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产业发展与智能制造要把握五个关键

1月11日,2018智造百强榜高峰会暨2019中国     智能制造   百人会年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演讲时表示,我国应把智能制造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核心,采取超常规举措来加快发展,在世界上形成领先优势。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产业发展与智能制造要把握五个关键_设计制作_MEMS/传感技术

范恒山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变化也包括科技创新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的处于过去未有之新格局。抓住新机遇,在于下手快、出招猛、利用足。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随着世界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与深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而智能制造成为发展现代产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突出亮点。范恒山提出,在这个变革过程中,需要明确一些认识、把握一些关键。这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产业的优化升级或现代化,但产业的现代化不等于经济体系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顺应国际创新大势和竞争要求,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行稳之远的必然选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结构、质量、动能、模式、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变革、优化或提升。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也是核心的内容。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这种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认识和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我认为它至少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一是,它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为主体的,显然,前些年“脱实向虚”的发展肯定不符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向。

二是,它是以创新为引领的,能够及时融入最新科技创造的成果,实现不断的提升。现在有一句话叫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革,这个变革既反映着国际治理体系的重大变化、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也体现着科技创新速度之快、程度之深的内涵,在这方面,过去是各领风骚几百年,后来是各领风骚几十年,再后来是各领风骚四五年,现在如美国思科公司的老板所说,只是一两年了。

三是,它是以高端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为支撑的,聚集了社会上最有创新能力和实干技巧的人群。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两类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类是高端的科技创新人才,另一类是精于各个生产环节的实用人才。后一类人才在当前十分抢手,远远胜过那些在学校学一般理论、一般科学的学生。

四是,它是以现代金融为后盾的,体现了两者的紧密结合,金融服务及其各类创新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做优做强做大展开。

五是,它还是以灵敏的体制机制为依托,能够适应形势发展和创新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与提升。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主要体现以上五个特点。但这五个方面是协同配套、相互促进的,并因此形成集合优势和整体效应。

 第二,在推进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要走出两个认识误区。 科技活动往往是与经济发展这个主战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经济,离不开产业发展,我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对产业发展的认识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不要陷入误区。而在这个方面,许多的地方政府,还有一些经济学研究者在认识上是有误区的。所以我们要走出这些认识误区。特别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各地区不要都以追求高端产业为现实目标。无论是全国还是地区而言,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是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和无时不在的现实任务,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划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但在现实选择上是否能比照最高水平发展产业、建立所谓的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则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这种实际既包括现实基础,也包括管理运作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切实际的搞“一刀切”,和要求齐步走。如果盲目的这样去做,不仅会因为资源集中度不够而导致后续发展乏力、形成虎头蛇尾,也会导致地区间资源要素增强,加剧同质同构竞争。一个地区要立足长远,努力追求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但在现实选择上则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选择适宜的产业结构、选择努力一下能够达到的产业结构,并且不断保持前行状况。好高骛远、盲目追求高大上,最终导致资源浪费、产业衰败的教训不少,我们要深刻记取。当然,这不是要求我们不思进取、谨小慎微,有能力、有条件我们要敢于拼搏,走在前面。我们说在确定产业发展目标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够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但可以适当高一点,踮踮脚能够够得上,这样体现了不断的发展提升。

在盲目追求高端化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作为整体,国家必然要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提倡发展一些代表时代标志的产业门类,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体现国家这个要求,但不等于各个地方都能这么做。记得过去几个五年发展规划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国家提倡搞钢铁、汽车、化工,接着二十多个省市区把这三大产业的发展作为主体;后来国家提倡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又有二十多个省市区把它们作为各自发展的主体产业;今天,国家提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又有的地区一哄而上。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资源的分散、导致了产业的同构,也导致了各个地区的恶性竞争,这样搞也影响了国家产业前进的步伐。

二是,各地区不要都把第三产业的高比重当作衡量产业高端化的标准。有些特殊地区,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城市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全国不能以此为标准,大部分地区也不能这样做。现实是,我们看到差不多所有地方的行政首长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都在讲今年的农业比重下降了多少,三产比重上升了多少,产业结构又向高端化迈进了一步。我们还常常看到一些分析经常与美国比、与欧洲比,其实这样的分析和类比都是不科学的,为什么呢?其一,第三产业不是独立生存的,而是依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没有一产、二产,怎么会有三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二,中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消灭第一产业。不排除北京、上海地区等有特殊性,可以以发展服务业为主体,例如北京,我们要优化城市功能,甚至不让它搞一般制造业,要把那些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迁移出去,所以,它可以多发展一些三产业。

