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可连接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考虑在可连接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生存。 这一切的变化来得很快。回顾一下历史,人类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还经过250万年;而移动通信从1980年开始,现在30年时间,现在全球已经有70亿手机,中国手机也超过12亿,这些手机加上物联网把我们这个世界变成一个高度连接的世界。
在超连接的世界我们怎么办?我说三点,我讲的都是对从业人士、创业者、行业的人来说。
第一,我们必须找准自己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的位置。 现在的可连接生态系统由各个环节组成,我始终认为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网络连接,就是我们所说的运营商网络,包括Wifi网络;二是移动设备,以前有移动电话机,现在移动设备指的是手机和Pad。原来手机是很不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行业,它整个收入已经超过了整个网络设备的收入;三是最具有潜力就是应用服务,就是APP。这个新的价值链已经形成了。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要在这个价值链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曾经很不适应过,当苹果应用商店出来的时候,突然发现手机用户购买应用服务跟运营商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价值链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了。后来越来越多的OTT出现,他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语音、短信,好象跟运营商没有什么世界的控制和关联,曾经很不适应,现在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创新,可连接的世界刚刚走出第一步,更大的发展还在后面。 最近苹果发布了iPhone6和Plus,我们非常关注,它在头三天就卖出了1000多万台,创造了历史记录。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感到很振奋,另外又感觉松了一口气。一是iPhone第一版到第六版了,三天还能创造这个成绩,说明智能手机市场非常大,所有创新者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可以去做,离饱和很远。二是iPhone6和iPhone6Plus有两个特点,一是屏幕大,二是只是加了些功能,没有颠覆性的性能——假设iPhone6是一个革命性的,划时代的手机,我们很多手机制造商要再创新更困难一点。
第三,可连接的世界里面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我们的客户在享受这种服务的时候,其实他们很担心,他们所有活动,他们的身份,他们各种各样的爱好,甚至他们信用卡的信息全部在网络上,他们对此很担忧,这给我们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带来新的责任,就是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周鸿祎:
谈到连接,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互联网到底和传统行业有什么不一样。2000年,在互联网最低谷的时候,网易公司当时为了给自己打气,播了一个广告,印象非常深刻:“网聚人的力量”,这句话特别贴切地说了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的本质是把很多单个的节点连起来,节点越多价值越大。网络的效应、网络的价值和节点不是成线性关系,甚至不是平方关系,而是一个指数关系,它是全互联的网络。因为指数级效能的变化,中国人通俗的话说就是量变产生质变,就产生了互联网很多颠覆性的变化。
我总结几点。
第一,由于有了无线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的全互联之后,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产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今天企业面临互联网之所以感到不适应,是因为过去我们找到消费者有很多渠道、有很多层级,现在互联网使得每个企业的产品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很多传统的行销方法不再起作用。大家都在谈参与感、社区营销,大家都在谈把你的客户变成用户,再变成粉丝,甚至很多人说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将会不是真品牌。很多人在讲我做产品,要从我想做什么卖给用户,最后变成用户跟我一起创造。克里斯·安德森也讲到了这个,这个转变是非常大。当每个企业今天面临连接的时候,你要扪心自问,过去跟用户之间一锤子买卖的生意模式很有可能就不存在了。可能在互联网化最重要的时候,你要变成一个服务,你要把你的产品想办法变成很多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连接。
