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提起 智能制造 ,人们就会说起自动化,自动化生产单元/自动化生产线/无人车间/黑灯生产以及所谓的“机器换人”等,似乎不这么说和干好像就不是搞智能制造似的。
但这种理解显然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但也许这是结合中国人典型做事习惯的一种做事的策略,类似“取法乎上得其中”的道理,那我就不好评判了。
自动化的本意是将人重复、规范的动作通过机器或装置或系统进行重复性的复现和执行,降低人在反复单一动作中有极大可能出错概率的出现。
从我国制造业角度而言,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并且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终结,机器人等技术发展能够支撑制造类企业自动化需求的实现,人力成本的上升也直接推动了所谓的“机器换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更多的从技术角度而言,这其实是自然而然到了大规模发展自动化的阶段而已。
也许正赶上智能制造的浪潮,所以就借用了智能制造的标签。从跟本上来说是变种的“挂羊头卖狗肉”,虽然这种评价苛刻了一些,但事情的本质我认为应该就是这样。
智能制造的本意是体现智能,有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将经验知识沉淀能够以一种规范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推理,部分取代人的介入而已,这种方式下的智能制造其实是人的知识或经验的某种沉淀后的再利用;
二是通过人机协同的形式,将人以某种更加有效和紧密的形式融合到决策回路中,仍然寄希望于利用人的智能来体现整个系统的智能,这种方式下所谓的智能其实是人的智能。
我们目前提的智能制造的智能,其实更多的是说人的经验沉淀为知识并加以利用。但目前这种智能在AI发展仍然有待提升的情况下,这种知识的沉淀充其量也就是一些规则的提取与应用。
如果无人车间或黑灯生产(自动化的味道很浓)是一种不需人介入而仍然良好运行的应用场景,其实也就是一些规则判断下的有序运行而已,智能的味道能有多少呢?恐怕更多是一种在既定规则下的规范化分支判断和执行罢了。
更进一步的,我们回到自动化的词条解释: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狭义的自动化理解是说机器设备等硬件的自动执行,但词条本身还还有系统或过程的味道,而各种数字化制造软件,其实是系统和过程的具体体现,软件的自动运行,其实也是自动化的一种。
而在这种语境下,CAD/CAE设计分析类软件其中内嵌了强制或非强制的应用步骤或使用规范、ERP/MES等管理类软件内含了业务需求及其数据传递和交互的流程,可以称之为“知识自动化”、“管理自动化”等。
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内嵌了基于经验沉淀的知识、支持自动的设计分析和管理,则软件类系统的实施核心将不言自明:自动的基于流程的信息无缝传递、分析加工和接续判断,形成有序、协调、可控和高效的运行局面。系统的调研、开发和实施的重点将因此而清晰,也为成功提供了保证。这算是自动化对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法论赋予的一种新视角。后续有机会再详细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