假意讨好富察皇后九年,才停用避孕药以诞下乾隆继位后第一子的玉妍吗?
后期后宫戏的角力,基本是由魏嬿婉挑起事端,如懿战队的海兰、颖妃、寒香见等人助攻,如懿持续佛系,最终开大反击。
85、86集的内容让观众觉得“极度舒适”,弹幕里还有表示看了三四遍的人。爽吗?爽!憋了80多集,后宫新战神炩妃终于被拿下了。
但是故事的逻辑却依然不够严谨。
如懿得知自己病重时日不多,于是开始设局,牵扯到了太后、太医、愉妃等人,而炩妃的侍女春蝉策反,成为了如懿战队逆风翻盘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春蝉和炩妃弟弟的关键证词, 这个局很可能不会成功。 如懿的反击,被刻画地显得像是在博运气。还有,如懿查了许久也没能查出十二阿哥饭菜有何不妥,太后命人一查便有了结果。
倒是皇帝解开心结、打算与如懿重修旧好的场景一出好戏,道出了整个故事想表达的关键。
这一幕可以说是为如懿前80集的“不作为”找补回了几分,两人的见面恍如隔世,乾隆心有愧疚,碍于天子尊严表达缺缺,如懿还是那个笑着让皇帝保重龙体的如懿,经过了误解、争吵、决裂,这样的回归是真的放下了,也是真的要诀别了。 如懿的反击既是对魏嬿婉,也是对皇帝和这段婚姻,还有她所厌恶的“争斗”。
这两集的节奏可以说是全剧最佳,在运镜和BGM的加持上也将氛围渲染到了高潮。宫斗过后既是诀别,十分悲凉。
到了最后一集,节奏又变得散乱,一会儿用着大篇幅描绘如懿临终前的闲话场景,最后由像是赶时间一样,让死去的绿梅逢春、乾隆断发与如懿匆匆“再相见”。
或许是因为经历了长时间的审查,还有临时提档的缘故,不只是最后一集,整部剧的节奏都时快时慢,显得不稳。
虽然说在剧情、节奏上有一些瑕疵,但是这部剧仍然是近期口碑不错的一部作品。原著小说属于通俗文学范畴,情节比较夸张,电视剧版本做了不少改编, 最值得圈点的是它赋予了宫里了每个女性角色悲情意味,哪怕是魏嬿婉。
在群像的塑造上,《如懿传》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大小琵琶、嘉妃、舒妃、琅嬅,这些角色在下线时都能引人唏嘘,或是感慨封建社会的婚姻残酷,或是用情至深的酸楚。
这部戏的重点虽然不在“宫斗”在“离心”,但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契机,不过这届观众习惯了在古装剧里看宫斗, 所以不知道如何接纳一个如此“标新立异”的女主角, 这便是《如懿传》的争议所在。
“婚姻围城”的议题,最终呈现的不够完美,但也无法否认创作者的创新立意。只是在观众看来,《如懿传》是创新,还是创作失误,它的恬淡能否更耐人寻味,这些问题还要交给时间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