举例,过去大家谈B2C,说到电商,举亚马逊的例子,觉得他特牛,卖东西。为什么马云的淘宝超过了亚马逊呢?刚过完双十一,我们都想一个问题,是淘宝多牛吗?不是,淘宝发动了无数中小卖家,他们一起在帮助淘宝做销售,淘宝变成很多卖家和很多败家的女人的连接。马云都说他的成功要靠女人。真正强有力的概念是他们连接的概念。我们传统企业转向互联网,就是面对连接的时代,你怎么更好地直面你的用户,更好地照顾他们的体验,做产品的思路完全变化了。体验为王,要单点突破,因为传统企业通过信息不对称,以广告促销渠道推货的方式,已经不行了,现在需要的是消费者对你直接的认知。
第二,连接世界里面很多商业模式或者业态会带来巨大的颠覆。 过去互联网更多实现信息的革命,信息流速度加快了。但是有了手机之后,可以让人用手机不仅获得信息,还可以直接获得各种服务,直接做成各种交易。物流、服务流、金钱的交易流都改变了原来网络里面的关系,使得很多中间状态、很多中介不存在了,消费者可以和原来很多商品服务的供应者直接连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有些职能可能被结构掉。为什么有报社呢?报社过去可以发广告,现在企业自己就是自媒体;未来电视台也不存在了,好的节目制作组直接把片子放到网上收费。太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存在。我不太同意王总的意见:人类面对悲惨的事实的时候不能接受,现在接受了。
你的同行不再是你的敌人。因为连接关系改变了,闯进来一群人,原来有联通人砍电信的网络,促销的时候打起来了,最后发现他们是难兄难弟,他们的敌人变成谷歌、小米。未来是一个跨界的世界,因为连接关系改变了,原来做安全的人,没人想到我做搜索、手机的分发。今天不能定义一个企业做什么,因为你在产业链的位置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我写了一本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给很多传统企业家答疑解惑,到底为什么互联网能够颠覆很多传统企业。它改变了你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体验变得特别重要,它改变了商业模式,很多一次性的买卖关系不复存在。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也没有像硅谷一样真正的本源技术创新,中国互联网发展是靠什么?你发现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人口红利。视频网站起来,他们其实革的是传统电视台的命,腾讯微信起来是把运营商挣的钱免费掉,360能够起来把IT传统厂商收的钱革掉了,阿里巴巴起来是把传统零售业革了,小米能起来了,是把革卖手机通信设备制造商命。大家干的都是把原来一个行业的钱干掉,回馈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欢迎,所以才能快速的成长,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的特色。
人机互联是2.0,3.0就是IoT,万物互联,今天所有能想到的东西,灯、插座、汽车、家电、集装箱、大轮船等等都可以变成智能手机,都会变成一部样子不像手机,实际上是一个手机的智能系统,7×24小时跟互联网连起来,这个会产生新的工业革命。
王(建宙)总讲了网络安全的挑战,个人隐私的挑战,巨大海量数据的挑战,我们作为安全公司就在思考到了全互联IoT时代,怎么解决安全的挑战。中国有电脑4亿台到5亿台,手持设备大概有20亿台,它们都已经联网。你一定觉得这个数字够惊人,五年之内如果所有设备可穿戴设备、手表都上网,会有200亿台会连接网络。它们不像人,它们不睡觉,7×24小时传递数据,真正的大数据才会真正来临。
主持人:
周总问王总一个问题。
周鸿祎:
刚才我跟王董事长在会议室已经争论起来了,我的问题特别俗,今天运营商怎么看待它的竞争格局。我觉得像微信是把运营商短信、彩信业务打掉了,这导致短信收入的降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是用户慢慢跟运营商距离就远了。王董请了周杰伦做了一个动感地带的广告宣传,那是中国移动一个鼎盛时期,大家不仅用他的服务,还建立了对他的认知和品牌,并且超越了其他同行。但是在今天,运营商被微信的服务往后推,虽然不可或缺,但是离消费者越来越远。在互联网里最重要的是谁能获得用户,谁能掌握用户,谁的价值就会越大。王董怎么看这个事情?按照这种规律来看,腾讯归为应用服务商,小米、苹果、华为被定义为移动设备提供商,运营商是网络通信提供商,你发现这三者的界限今天在含糊。小米想学习苹果,华为学习小米,他们都想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用户拿了手机之后享用他们的服务,用户感知不到运营商的存在。微信做了一个电话本,把运营商上千亿语音业务拿掉。我特别理解运营商的心情,有点像面对葵花宝典。我们经常讲:“要想成功,引刀自宫”。运营商不能放弃语音业务,面对几千亿的资产流失。但是不放弃,别人做免费语音、通信、短信,只能慢慢等死。您过去在运营商工作,现在退休了、逃脱了,你给三大运营商出出主意,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建宙:
你第一轮演讲的时候,我很想打断你。因为你口口声声说要跟运营商竞争。
周鸿祎:
不是我来竞争,是马(化腾)总来竞争。
王建宙:
应用服务也提供语音、短信,跟运营商竞争,我没有感觉到这是竞争。有一次马云到中国移动做演讲,他说我就是喜欢到别人场子里打架,至于你们想到我们这儿来,你们的机制不行,你们的年龄恐怕也不行了。
其实我一点都没有紧张,也没有感觉到边缘化,因为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竞争,我不认为腾讯的微信和中国移动网络是一种竞争,或者和语音是竞争。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不是数码摄影去取代胶卷的时候。数码摄影取代胶卷是毁灭性的,胶卷没有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好象我们做公路,以前马路上走的是人,后来有了马车,再后来有了汽车,马车也好,汽车也好,路总是需要的,而且汽车比马车需要的路更加多,更加宽。
2000年中国联通在美国上市的时候,正好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夕。我们很担心这么高的估值能不能支撑的住。有一个银行家说,两百年前大量人到西方淘金,大部分失败了,只有一种人永远赢,就是生产淘金工具的人,你放心大胆的做网络。至于你说的竞争,我们看电视肯定要电,你能不能说电力公司跟电视台在竞争?没关系,电视台必须依靠电力公司才工作。
现在微信也好,美国的Twitter和Facebook确实替代了大量的短信,甚至一部分语音,你没有看到替代的同时产生的流量要比把它被替代掉的东西大的多?对于运营商来说,第一个重要就是一定要转变成经营语音为主,变成经营数据为主。
原来套餐计费计划是语音为主,赠送数据,数据无限制使用。现在美国很普遍以数据为主,你买2G、5G、10G,语音是赠送的,语音是没有限制的,这种转型就是把以语音为主转到以数据为主。只要这种转型能成功,我觉得收入不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
许多国家运营商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编辑注)已经上升了,这就是一个事实。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刚才说了有三个问题,网络连接、移动设备和应用服务,没有人可以通吃,谁想通吃完全不可能,也完全可以跨界。应用商店是制造商,可以跨到运营商做运营,运营商也可以做别的,也可以做应用。现在的问题是运营商除了要做其他服务提供商所做的事情以外,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刚才你说到用户的价值,这是最遗憾的,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那么高,而移动公司估值几乎没有变过。以2010年到现在位置,互联网公司翻了几番,全世界运营商只要不下降就不错了。说明对用户的估值差的太远了。
要说对用户的了解,我们是最了解的,应该找出一个最适合运营商的一种应用,而不是跟着别人后面来找。这个说起来要做起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我希望大家用手机,只要你用手机,不管你用语音、短信也好,还是用微信、微博也好,我看到大家有手机就高兴。
周鸿祎:
我为王总的胸怀感到深深的折服。我同意王总的结论,我觉得运营商不会死,因为它是国企。我有两个观点,供王总参考。一是不管你用什么,只要用我的流量就可以,今天用无线网络、3G、4G网络,运营商要建基站,还是有很高的成本,大家接收到流量收费。但逐渐的很多宽带接入都实现了包月,流量就像电费和税费一样,我用水越来越多多,但这一定是在价值链比较低端。今天谁也离不开自来水,但是把自来水变成果汁,变成白酒,这是不一样的。水厂挣的是最基本的钱。绝大多数互联网厂商还是拥护运营商,我们还是热爱运营商。人的基础刚需,用手机是为了通信,其他的应用无所谓,大家随便用一用,但是微信应用是把通信基本职能从运营商身上拿走,很多用户在用,不知道是腾讯做的服务,还以为是升级版本,能发语音和照片,作为数据通信会存在,个人通信角色被拿走,是一个很大定位问题。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有价值?其实互联网公司价值跟收入价值不成比例,中国移动收入绝对最高,但是这里面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价值在未来的世界里。因为是一个连接的世界,直接的用户越多,谁的价值越大,这个一定是直接连接。所以我认为像微信这种产品,谷歌的安卓系统,他们对运营商最大的威胁不是收入、产品的竞争,最大的竞争是把用户占有了,把用户影响和控制了,真正知道用户在干什么,不断打交道的厂商是小米、谷歌、腾讯,这是一个无形价值的剥夺,它在看你的未来的价值,运营商就甘心做管道,但是谷歌长到一定的时候,他们可能也觉得可以做铺光纤,中国政策也开放,在谷歌考虑发卫星,把自己数据网络搭起来,那一天我们做管道也不能做了。这不是对你们的攻击,是对你们的提醒。
王建宙:
周总很有思路,老说互联网思维,我很欣赏,很钦佩。先说管道会不会消失,或者说边缘化。你说Wifi很普通,Wifi只是一个热点,连接热点都是通信系统,运营商提供的,Wifi发展的越多,运营商挣钱越多。
