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董津初:李焕英也曾经是花季少女啊
作者:董津初
今年春节,电影《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一部由小品抻成的电影让无数人笑的嘻嘻哈哈,哭的稀里哗啦。
在这个春节档开始之前,很多人不会想到,档期内口碑最好、收割观众最多眼泪的电影,是贾玲的导演处女作。
大年初一,《你好,李焕英》豆瓣开分8.1,大年初二开始,评分飙升至8.3分,成为春节档口碑最高的影片,之后又升至8.3,有观众哭到口罩全湿,有人想立刻给家人打电话,有人说,想现在就冲回家。
豆瓣影评区,一条短评收获了上万人点赞:“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真情实感,就是催泪核弹。
比起其他影片在视效、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你好,李焕英》不能算是最出彩,它打动观众的原因,主要在于“感情真挚”四个字。
这部电影倾注了贾玲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如她所说,“我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你们看”。
“我认识妈妈起,她就是一个中年妇女”,这句话击中了无数母亲和儿女的心,也让我们看见女性身为“母亲”所承担的重量。
现在90后一代母亲中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你是第一次做宝宝,我还是第一次做妈妈呢,凭什么让着你啊!”才让很多人想起来母亲并非生而为母。她原本是自主个体,从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开始,与另一个小生命紧密相连,在不计回报付出的过程中,她才学会了让渡部分自我,成为一个母亲。
影片别出心裁地让主人公穿越回自己出生前,来重新认识一个青春洋溢、光芒四射、完全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李焕英。让跟多的人感同身受的是“啊,原来妈妈也曾经热情洋溢、青春靓丽!”
影片中的母亲是50后一代,是完整地经历了巨大变迁的一代。和现在的80后90后妈妈不一样,她们在少年时没有机会接受足够的教育,有的经历了“上山下乡”,然后进入了单位,又在子女养育负担最重时经历国企改制,难以快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随后,孩子就业、成家带来物质上的重重压力,当下又不得不被卷入孙辈们在高度竞争环境下的抚养和教育。可以说,这代人并没有得到过太多为自己而活、成就自我的机会,这也加重了她们的人生被“母亲”角色,即子女成就定义的程度。
但这并不能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一代人成为母亲时,仍然可以拥有充足个人空间。因为相比上一代,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养育的责任被更多地退回至家庭,抚育要求却在消费主义的导向下层层加码;家内的性别分工也被更大劳动力市场所强化,在“996”的工作压力和未彻底转变的社会观念之下,父亲常常缺席;女性本身的职场压力也在加剧……这些都使女性在“做母亲”和“做自己”之间感受到更大的冲突,也使“母亲”这个角色在当下附带着高昂的机会成本。
这些都导致女性在成为母亲后的自我实现,或以牺牲家庭其他成员为代价,或以高度要求自己为代价,或以牺牲更低阶层的女性为代价,缺少来自外部的公共支持。
有观众说,贾晓玲和李焕英不仅是妈妈和女儿的爱,还有一个女性对另一个女性的理解和关爱——“就算我不出生也没关系,就希望我妈开心、我妈不受委屈”。
贾玲曾在采访中说,希望妈妈两个字仅仅是称呼,而不是束缚,希望妈妈能永远当小女孩,希望妈妈们都快乐,能随心所欲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让所有的母亲随心所欲,心无旁骛的实现自身价值,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社会上对儿童提供抚育支持,职场上给予女性更多的选择和包容,家庭中男性主动分担生活琐事,让女性可以从柴米油盐、生儿育女之外发现社会和生活的美好。
愿所有的妈妈都可以是明媚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