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白不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他是中国最会赚钱的导演。
翻他的导演履历,评价高到能让水沸腾的没几部。再翻获奖经历,上面挂着一个简洁且干脆的鸭蛋。采访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揭他这块伤疤,他却哈哈一笑淡然地说,那有什么关系?
也是,在这份所谓的尴尬背后,张一白是位受投资方青睐的赚钱能手。他的导演作品几乎都能小赚。他还是位伯乐,高圆圆当年是他从街边随手拉来拍MV,进而进入演艺圈的,徐静蕾( 微博 )( 微信号:jingleixu )、小宋佳( 微博 ),也都是他一手捧红的。
按理说,导演这个职位干久了,多少有点儿小虚荣,搏个名,拿个奖啥的,但这种虚头巴脑的事儿张一白从来没干过。问他为啥,他说可能是自己拍片时太轻松了。"拍的时候压力很大"的说法听了太多,张一白的这个答案反倒让人有些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他于是接着补充说,"拍电影对我来说更像是朋友聚会,它就是我的Facebook"。
当年的《将爱》捧红了徐静蕾、李亚鹏( 微博 )。所以后来徐静蕾不看剧本就来拍她的戏。
一直在尝试新类型
虽然不够学院派,也不够严肃,但张一白在类型片上所做的探索,值得尊敬。
正式成名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在当年就被大家封为"内地首部青春偶像剧"。往后的电影路上,《好奇害死猫》、《秘岸》是悬疑片,《夜•上海》是改良版公路片,最新的这部《越来越好之村晚》,干脆将香港贺岁片照搬转内销,成为"内地首部贺岁片"。
跳出类型片的窠臼来看,在形式上,张一白也一直在尝鲜。《好奇害死猫》是环形剧情架构,《秘岸》是剥洋葱式的层层揭秘,《夜•上海》用爱情串起一座城、一夜、两个人这三个关键词,电影版《将爱》则是玩起了《罗拉快跑》式的可选结局。
但张一白本人面对我的这番解读时,统统用一句"巧合"来解释。他怕人说他投机主义,因为事后复盘的作派,太容易将一段平淡神化成传说。他只是当时想到了,去做了,事情便这样成了。在他眼里,失败和成功是一回事儿,能坐在灯光下接受采访的他,和当初跟他一起混圈子现在各自散落的那些朋友没区别,大家都经历过的那段过程才是永恒的,结果,并不重要。
一直在输出新演员
除了拍片,张一白还有一套识人的本事。你只有在《将爱情进行到底》里,才能见到青涩到留着大分头的李亚鹏和扎着俩小辫的徐静蕾,后来的高圆圆、小宋佳,演员的初级阶段也都是在张一白的指导与提携下度过。
但就如你即将猜到的一样,张一白再一次将这种天赋归纳为"第一感觉"。这个说法其实蛮敷衍,但你能感觉到这话从张一白嘴里说出来,反倒带有一种过分诚实的萌态。他跟这拨演员关系清清白白,最过分的要求就是让老徐在《越来越好》发布会上,配合宣传写了副对联。他也没日后要人还人情债,除了关系够铁的老徐,没人是她固定女一号。
就是这样一个没架子、没禁忌、没心眼的"三无"导演,在浮躁的中国影市里,低调地干着赚钱这件最务实的事儿。这个时候,大家早已忘记他其实也是所谓第六代导演的一员的事实,一点儿都不重要了。
高圆圆出道前在大街上被张一白“抓去”拍了部MV,从此迈入演艺圈。
徐静蕾没那么要强 高圆圆当时就很惊艳
很多人总是先入为主的判断,当导演的人,都有一颗文艺的心。很抱歉,张一白不是这种人,他把一切归于"巧合"。可能就是这样"以玩为主"的拍片心态,张一白入不了颁奖礼的厅堂,但下得了朋友们的厨房。徐静蕾、李亚鹏、曾志伟( 微博 )、莫文蔚( 微博 )( 微信号:karenmok01 )这帮圈内好友,都是用"以片会友"的方式认识并熟识的。当然,索取之外,张一白也付出。高圆圆、小宋佳等人,正是从他的作品中走出银幕,成为大众偶像的。
腾讯娱乐: 感觉你每部片子拍摄的状态都很轻松很放松。片子里感觉不到导演用力的痕迹?
