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付费提问事件被炒得火热,不仅让王思聪又火了一把,同时让知识变现也进入大众视野。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例,并且这个知识变现的过程还掺杂着大量的名人效应的成分在里面,似乎也不是那么有说服力。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付费回答也从侧面掀起了知识付费的热潮,预示着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时代,网络百科、搜索引擎、论坛博客、门户网站等不断为人们提供着海量的信息,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知识”真假难辨、“常识”似是而非等问题。知乎、果壳、罗辑思维等知识社区和社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专注于向特定群体传递有价值的知识与见解,往往信息更有效、视角更独特、思考更深入。
目前,知识付费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发展的时候还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信任的问题。现在存在的现状就是:只有身份资历的透明和专业度的认证才能使用户愿意为之付费,而不是像对待搜索结果和知乎问答一样姑妄听之。在Google的视频付费咨询产品Google helpout 2013年11月上线的时候,Theverge就提出了质疑:“真正的问题在于:Google Helpout是否比自己的搜索结果或者Youtube上的视频教程更有用。”2015年2月份,曾经踌躇满志的Google关闭了这一项目,一名Quora用户的分析仿佛是Theverge的那个问号的遥远回响:Google helpout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们只愿意为自己信任的专家付费。在线下累计了多年信任的专家无法在网上证明它们的服务物有所值,而事后的评价则是本末倒置。
在中国,以知乎为例,在这家以“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为口号的知识社区里,聚集着不少职场精英和专家学者,知识的分享也以免费的方式进行。大多数人都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投身其中。“明朝末年的白银究竟哪里去了?”“经济学有哪些违背普通人直觉的研究结果?”这些一般很难搜到靠谱答案的问题,只要在知乎上提出,就会有专业人士动辄洋洋洒洒数千言,把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但是,可信度怎么保证呢?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知识共享,免费时代,认知盈余理论在此时非常合适,那时的互联网领域犹如一片“蛮荒西部“(wild west),每个人的网络履历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起点公平让那些在现实世界未能“人尽其才”的埋没者有了施展的空间。由此也成就了许多知识平台,比如中文维基、新浪微博、知乎问答等,正是因为众多网友的无私奉献,才有如今的规模和成就。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来临,知识付费开始被网友所接受,他们开始愿意为专业知识或问答付费,这也促使微博、知乎、微信等平台纷纷开始构建知识付费平台和功能,比如微博打赏功能、微信付费阅读功能、知乎live等,更有甚者——就是今年6月11日上午结束的2016年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4名竞标者通过46次报价把价格抬高到了345万6789美元,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疯了?那现在为什么会出现高价知识问答,专业知识经济的形态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信息泛滥,真假难辨
信息化的时代飞速发展,信息量也在不断的膨胀,信息泛滥成为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信息,对个人和集体固然都是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正因为如此重要,才更要有机制来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不然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将会给个人或集体带来重大的损失。比如前段时间爆发的“魏则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他从百度获得信息,并且还参考了央视报道,最后却成了一名受害者。他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在海量的专业信息中并没有专业的甄别能力,这些信息非但没有用,反而把他推向了悬崖。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打破了原有的不对称,却制造了新的不平衡,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信息噪音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容易被信息误导,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候就更需要专业的信息,以及专业的指导,这就显得非常具有价值了。
信息良莠不齐,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专业的知识希望得到认真对待,就正如乔布斯的一句话“If you are good at something, never do it for free”,专业的知识,从不是免费的。而当所有的知识都免费供应时,优劣良莠的差别也就消失了。正如知乎,问答机制让每一个“知识索取者”都变得理所应当,这也注定了知乎离一对一“答疑解惑”这一目标越来越远,因为回答者更在意的是围观群众的喝彩和掌声,而非是否解决了提问者的问题。