但从全国来讲,简单的这么认识是不科学的。我国有14亿人口,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涉及到国计民生,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生产,并牢牢把握在我们手中,否则在关键时候不一定有人会帮我们,事实上也帮不起我们。这次中美贸易战中芯片的瓶颈问题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多少年来我们奉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一味依赖外部市场,别人一卡我们脖子我们就受不了了,最后终于明白核心关键技术要不来、讨不来也买不来,还得靠自己,像黑龙江、河南这些地方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永远也不能消灭。我们不能像美国那样,作为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和第一军事大国,它可以在全世界配置资源,没有石油了,打打有油的国家就行了;没有粮食了,搞点霸权主义也可以弄得到。所以,就全中国而言,我们不可能消灭农业,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定的比重。对于有些地区来说,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原因,需要按照国家空间布局的统一要求,发展特定的产业如粮食、棉花,所以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消灭第一产业。在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方面,各个地区要共同做的事情,一是要提高各类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二是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夯实实体经济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这个基础。把这个基础夯实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就上来了,而这种发展也就不是简单的泡沫化发展、虚拟性发展,而真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当然,对河南、黑龙江这些为全国承担发展粮食、棉花重任的地方,我们应当建立补偿机制,使他们按照国家统一安排从事低附加值的生产仍然不吃亏,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不落伍。

 第三,推进产业发展要在突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增创超前优势,并形成尽可能高的竞争优势。 地区推进产业发展,最直接、最现实也最科学的途径就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不一定都是超前优势,也不一定是竞争优势,因此,需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将比较优势提升为超前优势。

基于实践经验,在加快地区发展方面,以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三种思路:一是“弯道超车”,这是在承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特殊机遇加快发展、实现超越的思路。二是跨越发展,这是选择性的放弃部分已有的传统产业,同时依靠做强做大那些具有潜力的产业来寻求快速发展。这两种路径的共同特点都是一定程度的依赖原有的产业基础,所以发展起来还是相对缓慢的,并不容易实现超越。第三种,称之为移花接木、借道行车,即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合作、移植、创新、集聚、集成等手段超越传统产业基础,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上同发达地区保持同步发展,甚至是领先发展。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是贵州。大家知道贵州一直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与云南、甘肃等排在倒数几位,但是现在发展很快,这些年经济增长一直名列前茅。就是运用了这个路径,把落后的方面截断了,跟着新经济的节拍重造经济体系,在现代产业发展中不落后。它的大数据产业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大家何曾想到贵州会成为大数据产业的集聚地?人家就是利用了干部调整的机遇、运用了合作共建的路径等,把大数据产业、新经济形态发展起来了。这种实践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各个地区应把握机遇,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信息透明化、技术共享化等条件,敢于比肩发达地区,另辟蹊径实现后来居上。

 第四,超常运作抢占领智能制造的制高点。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核心,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智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标志性内容。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的工业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可以说谁占领了智能制造的制高点,谁就占据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制高点,谁也就把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顺便说一句,我们目前在讨论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历次工业革命的概括有所不同,如果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这个角度来概括,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不可以叫做智能化革命,这样概括也是想说明人工智能或者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前指出,这种变化也包括科技创新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的处于过去未有之新格局。抓住新机遇,在于下手快、出招猛、利用足。我国应把智能制造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核心,采取超常规举措来加快发展,在世界上形成领先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百人会”所做的工作是不可忽视的。

如何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是要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关。在这个方面,要特别注重发挥我们中国特有的优势,主要是我们的制度优势,集中资源要素等各种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难关。二是,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我国应该多早就一些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并让它们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三是,注重原始创新、集合创新、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等的协同联动。四是,强化政府统筹谋划和协调指导功能。最后还有一点,要全面夯实各项基础性工作。

 第五,把人的信用与责任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关键元素融入其中,这一点恐怕是科学家们不大讲的,我要把它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关键因素提出来。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研究,是人机一体化的产物。智能制造比任何其他制造都更加体现人的因素,人在智能制造业中的贡献不仅是知识和智力,更有信用和责任,发展智能制造既要用脑用智,又要用心用情。我曾经看到过一份研究报告,是讲德国的装备为什么造的那么精细、质量那么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中倾注了德国工人也就是制造者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设计很重要、材料很重要、模具很重要、工艺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而责任又关乎个人的荣誉和信用,没有责任心造出来的产品一定是低水平的和粗制滥造,要秉承守信于时代,向历史向市场向未来负责的精神,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智能制造产品,使每一项智能制造都体现人类科技创新的最好成就,最大限度的给人民的美好生活带来帮助。同时,把握好人是第一位的核心来处理好人机关系,使智能制造产品可用、可靠、可控、可转换、可合作,在增强人的便利性、延伸人的行为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14
129
0
86

相关资讯

  1. 1、用于耐磨电子器件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介绍2499
  2. 2、金山云两大区块链核心产品一次性通过2019可信区块链测试3874
  3. 3、声智科技与全志科技推出离在线语音混合模组,集成全栈语音交互技术4355
  4. 4、智能固态继电器——工业4.0下的大流所向936
  5. 5、爱立信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合作,加入网络领航计划1220
  6. 6、​南昌青山湖区LED产业再发力打造又一超百亿产业集群4278
  7. 7、重磅!量子点LED能连续工作7000小时!1023
  8. 8、安富利LED应用解决方案巡回研讨会将于4月3日在上海举办4698
  9. 9、电子吊秤传感器安装问题2391
  10. 10、5个千万元视频会议系统大标出现268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