张一白: 我觉得我所有电影都是一样,就是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就当它是一次朋友聚会。所以《将爱》到现在,我和徐静蕾,李亚鹏和王学兵( 微博 )的友情还在延续。《越来越好》我给徐静蕾一个电话,我说你得来,她说我能看剧本么,我说你看什么剧本呀,她不看剧本就能来,就是这种信任。
腾讯娱乐: 就是一种对过程的享受?
张一白: 对,首先就是大家在一起,做一把,玩一把呗。哪怕就是很拧巴的《好奇害死猫》,哪怕就是晦涩的《秘岸》,轻松如《夜•上海》,都是每部片子完了留下了几个朋友,比如说小宋佳, 刘嘉玲( 微博 ),赵薇,莫文蔚。其实莫文蔚就和我合作过一次,这次《越来越好》她就到北京来客串。曾志伟也说来,是我提前一个月约好了,他突然说,三天,三天我肯定来。我说,哥,三天我都不知道找谁跟你演戏呢。
腾讯娱乐: 就是说,拍电影这件事倒成了你的交友工具?
张一白: 对,我的Facebook.。
腾讯娱乐: 既然这样讲,那我必须问下你和徐静蕾的关系了。
张一白: 我跟徐静蕾的关系,在中国电影导演和演员中算特殊的。 她跟我拍了那么多部戏,我跟她什么都没有发生(笑)。 你看好多导演老用一个演员,多少都有点关系吧?当然也有没有的,但肯定不多, 我们俩那就是绝无仅有的 。说出来我特别不好意思,对不起观众。
腾讯娱乐: 合作这么多年,感觉她有什么变化?
张一白: 我觉得她是中国女星中很放松的一个,虽说北京女孩儿嘴特别厉害,但她没那么要强。你看她当个导演,拍个戏,但再也不知道她在哪了。谈谈恋爱呀,旅游呀,玩呀。回来见见面,吃个饭。我觉得她是一个真正在生活的明星,她是在生活中的。
腾讯娱乐: 除了徐静蕾,高圆圆也算是你发掘的吧?
张一白: 当时我们在当代商城那边拍MV,需要几个群众演员,她当时穿着个校服,和几个同学在路边走,我们的制片觉得她长得挺不错,就抓过来拍MV了。拍完MV后,我就回到重庆。有天张杨导演打电话说,你那个《难忘今宵》里的女中学生在哪儿呢。我说,我也没留电话,就去问副导演。这样她就去拍了那个《爱情麻辣烫》,当时就惊艳了。
但当时她不像个演电影的。她话很少,但她身上确实有不一样的气质。后来我们拍MV,拍广告,我就顺便走到演员的休息室去,其实拍MV、广告,不会有那么多明星。所有的演员差不多都是群众演员,所有人都坐在休息室里,我就发现,她坐在哪,结果有老演员,也是群众演员走进来,只有她一个起来让座。我当时就觉得,这孩子难得,她身上必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
腾讯娱乐: 你的这个Facebook里还有个小宋佳吧?当时怎么选中她的?
