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哥带走》,作为一部院线公映的电影,嗯,有点微妙。
先是这个时间点。
虽说“兄弟姐妹”说出来无比的平常和顺口,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80后,90后,00后,能够真正理解这个词的人并不算多。电影中的时分时秒兄妹算起来还在计划生育的保质期内,并且年岁相差无几,估计当初能跑下来应该是颇费了两人父母的一番工夫。
若是早两年出来,这电影大概率会看得很别扭。
就算“我哥”有千好万好,可是有了我哥就没有我,总是不好。
独生子女很寂寞,可还是“只生一个好”,就算有心多弄俩孩子热闹点,先不说有没有力,直接一刀卡死。
所以若是早两年,认真地忖度一番之后,恐怕也没人拍这样的电影。
风起于青萍之末,电影也算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方向一变,曾经的逆风就变成了顺风,限制就变成了催生。
快把我哥带走|处处皆微妙,时势造“我哥”记得在去看《快把我哥带走》电影前刷新闻,有专家建议弄生育基金,不想生孩子的年轻人要交钱,二胎要鼓励。简单地说若是号召喊不动了,就得来点强硬的。
恐怖如斯。
不管是刻意还是无意,这样一部电影也算是生逢其时。虽说不像岛国《邻家月更圆》那样赤果果,可是“两个孩子好”的主体思想是相当的符合潮流;而一面吐槽“父母皆祸害”,一面独立生存存疑,这时候若是YY出来个遮风挡雨的哥,对于很多小朋友而言,也是相当的巴适了。
时代在召唤。
说起来,兄妹的这个题材,也有点微妙。
如同电影里时秒官方吐槽苗苗和时分组“兄妹CP”一样,在这个二次元横行玩梗疯狂的年代,稍有不慎题材就会滑向奇怪的方向。
这里又不得不提对面的岛国,什么《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所谓的宅向作品总是动机不纯,各种打擦边球内里却全是私货,这些作品在网络上的火爆更加剧了敏感度,论及普及程度甚至出圈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
讽刺的是,小民能记起来的正统“兄妹情”的电影也同样是来自岛国,大名鼎鼎的《萤火虫之墓》是也,前一阵子看的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也勉强能算。
不过这两部电影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的模式,同时环境太过于极端,故事都是在看着小朋友们在生存线上挣扎戳心窝子。而一旦环境回归平均线的普通,兄妹们都长大一点,又要日常又要正经,似乎精于此道的岛国二三次元也都通通卡死。
日常容易,正经太难。
但是兄妹间正经的亲情,才应该是现实的日常啊!
所以《快把我哥带走》是一部需要精准拿捏,稍有不慎就把握不好分寸的电影。设定上时分时秒不过相差两三岁,又都处于青春期,两人之间没有火花基本就垮了,火花太过又容易变质,看起来最终电影呈现出的“兄妹情”也不过就是日常互怼互坑,生活细微处的相互关心。但是电影从始至终如此的“正义凛然”,除了归功于剧本,兄妹两人灰头土脸的装扮以及表现出的哥哥的贱兮兮的整蛊妹妹的厌弃,也是功不可没。
而作为年龄相仿的兄妹,能够深挖的可能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关爱。兄妹之间同样有着独立的磁场,以及真正属于“兄妹情”的心有灵犀。
尤其是在十六七岁的这个年纪,和父母之间代沟之大如同天堑,小伙伴面前总喜欢装成自己过得很好;但是同一屋檐下的哥哥妹妹只要稍一留心小秘密都有可能被勘破,而关键之处就在于谁更“留心”。
电影里是外粗内细的哥哥,现实倒是情况多多,各种都有。
不过若是真落到现实,哥哥恐怕也没有那么的夸张和小心翼翼。而无论是哥哥,妹妹,还是爸爸,妈妈,大概也不会都那么的自以为是。
当然作为漫改电影,夸张些增加戏剧冲突也是有情可原。毕竟再怎么煽情,我们到电影院里打算看的,也不是青春靓丽长在红旗下的两兄妹,绵绵延延地唱两个小时的苦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