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局、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共同支持,北方技术交易市场会同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等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暨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功召开。
该活动作为京津冀地区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携手搭建的高端对话平台,吸引了企业、社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近500名代表汇集津门,开启了一场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题的“头脑风暴”。同一场合,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将依托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汇商务园四、五、六区9万平方米载体,重点打造京津协作样板与示范。
昨日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的揭牌无疑是本次论坛的重头戏。该基地作为本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笔,将进一步链接北京乃至全球的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全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加快集聚创新要素,重点打造京津协作样板区与示范区。
据悉,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的运营主体为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依托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汇商务园四、五、六区9万平方米载体,重点打造京津协作样板与示范。对此,有参会企业代表表示,这将为企业在京津冀业务的布局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段志强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天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天津经验”、“天津模式”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我市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规定》的“津八条”为企业营造了创业发展的“绿水青山”。三地科技部门要在联手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区域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等三个方面持续用力,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刘航副巡视员围绕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共同打造引领全国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见解。郭玉明副厅长围绕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示范园区、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梁益铭副区长围绕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地、优化动能转换和质量提升的示范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本次活动共包括一个主论坛及四个并行分论坛。在主论坛活动中,举行了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24家单位签署联盟签约协议。北方技术交易市场、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等三方共同签署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信息谷、美团点评、北京首航艾启威、天津深之蓝及北京化工大学沧州技术转移中心等有关负责人分别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园区建设、科技企业产业融合发展、机构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等做主题发言。
在4个并行分论坛活动中,西青区、武清区、开发区、高新区等科技部门组织我市企业与京、冀两地的知名专家、企业家分别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创新对接活动,并就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
在谈及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位置时,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刘航表示,该园区是重要的功能承载平台。
为了加快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刘航认为,首先要把科技创新放在京津冀工作的首要位置。他说:“京津冀是全国科教资源、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汇聚了全国1/4以上的高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2/3以上的两院院士,拥有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代表的14个国家高新区和经开区,是全国最具备创新资源、条件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地位独特。因此,要敢于担当,主动做好引领示范。”
刘航认为,园区还要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和协同作为重要任务。他说:“产业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三地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产业落差还比较大,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链条,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要推动产业的协同创新,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这将从总体上有效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创新能力。”
此外,对于京津冀协同创新,刘航还建议,要在推动资源要素共享等方面推出更加务实的举措,积极促进人才交流和联合培养,完善跨区域人才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京津冀人才支持政策相互衔接、资源市场相互贯通、体制机制改革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破除限制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隐性壁垒,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