张一白: 第一眼,看感觉。我说看胸,这不可能,她俩胸都没那么大。第一眼还是看气质,当然看走眼的也有很多,但是大家都只记住你看对的一个。当时《恋爱地图》选演员,我看小宋佳,那时候她在上海,穿了一身小洋服,我觉得没什么呀。但聊了几句,就觉得这孩子挺不一样。后来就没接触。有次我在广州,她和我另外几个朋友的关系特别好,我就去探班,印象就深了一点。每个人都讲发现林青霞( 微博 )的那个故事,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街上,但是看不到谁,这几年都没出来一个。
腾讯娱乐: 你看这些你发掘的人,都是女星。而且你的片子里大部分女性是主角。
张一白: 意外吧。也有潜意识。我其实没谈过多少恋爱,你看那种很风流倜傥的导演拍不出很好的爱情片,好像都是闷着的拍爱情片拍的不错,我觉得王家卫就是这种。
赵薇、莫文蔚、曾志伟都是张一白拍戏留下的朋友。所以才有了后面《越来越好》的群星汇。
拍完《越来越好》,我的年已经过完了
张一白敢尝鲜,所以《越来越好》成为了内地第一部港味特浓的贺岁片。在之前的发布会上,徐静蕾、王珞丹( 微博 )、佟大为( 微博 )、张译( 微博 )、吴刚都在吐槽,拍《越来越好》总是笑场。张一白对此却一点也不介意。他说,《越来越好》就是主打合家欢,大家拍戏时能那么轻松,这个片子怎么能不成?也正因为此,拍完片子他反倒失落了,因为片场实在比过年热闹多了。
腾讯娱乐: 《越来越好》的操作模式很像经典款的港产贺岁片。这个构想怎么来的?
张一白: 前年开始我就有这个念头。这几年贺岁档的电影都过于庞大,太苦。我就想做个轻松的片子。它当然也受到香港贺岁片的影响,但我们只是用了它的概念,还是想赋予它新的东西,作出自己的样子。基本元素还是要有,像群星、欢喜。
腾讯娱乐: 片子里好像加了许多2012年的热门事件和热门词汇?
张一白: 2012经历了很多话题,我就想把这些加进去。以草根、老百姓的视角,把这些话题穿插进去。像《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好声音》( 微博 )之类。
腾讯娱乐: 片子特别合家欢,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张一白: 合,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家,是家庭,一家老小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欢,就是喜剧。这个词是很温暖的,尤其当中国处在一个流动的状态,还是会经受春运这种苦,回到家庭的温暖中,这感觉会很好。这是我通过《越来越好》想传递的,亲情,友情,爱情。佟大为和倪大红的故事传递的就是一种亲情,望子成龙,游子回乡。我相信出来混的都有一种荣归故里的小虚荣,所以当阴差阳错这哥们儿就回到家里了,遇到了父子之间的感情。我们为了拍得充满年味儿,拍了5、6个晚上,就是为了要把那种气氛找到。摆上一桌菜,真的找村民,给钱做一桌子菜,去演。我有时候想,拍完这个电影之后,我的年已经过完了。
腾讯娱乐: 怎么想到有一部分戏放在农村?
张一白: 这当然也有一定风险,但就看你拍什么样的农村。中国电影中的农村其实都是我们概念中的农村,但我觉得中国还有另一个农村,一个风韵祥和的农村,于是我们就去天津找了一个。去了你发现,人家也穿得花花绿绿的,村民都非常积极踊跃的。佟大为还认了一个大哥,他用两瓶茅台换了人家一些柴鸡蛋和柴鸡。而且我在搜集素材的时候被一个故事说感动了,之前南方报系有一个编辑,他母亲是山东还是河南的一个老太太,叫"梵高奶奶",她自己画得家乡的画,像梵高的画一样色彩斑斓,吴君如这个角色就是按照那个老太太设计来的。到戏的最后,村子就变得色彩斑斓。
腾讯娱乐: 拍片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
张一白: 我就想到天冷,但人家许鞍华零下30几度拍 《黄金时代》,我叫冷,都觉得不好意思。冷,其实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地方。我真就觉得冷,尤其北京5、6级风,零下15度。但这不能怨,冷天拍东西(也有它的好),如果让我拍续集,我还是得在冷天拍,因为冷天人说出的那个话,哈气,带来的那种暖意不一样。你得感谢这个天气,包括下雪,之前选的景,欧洲小镇,其实挺反讽的,尤其中国的欧洲小镇其实挺操蛋的,光秃秃的。但是一下雪,就变得意料之外的浪漫。
腾讯娱乐: 之前老徐说大家拍戏老笑场,有时候夸张到连拍快20条。笑归笑,耽误进程的时候你还是会生气吗?