目前,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网民是想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宽泛的回答。比如创业前需要准备什么?想在网上找到专业的医生为你断病问诊?暗恋女神追之不得时想找人出谋划策?明天就要去公司面试了,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你或许能百度到一页页别人的病例,在知乎上你能读到几百个教人怎么追女神的回答,然而你很难找到just for you,针对你的问题对症下药的那个解铃人。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和困扰,知识付费开始渐渐被网友所接受,知识经济时代悄然来临。
一个时代的来临,往往需要一件或者几件标志性的事件。比如眼下炙手可热的在线问答付费现象,从知乎旗下的值乎、知乎live到果壳旗下的在行、分答,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付费获取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付费过程不是突然产生的,当我们还在惊讶这种模式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在推动这个模式的过程中获得利益了。随着这种模式的密集出现,有人说知识零售变现时代正悄然来临。
暂且不说知网空间、百度文库等平台的付费论文,也不说某些强势媒体的付费阅读,单单是提供咨询服务的平台,除了“在行”之外,还有个人经验共享平台“领路”、面对中产用户的付费办事app“高朋汇”、针对留学生的在线辅导平台“8点后”等。此外还有知识分享平台“想看”,乃至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以及自媒体的流量分成等,其实都带有“知识变现”的色彩,这种现象已经“悄然”存在了很多年,只不过是最近“值乎”“知乎live”“在行”“分答”扎堆问世,才一时给人量变累积为质变、一个时代倏然来临的感觉。
那么在知识付费时代,突然出现如此多的知识付费平台和功能,对于创业者而言,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知识付费平台呢?根据互联网知识投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准的行业分析
从行业分析出发,以专业视角去看待一个行业未来是否存在大的变化,并判断这个变化是否即将到来,是否有机会打造对应的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对早期项目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二、完整的产品建设
专业的产品建设人员对项目进行产品策划,依据行业分析进行具体的产品策划,并通过对行业人士的调研,确定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的切入点和初期的核心功能;建立良好的专家入驻模式,良好的专业知识,优秀的专家,是一个付费平台的基本所在。付费平台应该严格细化专家入驻的条件,形成良好的资源环境。还可以与线下优秀资源形成O2O闭合模式,使网友可以放心消费。
三、成熟的运营体系
经过完整的产品策划之后,进行产品实施运营,依据互联网付费平台的策划及具体的设计内容,安排进行技术选型、制定产品实施计划等;并进行初期线上运营,通过前2-3次的测试性运营推广,获取种子用户,收集市场反馈信息,为产品的快速迭代提供依据。
在互联网创业领域,与“知识付费”和“知识变现”比较接近的创业模式就是互联网知识投资模式,互联网知识投资是将创业服务做为资本,投入到蕴藏着失败风险的互联网创新产品中的知识投资模型,是一个综合而全面的系统,主要目的是对投资标的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这样以确保高成功率和高回报,实现商品化、规模化,最终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这种模式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行业分析体系、产品建设体系、产品运营体系、团队建设体系、资本运作体系。其中行业分析体系对应市场分析,产品建设体系对应产品策划和技术实施,产品运营体系对应线上运营和品牌建设,团队组建体系对应创始人及团队评估和培养,资本运作体系对应股权设计和融资规划。实际上,这五大部分也是后期知识付费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对互联网创业者的帮助也是持续性的。这些决定了互联网知识投资在创投界拥有较高的人气,被越来越多的创业人士使用。
据调查了解,很多互联网创业企业对于互联网专业知识有很大的需求,这是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只是专门针对创业企业知识服务的公司还是很少的,相比较提供物质这类的服务来说,知识服务更加贴合创业企业的需求,市场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
互联网知识投资模式与当前的市场发展比较吻合的 ,是由北京宇泰思科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来的,是可以进行价值评估和量化的一种创业投资模式。并且有一套独立的计算系统,有人工成功、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增值成本组成,其中的人工成本比较好理解,就是完成这个项目的所有人员的成本之和;时间成本是对客户建立新团队进行辅导,帮助其减少对此的浪费;机会成本是凭借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客户提高成功的概率;增值成本是为客户提供投资机构、券商、合作 伙伴等资源,以及提供企业管理培训、团队组建培训等增值服务;一般情况下以上这四项的相乘之积就是互联网知识投资价值。
互联网知识投资提倡的是长期的知识服务过程,旨在帮助创业企业实现从0—1的跨越,在后期以占小部分股股权的形式完成对创业企业扶助的知识变现。这种知识付费形式的好处就是服务商承担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只有帮助创业企业顺利步入正轨之后,才具备知识变现的条件,无疑,这给创业企业提供了一个保障。
实际上,在知识付费时代,越早占领就拥有主动出击的权利,被动接受的时候其实已经处于落后阶段,这在任何一个新兴领域都是适用的。互联网知识投资占领创投界只是一个例子,在其他行业还有很多介入的时机,就看有心的人怎样去把握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知识付费时代,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改变自身去成为弄潮儿,而不是固守观念和一味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