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的票房成绩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票房记录559亿(含服务费),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去年的全年任务,按照往年12月份的票房表现,今年总票房有望冲击600亿大关。
注:如无特殊标注,下文中出现的2018年票房数据均为截止11月26日上午10点的数据。
国产片占比近四年来首次回暖
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从目前数据来看,国产片票房为358亿,占比为64%,相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近五年数据来看,国产片占比自2016年连续两年下跌后,迎来了首次回升。
虽然,一直以来,相比进口片而言,国产片的票房都是以量取胜,但是可喜的是,今年头部大片中也不乏国产片身影,在73部过亿元影片中,国产影片为39部,超过半数。这一方面证明国产片的质量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观众对本土电影的喜爱度和接受度在增强。
3D热退烧观影选择更理性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近五年数据来看,3D电影数量和占比在大大降低。最初由于3D电影这种新鲜的制式和其带来的高客单价,一度造成了电影争相3D化的风潮,很多原本不需要3D来表现的电影也推出了3D转置版本,不仅观看体验不佳,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在“高跟鞋”效应的影响下,影片出于自愿或者无奈不得不推出3D版本。
近年来,随着3D技术光环消退,新技术崛起,市场和观众的选择日趋理性,3D电影不复具有之前的吸引力,制片方在电影版本的选择上也更加考虑实际。市场上脱离影片需要的伪3D电影已经渐渐消失。
超10亿大片数量增多
中小体量票房电影缺失
从近几年电影票房结构来看,头部影片增加是毫无疑问的亮点,整个市场容量的扩充诞生出《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这样票房破30亿的电影,从10亿以上影片数量来看,从2012年到2018年在不断增加。
然而,1-10亿票房区间(1-3亿,3-5亿和5-10亿三个区间的合成)电影的数量却并不是持续增加的状态,在2018年出现了明显倒退。尤其是在1-3亿这一区间内,2018年该区间的电影数量仅相当于2012年的水平,远不如2017年。
当然,距离2018年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该区间数据的缺陷有可能会缓解,但相对落后的性质应该很难改变。
这证明中国电影依然存在头部资源过于集中,中等体量电影生存空间不足的问题。观众审美口味相对而言,较为单一,这就造成了赢家通吃而类型多样化不足的问题。
市场集中度过高
前十影片票房占总票房近半
与超高票房影片一起出现的一大隐忧是市场集中度过高。虽然这已经被认定为电影市场的常识,一成电影赚钱,九成电影赔钱,但是现实情况似乎更糟。
今年前十的电影票房占到截止目前总票房的近一半,高达42.4%,其他数百部电影分享剩余的一半票房。
这种集中正在呈现愈演愈烈趋势,在2017年的时候,前十影片的市场集中度仅为36.4%,也就是说,前十影片票房的集中度相比去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票房总量的增长无疑是让人喜悦的,这也给今年资本遇冷的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作为细节的结构是永远不能被忽视的。市场和观众越来越理性,理应导向的是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但目前的表现似乎不能让人满意。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新中产的崛起,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应是未来考虑的重点,如何精细化经营每一个细分市场,将每一个电影类型做出精品,而非追逐爆款才是电影从业者应该深入思索的问题。
-END-
感谢您关注电影业内订阅最多、最活跃之一的 电影圈头条 微信平台:dyq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