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高新技术, 传感器 一直是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各国对传感器技术的重视,全球传感器市场不断扩大。2012年,传感器市场不足1000亿美元,到2013年,其规模已经增长到1055亿美元,2017年突破至2000亿美元……下面,就让我来盘点一下2018年诞生的各类新型传感器技术。
可自然降解传感器
2018年5月14日,英国《自然·电子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动物的论文中,美国科学家介绍了一种可移植、可伸展的应变及压力传感器,可以在有效使用期结束后自然降解。该装置将用于实时监测受损软组织所受的微弱应力和压力变化,有助于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此外,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研究人员佩吉·福克斯、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及他们的同事,报告了一种由完全生物可相容材料构成的、可伸展、可生物降解的应变及压力传感器。这一可移植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能够区分小到0.4%的应变和12Pa的压力(一粒盐产生的压力)变化。
相比于一般的传感器,可降解传感器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在预定的使用期限结束后,自然降解,避免二次手术的损伤。
新型非标记Cytc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邱洪灯研究员带领的“百人计划”研究团队,利用Cytc对氮掺杂碳量子点(N-dopedCDs)的荧光淬灭效应,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新型非标记Cytc传感器。
该探针可用于依托泊苷(市售抗癌药物)作用下HepG2细胞内Cytc释放含量的检测与成像,并首次实现了斑马鱼体内Cytc的成像分析。通过对系列抗肿瘤药物先导分子的初步筛选表明,Shi和GA对HepG2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有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作用。
氮原子大小量子传感器
2018年3月前后,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IAF)和马普固体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其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出一种量子传感器,未来可用于测量微磁场,如硬盘磁场和人脑电波。
新研发的量子传感器则可精确测量这类用在未来硬盘上的微小磁场。新型量子传感器仅有氮原子的大小,作为载体物质的是一种人造金刚石。金刚石具有很好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超强的导热性能,可通过引入硼、磷等外来原子,将晶体制成半导体,且非常适用于光学电路。
纳米光传感器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制备了基于纳米光纤阵列的全光传感器,新传感器的单颗粒粒径分辨率首次达到10纳米。大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检测首次有了低成本便携式利器。
课题组利用这一传感器对2015年和2016年北京冬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持续监测,直接获得了百纳米尺度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信息及实时演化图,以此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与公布的数据趋势符合良好,展示了此成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在线密度传感器L-Dens7X00系列
由安东帕研发的L-Dens7000传感器系列无需任何维护,可轻松集成到生产过程环境中。传感器可数十年提供最高精度的结果,帮助用户实现长时间的高质量检测。
L-Dens7000系列传感器结构紧凑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安装到最局促的空间中,同时可以满足饮料、石油、化工、制药或乙醇生产行业的系统要求。与以往产品相比,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
为了更好地促进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我国还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研投资力度,改变科研设备落后的状况。事实上,传感器技术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我们要加大资源投入规模和力度,推动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