张一白: 喜剧,开心,本来就是种挑战。我觉得他们能笑挺开心,我有时候笑得比他们还厉害。比如有一次拍跳舞的戏,在屋子里,拍着拍着我突然发现周围没人了,摄影呀,助理呀,原来直接跑到摄影机前看真人表演项目。我觉得只有你放松了,欢乐的情绪才能传递出来。
腾讯娱乐: 还是一个老问题,片子跟《西游》同天上,票房会有压力吗?
张一白: 就是跟着《西游》后面捡漏喽。看完《西游》不愿意回家的,来看一场《越来越好》,当然也有保不齐看《越来越好》顺带把《西游》也看了的(笑)。因为我希望《越来越好》的受众还是全家,如果让我编个广告语的话,就是:在大年初一看《越来越好》,是对长辈的祝福,对晚辈的鼓励,对同辈的宽慰(笑)。
张一白说小时候特向往谈场姐弟恋
不是从小就想当导演 考中戏是为了改变命运
从拍戏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张一白不是那种拼命搏出位的导演。所以采访他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不是在跟他"斗智",而是在跟他交心。除了"巧合",他也有主动改变过自己的命运,要不然,现在的某山区就会多一个平凡无奇的胖子,少一个产量颇高且娱乐大众的导演。他的这种主动求变,还体现在他导演作品的类型上,虽然反响都不太大,但不可否认,他一直在为中国电影的类型片尝试而努力。
腾讯娱乐: 您之前所有的尝试都是有意为之的么?像《好奇害死猫》是惊悚,《夜•上海》是公路片,《越来越好》是港式贺岁。
张一白: 就是碰上了。我没法谈我拍电影的历程,因为一谈,就好像一个投机主义者一样。我不是那种从小就有伟大理想的人,我可以给你讲我如何奋斗,但是我没法讲我从小就想当电影导演。因为我成长过程中,和电影没关系。读中戏是为了改变命运,实在是在那个小山区里呆不住了,然后我数学,外语成绩都差,只有靠艺术院校。
我那时候拍电视剧,拍广告挣钱挺多的。有人说我这有笔钱,来拍个电视剧吧,我就去拍了。后来刘奋斗跟我说,我这有个剧本,我就拍了。那时候我才开始考虑,要不要拍电影。我觉得我不伟大就是因为我没把拍电影当成一种很牛逼的、很终极的事情来做。到现在我也没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牛逼的事。只能说,我是个幸运儿。所以,周星驰他给我打电话说,《开往春天的地铁》我喜欢,我说不可能,你拍的什么电影,我怕的是什么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多少也是小资产阶级的电影。后来曾志伟打电话也说喜欢,我说什么情况呀(笑)。
腾讯娱乐: 他们怎么看到的?
张一白: 都是当时片子上了以后两三年看碟看到的。所以我后来知道,其实我还是在干一些有价值的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电影有点超前,你说《开往春天的地铁》、《好奇害死猫》,尤其是后者,它完全是直击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那种现实。在压抑的欲望中的挣扎和折腾。
腾讯娱乐: 说到《好奇害死猫》,怎么想到用环形结构来拍的?
张一白: 其实我现在还想拍一个悬疑,黑色电影。我那时候很喜欢黑色电影,拍着拍着情感因素越来越强就架构成那样。那时候也很巧,无意中看到一篇小说叫《茄子》,很短,糊里糊涂就把它买了。买了后,文学界的朋友就说,你丫傻逼,买它干嘛。我说,那怎么办,好几万块钱呢。然后我就把编剧找来给我写。看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把它改成不太一样。然后就开始聊。现在看到这个小说《茄子》,其实跟这个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你却是得承认这是一个跳板,没有这个跳板你不会去想这么一个故事。它是你灵感的触发点。
还有之前我跟人合拍《恋爱地图》。拍这个的时候我先给老板讲了第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拉了一晚上活。然后老板就说,我们不要讲这个故事了,我们把它留着发展成一个大电影,你再讲另外一个故事。后来拍完《好奇害死猫》之后,那个老板就来找我,说这个电影可以开拍了。我说拍哪个电影,人家说,《夜•上海》可以拍了。所以说我是个幸运的导演,我最认真的就是拍《秘岸》,但效果最差。
腾讯娱乐: 为什么《秘岸》是最认真拍的?
