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网3月18日报道,进入2019年,截至目前已有5家LED企“出走”新三板。新三板果真已魅力不再?
晶科与新三板说“拜拜”
今年2月18日,晶科电子以一则公告的形式向外界宣布撤离新三板。该公告显示,晶科电子股票自2019年2月19日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换言之,晶科电子的新三板生涯就此画上句号。
据悉,全称为“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晶科电子于2006年8月在广州南沙成立,是一家从事LED器件、模组光源、光引擎及智能等产品研发、造与销售的高科技型企业,处于LED产业中游环节。
而晶科电子登陆新三板则在三年前。2016年6月16日,晶科电子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中心举办了挂牌敲钟仪式,由此正式踏足资本市场。谈起资本市场话题,从来难以绕开“融资”二字。
那么成为“资本游戏”玩家之一的晶科,到底有没有在新三板圈到钱?翻阅公告发现,其踏入资本市场后共有过两次融资动作,目的“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及补充流动资金”。
2016年5月4日,晶科电子发布股票发行方案称,本次股票发行的发行股数总额不超过6600万股,2.3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180万元。首次公开募资的晶科电子似乎并未能得偿所愿,最终实际仅募集到约8990.80万元,约只完成计划资金总额的3/5。
仅时隔一年之后,晶科电子开始了第二轮募资。2017年5月19日,晶科电子公告称,本次股票发行的发行股数总额不超过9200万股,价格为2.7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4840万元。
相比前一次,晶科电子这次的募资显然要顺利许多,最终以“实际募集资金总额21141万元”结束这一轮募资,近计划募集金额。
总体而言,虽说两次融资均未达到计划总金额,但晶科也并非融不到钱。有了资本的加持,“快速发展”可谓是顺理成章。从晶科电子挂牌新三板前后的财报数据来看,其每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在持续强力地大幅度增长。
2015年度,实现营收3.09亿元,同比增长43.42%;净利润-837.45万元,同比下降34.02%;
2016年度,实现营收6.04亿元,同比增长95%;净利润1578.62万元,同比增长288.50%;
2017年度,实现营收9.02 亿元,同比增长49.35%;净利润5046万元,同比增长219.71%;
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50亿元,较去年同期略微增长。(全年年报尚未披露)
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晶科,似乎不再满足于新三板,离开或许早已是“必然事件”。正如晶科自己在公告中所言,摘牌是“为配合公司业务发展及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需要”。
LED企扎堆“出逃”新三板
实际上,晶科电子从新三板退市并非孤例。
据统计,2018年已有聚科、升谱光电、时宇虹等20多家新三板企相继公告宣布终止挂牌。而进入2019年,包括晶科电子在内,今年已有五家企业选择出走新三板,摘牌潮继续上演!
1月3日,达森灯光公告称,达森灯光股票自1月4日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1月17日,金彩虹发布公告称,金彩虹股票自1月18日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1月25日,格林发布公告称,同意公司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终止挂牌;
1月25日,东能股份发布公告称,因未能按规定时间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根据相关规定,其决定自1月28日起终止其股票挂牌。
LED企现今的“扎堆退市”与当初的“蜂拥而至”形成的强烈对比,让人感慨万千。
其实,若时间倒退回到6年前,那又是另一番与现在截然相反的景象了。自2013年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后,企业挂牌新三板数量在2013年至2017年一直不断增长,挂牌企业增长率更是在2016年达到顶峰。
可惜,新三板这种盛况并未能始终保持。从2018年或许更早之前开始,情况有了些改变,新三板渐渐不再是LED企眼中的“香饽饽”。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挂牌新三板的LED企业数量仅个位数,而离开的则多达两位数。数据背后,真相正逐渐显现:新三板魅力指数在不断下降。
种种迹象表,新三板已不再如当初那般炙手可热,而这不仅对LED行业如此,其它行业亦不例外。挖贝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累计已有1518家挂牌公司告别新三板。从曾经的“狂热”,到如今的“遇冷”,新三板经历了什么?
新三板魅力为何正逐步消退
“进新三板没啥用!”近年来,不少企业老板都如此感概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越来越多LED企业选择撤离新三板?
据观察,虽大多数企业在公告中都会委婉写到“退市皆因战略调整”或并未作原因说。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无融资、无交易才是大部分LED企选择摘牌的根本原因。而资本,又恰恰是企业发展扩张的有效保障。
那么,事实又是否果真如此?可以先来看一组关于摘牌LED企的业绩数据,因为业绩本身就已经能说足够多的问题:
达森灯光2016年、2017年、2018年1—6月营收分别为0.84亿元、0.91亿元、0.53亿元;
金彩虹2016年、2017年、2018年1-6月营收分别为1.5亿元、1.95亿元、0.79亿元;
格林2016年、2017年、2018年1—6月营收分别为0.39亿元、0.5亿元、0.22亿元。
可以看到,以上三家案例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均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且在2019年初选择退市,而上市之后业绩并无太大起伏。
佛山市灯具协会会长吴育林分析道,传统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企业盈利持续不佳,大多企业现在处于发展方向不朗而转型又难的阶段,所以导致找不到好的投资,只能转身逃离。
当然,也有在新三板发展得较好的企业,比如上文提及的“晶科电子”。这类企业选择摘牌,往往是新三板已经不能再满足于它们的雄心壮志,所以,它们通常会将目光投向发展潜力更大的A股市场。
此外,也有企业直言摘牌就是为了“节约成本”。企业成本压力有多大?过去的一年,被LED行业称为“寒冷的一年”。从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2018年大多数LED上市公司业绩呈现出“跌跌不休”的局面。
而受市场寒冬影响最为严重的,正是中小企业这些弱势群体,它们一方面要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着运营成本的巨大压力。而这个成本压力的一部分就来自于新三板挂牌后仍需每年支付的费用。
“现在企业都想摘牌,壳也没人买,一文不值。”方大证券分析师指出,企业挂牌后支付的费用包括按年支付和按次支付的费用。其中,按年支付的费用包括律师事务所持续督导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以及股转系统挂牌年费,而光是持续督导费每年就要20-25万元。
在融资难且市场寒冬之下利润不断被摊薄的情况下,还要承担新三板每年的相关费用,这对这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够呛。
归根结底,不论“逃”抑或“不逃”,各个企业发展情况以及战略思想不同,选择也就有别。但从近两年挂牌减缓、摘牌加速的情况来看,或许在企业内心,新三板早已不再是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