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品思维为你辟谣:所谓的“互联网干货”都是假的

用产品思维为你辟谣:所谓的“互联网干货”都是假的_业界动态_数字化

是不是每天被各种分享和转载的【经验】、【精华】、【干货】刷爆朋友圈呢,有没有被各种“XX原则”、“X个关键”、“XX大误区”、“XX条逻辑”迷失了双眼呢?今天小编就带来了这篇文章,分享一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些“看来看去基本都大概同样的意思”的干货、如何养成自己的解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产品,指示牌、烤箱、遥控器等等,当然也包括手机里下载的各种APP。我们在接触或者使用的时候,不妨多问自己一些问题:

  分解用户:    有哪些用户会用到这个产品(功能)。

  变成用户:     用户为什么会用到这个产品,用户如何知晓和到达这个产品。  

  极简体验:     这些功能是不是用户最想要,是不是必须的。  

  用户凭什么用:     这个产品的独特性是什么,能否满足不同用户的成就感  

  迭代:     这个产品有哪些关键点,是否还可以改进。  

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在培养你看到一个事物的分析思路,而这些分析思路的习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培养你互联网产品思维的基本方法:  将这一种思维方式融入你的生活中,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大家都看过各式各样的文章,那些互联网的大佬总结了各种“XX原则”、“X个关键”、“XX大误区”、“XX条逻辑”等等,还有各种分享和转载的【经验】、【精华】、【干货】铺天盖地,看得都眼花缭乱,看来看去基本都大概同样的意思。并不是说看这些没用,而是要看到这些内容的本质,解析成分析问题的方法,将它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里,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其实说白了就是让自己能有更多的身份随时能切换视角。

要将互联网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植入你的大脑,让你每时每刻都会有条件反射!

  刚需!痛点!高频!  

这三个很好解释,产品要解决的就是这类问题。不管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产品,从一个勺子到一个马桶盖,拨个电话还是关个窗户,都要在大脑里频繁闪现这三个词。你也许会发现,有些产品设计制造出来就是一个垃圾。因为,伪需求、伪痛点那么多,因此更要培养自己对伪需求、伪痛点的洞察力。因此要反复问自己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还有几个口诀,要时常提醒自己,就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道士喊“无量天尊”一般。只不过我们的口诀有点多,而且念口诀要走心~!

1、从日常的生活体验去发现本质。

2、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需求。

3、极简才能不被超越,大部分功能是可以干掉的。

4、竞品仅分析,不从其中找需求。

5、面向两年后的场景,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6、宁砍功能,不损体验。

7、不能让人兴奋的功能,不如不做;若无自然增长,不必推广。

8、警惕战略行为替代真实需求。

9、忘记过去的数据和经验。

10、这些口诀都是错的。

大家可能也会经常听到一些词,诸如:打通、整合、拉动、导入、多平台、全面等等这些词汇,貌似官方语言中经常会使用这些词。用来吹牛逼和忽悠也就罢了,切不可影响了自己判断和预估。

要打通XXX,说明可能是个战略行为,而不是真正的需求。要整合XXX,说明这玩意快不行了,赶紧再拉一个下水,被拉的那个估计也快不行了,反正能弄个垫背的也挺好。拉动XXX,这怎么那么眼熟呢,GDP啊,肯定是为了KPI啦~ 要导入XXX,说明自然增长不行了,没啥生命力了。多平台、全面,不要为了多平台而多平台,全面说明没有独特性!

除了以上这些理念式的强行植入和日常锻炼,还需要多切换视角和思维方式看问题。可以先拿周边同事练手,比如UI美工,程序猿,运营等,甚至你的领导或者老板。可以把这些理解为:UI思维,程序思维,运营思维,老板思维。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思维方式,便于工作中的沟通,有助于项目的推进,最主要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个问题的关注点不同,反应和处理方式也不同。

  UI思维:    关注排版布局,用色规范,界面精美等;

  程序思维:    代码质量,逻辑清晰,优化流畅等;

  运营思维:    活跃用户,转化率,自然增长等;

  老板思维:    公司整体战略,能赚钱,能忽悠投资人等。

每种角色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自然需求也不同。作为产品经理,想要更好切换视角和思维方式,还需要了解角色的日常生活、常用技能啊什么的。比如,要了解UI们平时都在上什么网站啊,他们素材都怎么收集的啊,灵感和设计原理是怎么来的呀,这对提升自己的审美逼格很有帮助。同样,程序猿和运营们也能让你受益。

有人讨论过产品经理需要学习和了解哪些技术,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术业有专攻嘛,只要能在产品设计过程解决问题就可以。在项目过程中,关于技术的方面还是要多问一下自己几个问题:

  1. 这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使用了哪些技术?

  2. 这个bug可能是哪出了问题?

  3. 这个功能会涉及到哪些研发,工作量大概是多少?

  4. 这个业务流程对应的系统设计是怎样的?

  5. 这个技术名词是什么意思?

这些问题有些你根本就不了解,没事,问呗!程序猿们萌萌哒就在等你去请教他呢,多聊聊,有交流才有进步嘛~就好像用户调研,你跟用户没交流,哪能知道用户想什么。

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规划能力。最基本的是处理好需求和功能的优先级:

  1. 需求的价值,解决什么,带来什么,预期如何。

  2. 功能的成本。

  3. 性价比,投入产出如何。

最终目标是把产品线从混乱调整到清晰,让产品有很好的节奏感。

总结一下

 面对任何一个事物,不是简单的问个为什么就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为何所以然。分析问题时,多培养自己多视角的思维方式,多思考,多求证,多交流。


39
122
0
37

相关资讯

  1. 1、上映8天夺9天单日票房冠军!力压13亿超级巨制,这部大片好强1227
  2. 2、魏楠凭《画皮2》夺美国金预告片奖最佳画面效果3883
  3. 3、Rain将搭档刘亦菲出演中国电影《红颜露水》4518
  4. 4、前十一个月票房将超去年全年,中国电影市场向高质量发展转变523
  5. 5、《欢乐颂3》收视率要炸,原班人马大换血!张小斐刚火就自降身价3860
  6. 6、谢承泽在没有马的城市骑马,浪漫而忧伤_左林1306
  7. 7、徐峥监制《我心飞扬》正式开机孟美岐夏雨亮相4280
  8. 8、Angelababy寸头造型封面曝光,一副面孔被看成多位明星1825
  9. 9、当下最火影视《有匪》垫底,冠军众望所归也出乎意料920
  10. 10、陈晓东“被主演”炮轰片方:合约上写着友情客串1387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