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姜色》是我上周第一部看的电影,却一直拖到最后才去写它。
这种电影大概是需要时间发酵的。我觉得我的时间得还不够长。
1
《阿拉姜色》里男主的表演腔让我有点不太自在。
容中尔甲看上去不太像一个藏人,他一举一动都像是在学汉人的举动。他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也像极了在模仿电影电视里别人的表演。他那种蹩脚的表演腔真是让我倒足了胃口。
比如说,他拿起收音机,放在耳朵边听。这个动作真是又做作又矫情。
比如说,妻子死后,他那种失魂落魄状,太像是从电视剧里照抄出来的。
尼玛颂宋也有这个毛病,但是与容中尔甲比起来,就好多了。
导演的小聪明也让我受不了。
女主回娘家,和父母坐在饭桌上,她妈妈身上穿的毛衣还挂着吊牌。自然,这是用这个小细节来表现女主刚刚给妈妈买了新衣服。然而,大概是生怕观众看不到这个设计,女主特意起身把这个吊牌摘了下来。
看到这个小聪明,我于是就呵呵笑了。
小聪明,其实都是不自信。
2
好在,让我出戏的并不多。慢慢这些就变得不太重要了。
《阿拉姜色》一开始是一个朝圣的故事。
女主生病了,从医院回来后她就决心马上就要去朝圣。虽然她对丈夫隐瞒了病情,但是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她活不长了,所以要抓紧时间去朝圣。
对藏族朝圣这件事有一些了解之后,就不会对她的这个决定有多吃惊。既然时间已经不多了,那就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女主生重病还坚持要朝圣,这无疑是很合理的。
然而,到后面女人病的不行了,她终于向丈夫透露,前夫在梦里央求她带他去拉萨,所以这一行她都带着前夫骨灰做的擦擦,她也央求她的丈夫带着她前夫骨灰做的擦擦去拉萨,帮他们完成朝圣之旅。
到了这,朝圣的故事,似乎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
对朝圣不了解的人,到了这里也能很方便的来理解这个故事。女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她希望能够完成已经病逝的前夫的遗愿。
她的已经不多的余生,她宁可不陪丈夫,她宁可不陪孩子,她也要和已经死去的前夫在一起。
我爱你,但我更爱他。大概就是这样。
3
“阿拉姜色”在藏语里的意思是“请您干了这杯美酒。”
为了表现这个主题,电影花了比较长的篇幅拍一家三口唱敬酒歌。(这就是前面说的小聪明和不自信。吐槽+1)
无端就想起了毛不易的《消愁》。
对女主来说,还真是“一杯敬丈夫,一杯敬亡夫”啊。
其实,这部电影里的每个角色在“干这杯美酒”之前都还是有些忸忸怩怩的。
女主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虽然很快就决定要朝圣,但仍然有许多割舍不开,仍然会看着孩子越来越不亲近而伤心的哭。
男主接力朝圣,多少也还有点心不甘情不愿。
孩子要和这个讨厌的男人上路,他也是满腔愤怒。
可是,悲伤、愤怒又怎么样呢?酒都已经敬到面前了,你能不喝吗?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敬酒歌”。歌响起,舞跳起,酒不喝也得喝,那些不情愿的酒,也就变得不那么难喝了。
你可以气呼呼的,一饮而尽。然而,你也可以,选一个良辰吉日,慢慢品。
这就是电影结束的时候,男主为什么不急着去拉萨。等一个良辰吉日,就是在慢慢品朝圣这件事。
就是化被动为主动。
就是把一杯苦酒,想象成是一杯美酒。
4
此外,《阿拉姜色》多少还谈到了临时家庭与血缘家庭,“我爱你,可我更爱他”,这些,赛人老师已经说的够好了,没有人能比他说的更好了,这一块就不写了。
看他写的就好了。
非院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