张一白: 其实就是我最想拍的。每个导演都想把自己童年的想法拍出来。我挺向往和自己年龄大的女性交往的,但是我童年没有,而且年龄大了,又不可能有这种经历了。所以我就想通过电影体验一次,通过电影弥补这一课。结果电影几乎没有发行。其实我觉得是个商业片,但他们觉得是个艺术片。
导演不再是张一白唯一的头衔
导演之外,对营销也感兴趣
除了当导演,张一白在电影营销上也有一手。曾经跟很多相熟的电影宣传私底下聊过,他们一提张一白,都摆出一脸“他要是来搞宣传,我们都得完蛋”的敬佩和恐惧神情。跟张一白说起这点,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连声说哪有哪有。他更愿意将自己加入小马奔腾影业当高层、帮徐静蕾监制《杜拉拉升职记》这一系列举动,当成培养新锐导演的一种方式。
腾讯娱乐: 导演身份之外,你对市场的理解也很敏锐。很多搞宣传的都说,你要是去干宣传,他们都得下岗。这点来看,你倒是跟陈国富挺像,都是懂市场的导演和监制。
张一白: 我是赔到后面练出来的(笑)。我跟陈国富还不太一样,他还是很成熟,很用心的导演。他对创作更感兴趣,我对营销更感兴趣。
腾讯娱乐: 你现在另一个身份是小马奔腾影业的高层,当时怎么想到进小马奔腾的?
张一白: 首先我不是最努力的导演,也不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是我觉得在这行做了这么多年,对市场应该有起码的判断。第二,我了解导演想什么。很多导演都想,也许下一个成功的就是他,但是成为下一个的过程其实很难,需要有人帮助。我自己还算幸运地跌跌撞撞出来,但是好多我们同一批的导演都不知道去哪里了,因为他们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制作,融资,创作,管理,宣传,营销,发行……这都不是一个导演能干的。
我自己做过几个电影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夜•上海》,你看到的不是我们期待的。所以从开始做《开往春天的地铁》的时候开始,我就觉得需要宣传,然后《夜•上海》开始提概念。但如果你只是个导演,你没有权力,导演的地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凌驾于制作投资之上。所以我常跟年轻的导演说,别以为你能找到一笔钱就可以,钱背后有没有东西支撑你,钱背后有没有资源支撑你,也很重要。
我不觉得小马奔腾就是这样的公司,但是小马至少提供了这个平台,到了《杜拉拉》、到了《将爱》,我觉得我可以把这种东西拿给大家分享。徐静蕾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拍《杜拉拉》的时候,她说,从来不会拍一个电影像现在这么轻松。其实我只管创作,因为我觉得好多制作人也不懂这块,反过来,我又知道导演想要什么,她想回避什么,你没有在那个位置身临其境,你不知道人家在想什么。
腾讯娱乐: 所以你现在制片人的身份,就是帮导演挡了心烦的事儿。
张一白: 那当然我也让导演心烦了。如果你的要求设计不尽合理,这里面有你私心的事情,我也会看得出来。我不能由着你,我这个身份不是导演的保姆。我也知道你们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你们违背了我们基本原则的地方,我也会制止。你把我当成来伺候你的人?我是让你更牛逼的那个人!而不是伺候你的。所以拍《将爱》电影的时候,我就拉着徐静蕾说,老徐呀,我身边多么需要一个我自己呀(笑)。
记者手记:地气接到了骨子里
采张一白的感受就一个字,爽。
没有“按照惯例”该有的客套,没有绕来绕去的废话,没有“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显摆,也没有“这些不能问”的限制。张一白的直来直往,让整个采访时间没有浪费掉一秒,拳拳到肉的内容,来者不拒的姿态,倒是令习惯了先打一番太极再切要害的我有些措手不及。
采访后的拍照就更别提了,摄影记者的要求每个都能满足,自由设计造型和动作之外,还犯导演职业病,指挥起摄影记者的打光、吐槽他的机器。实在看不下去拉过相熟的工作人员说,张导这配合得也太夸张了吧。对方也跟我一起笑,捂着嘴说,他生活中就这样,我们都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