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都是成双成对的,你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对象???
今天分享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如何用运营思维找到对象?
你可能觉得:“做运营”和“找对象”完全两个范畴的概念,怎么能扯到一块?但其实细究起来,这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甚至,一位优秀的运营按道理是不应该找不到对象的,如果找不到,原因很可能是:他还没有开窍。
为什么这么说?今天我把这套思路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找对象是一个“产品营销”问题
“做运营”和“找对象”之所以在本质上相通,是因为两者干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都是在 构建关系 。运营要构建的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而“找对象”这件事,构建的则是你和那个TA之间的关系。
对一位运营人来说,要想使产品与用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首先要获取到足够多的精准用户,接下来还要为这款产品营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对于找对象这件事,要做的也大同小异,首先要接触到足够多的适龄单身异性(精准用户),然后还要做好自己的形象管理(品牌包装)。
所以,如果我们将自己看做一个“产品”,那么“找对象”其实就是一个“产品营销”的问题。
你可能觉得这个观点有点抖机灵。但是运营的很多方法论以及思维模型,其实都可以套在“找对象”这个话题之上, 并且一旦用运营的视角去重构“找对象”这件事,就会得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或者结论。
比如说:接下来我们就用“漏斗思维”,来帮助大家重新理解“找对象”这件事情。
找对象中的“漏斗思维”
漏斗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模式。这是每一位运营人的底层思维模式之一。
什么是漏斗思维?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为一款文艺小清新类APP做运营,目标是一个月内将APP的日活做到1000。要完成这一目标,一个大概的工作思路可以分三步:
这么一整套的工作思路,其实可以转化成一个漏斗。 按关键的运营节点来区分,这个漏斗相对应的可以分三层:
在这样一个三层漏斗中,漏斗每向下运转一层,都要流失一些用户,这基本无法避免。我们只能尽力控制流失用户量的规模。 所以,转化率是评价漏斗模型优劣的标准。 一个漏斗模型流失的用户越少,这个漏斗的转化率就越高,这个漏斗也就越优质。
怎么计算出一个漏斗模型的转化率呢?
很简单,假设我们在APP正式推广之前,先做了一次小规模的测试:我们将这款APP曝光给100个精准用户,最终的数据是:有70个用户下载了APP,而这70个用户里每天都打开APP的大概有10个。
那么从这个数据看,最初始的100个用户,经过漏斗的层层筛选,最终转化出了10个活跃用户,这个漏斗的转化率就是10%。
一旦掌握了这个漏斗的转化率,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来:如果要给这款APP做到1000的日活,我们要把这款APP曝光给10000个意向用户。
一般来说,转化率和两个因素相关:
产品本身的好坏;(产品定位、用户体验等)
运营人员的运营策略。(文案引导、转化路径等)
所以要想提升漏斗的转化率,我们一般也只能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 与转化率的高低息息相关的是漏斗所需要的流量, 当要达到的日活目标恒定,那么转化率越低,这个漏斗所需要的流量就越多。
ok,理解了上述内容,我们再回到“找对象”这个话题上来。
站在产品营销的角度来看,“找对象”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这款“产品”,在异性面前营销推广,并尝试转化一位异性“买单”。
如果用漏斗思维重构这一过程,这个漏斗大概可以是这样:
这样一个漏斗其实也是层层筛选的。假如现在有一位叫小A的男生,他约了100位女生出来见面吃饭,其中答应他的有70个;这70个女生吃完饭感觉小A这人还不错,继续第二次约会看电影的有50个;50个里面继续答应第三次约会喝咖啡的有30个……
就这样依次类推,随着漏斗不断向下迁移,所剩下的女生也越来越少。如果这100位女生,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确定关系的有3个, 那么这个小A的转化率就是3%。
我们都知道小A的这种做法,肯定是个渣男没错了。他的转化率很低,只有3%,他能找到女朋友,完全是因为他在流量上占据优势。那么作为一名渣男,小A想提高自己的转化率,他应该怎么做呢?其实这里的转化率和上文提到的类似,和两个因素相关:
小A这款“产品”的好坏,包括:颜值、财富值、智力、谈吐等;
小A的运营策略,即他的撩妹套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转化率,这个转化率大概可以视作这个人在婚恋市场上的魅力值。当转化率不够的时候,要想找到对象,我们只能和小A一样: 在流量层面想办法。
事实上,作为普通大众,我们的转化率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曲线,也就是说,转化率极高的人很罕见,转化率极低的人同样也很罕见。
所以,能不能找到对象,其实是一个流量问题: 你是不是给你的漏斗提供了充足的流量了?
好了,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给大家把“找对象”这件事,放到了运营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一番。
那么回到题目中的问题:如何用运营思维脱单?
无非两方面,提高自身的转化率和扩大自己的流量。如果感觉有点意思,可以分享给你身边单身的朋友。如果能帮助一位朋友脱单,也算实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