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七大机器人产业区各有何特色?蓝皮书解读机器人产业差异化发展

    近日,由哈工大   机器人     (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0~2021     )》指出,目前,国内已形成七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各大区域呈现不同的产业发展特色,未来将立足优势资源,加快产业集聚步伐。    

 具体来说,报告指出,处于沿海地区的长三角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企业数量众多,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优势明显,东北地区具备的深厚工业基础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壤,中部地区凭借区位等优势已形成产业集群,西北和西南地区在相关政策引导下不断吸引项目落地。  

 但报告也指出,各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因产业发展基础、地方支持政策、配套产业链、专业人才等条件不同,呈现差异化发展的产业集聚特征,也相应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  

 例如,京津冀三地政策引导方向及产业园规划路线相似,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区域产业发展、资源运用的差异化、协同化态势暂未形成。  

    而长三角地区多以    “机器换人”“应用补贴”等应用性、补贴性的政策思路为主,虽占据有利位置,但相对缺少对技术研发、国产化设备、龙头企业、园区试点示范的专项扶持。  

 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自动化改造升级需求碎片化,且每个工厂的生产过程、设备条件不尽相同,机器人需要定制化生产来配套应用,相对成本较高。报告建议,大湾区亟须加快智能机器人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具备前沿技术及核心科技的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东北地区虽然拥有多家机器人重点企业及实验室,技术实力较强,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不明显,机器人中高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薄弱,新技术市场化融入偏低,整体的学术和研究潜力无法全面释放。  

 中部和西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晚,高端人才及科研机构数量有限,制约产业高速发展。  

 西南地区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本土企业、吸引集团公司在本区域设立分公司,但企业体量及聚集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有待形成。  

 报告建议,针对国内机器人集聚区存在的资源、人才等相关问题,区域可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加强产业政策梳理及规范,构建符合当地发展路径的引导政策,并依据优势资源,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强产学研发展合力,全面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域需立足发展及规划,培育龙头企业,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占领产品优势领域,加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区域内注重高端人才、企业、科研机构的培养,加快技术成果创新及产业落地,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区域间注重市场协同、产能协同,加强飞地经济等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国内七大机器人产业区各有何特色?蓝皮书解读机器人产业差异化发展_设计制作_存储技术
97
112
0
78

相关资讯

  1. 1、产品经理日报第958期|“滴滴豪华车”已在京开放预约,价格比专车还贵?!2830
  2. 2、抓住未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小趋势!194
  3. 3、国民APP的野心:信息洪流往何处去?491
  4. 4、从杜蕾斯星巴克看微信公众账号的窘况680
  5. 5、在没人看书的年头,如何卖出100万本纸质书?3053
  6. 6、4000字详解「用户反馈」的收集与分析648
  7. 7、短视频还可以有什么新玩法?696
  8. 8、快速写好标题的9个步骤3661
  9. 9、产品治理体系:产品顶层框架1374
  10. 10、用户运营:如何帮助用户快速度过成长期?312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