刚才提到降价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到了语音没有了,价格越来越低,运营商收入越来越少,利润越来越好,未必,我承认流量的价格还会不断的下降,因为下降余地现在还有。流量就像当年语音一样,当年话费一分钟4毛钱,每降一次它的量所增加的收入会覆盖所减少的收入。
现在流量看似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同时量是直线在上升。我至少可以在肯定一段时间内,随着流量价格的下降,流量收入不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举例。现在4G牌照发了9个月,有些省4G流量已经超过3G,3G做了五年,甚至有些省超过2G,2G已经做了20年,这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有一点我很同意,运营商在做应用服务方面,它的DNA决定了有很多的弱点,在很多竞争上面都不如OTT。但是我相信运营商是能够找到一个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优势的一种应用服务。你不要说别的,我们就说非洲,非洲的肯尼亚有一个公司就是用手机做了手机支付,它用于农村地区的汇款,光是这一项服务就是其他所有OTT都无法竞争的。我们运营商一定会找到类似这样的杀手锏。
王建宙:
我请教周总一个问题。电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经营模式上确实不同,因为他们DNA不一样,我们努力想转变,但是难度非常之大。我想知道当我们发现一个新的产品,根据我们的经验觉得这个产品一定很好,一定受欢迎,通常我们需要找出它盈利模式,事实上我们想象的盈利模式跟实际结果往往不一样。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开发商看到好的东西,不需要考虑别的,只要有量,就一定有盈利模式,用户足够多,经营模式一定会出来了。
我想知道一个很具体的事情,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开发商,遇到好的产品但是一时找不到盈利模式的时候怎么办?
周鸿祎:
这是一个好问题。
我在跟很多人交流互联网的时候,我总结互联网最基本的规律就是用户至上。我一直认为在互联网里所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面向消费者的,都是建立在一个大量的海量用户基础之上。互联网的产品模式很多,但是挣钱模式就这么几种,一是广告,交叉补贴,广告主补贴用户;二是增值服务,像网游,很多网游玩家免费玩,少数玩家愿意花钱在里面买更好的武器,买更好的帐号,这是增值服务。比如说腾讯的蓝钻、绿钻。三是电商,O2O,有足够的人流才能卖商品,才能卖线下的服务。用户一定是互联网的基础,我认为在互联网上如果你不能想办法得到一个海量用户,就很难往下走。
很多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老是有一个误解,认为商业模式在屋里规划出来的,其实所有商业模式不是规划出来的,是探索出来的,但是没有足够用户群的时候,你去想模式,它在屋里怎么都想不出来。当年把博客引入中国来,是方兴东引进来,门户做博客都没有赚钱的,腾讯的博客叫Qzone,它是唯一赚钱的。腾讯用户太多了,用户多到在里面卖掉墙纸和背景音乐都赚钱。当时很多人感慨说,到底博客这个模式赚钱不赚钱,我们说看你的用户多不多。很多模式很多公司自己去做做不起来,腾讯一做就做得起来,腾讯是肥土,插根扁担都开花。这是基本道理。
互联网公司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很多人做的时候,一定是没有想清楚就做了。王总为什么会有这个困惑呢?很多成功者就会做一个总结,当年我如何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我看到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的世界,就下决心免费了,这是不真实的。很多人做免费都是不得已,还有就是公司小,光脚不怕穿鞋的,免费也免费不到哪儿去,我们当年免费杀毒,是被逼的,原来我们送卡巴斯基的杀毒,后来突然不让我送了,我就失信于用户,我自己做一个杀毒,自认为我技术很好,但是用户分不出来。你告诉用户说我免费,不仅免费,还终身免费、永远免费,因为中国人就不爱花钱买软件。
我们做免费杀毒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通过免费杀毒积累了2亿用户的时候,你想什么模式,都是可探索的。当年马云怎么起来的?就是淘宝,我相信那时候马总也不知道为什么免费,eBay很强,他就宣布免费。他说先免费三年,三年之后大家习惯了,也收不回去了,一咬牙说永远免费,一免费就变成中国最多的卖家上来。你在淘宝搜索卫生纸,都有1万人在卖,你买谁的?谁掏钱谁就排在前面,这就是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探索出来的,而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谷歌刚出来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质疑,Twitter,还有微信,马化腾短信免费了怎么赚钱,其实不用担心,他们天天打飞机都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