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6:全面瓦解》票房突破6亿大关,口碑也是从豆瓣最初的8.1分上涨到8.3分,完全做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其中的功劳有一半要归属于导演的技法和对于影片整体的控制,让人们看到了特工片未来的另一种可能性。克里斯托弗·麦奎里能成为唯一执导过两次碟中谍系列的导演,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剩下的功劳肯定来自于汤姆·克鲁斯再一次的搏命演出,当然这不是说其他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不重要,而是说这两位是这部片子的灵魂。周黎明老师也对汤姆·克鲁斯的表演十分肯定,并且称其为汤姆三郎。
【独家视频】
周黎明老师夸汤姆·克鲁斯的角度还很特别,别人都说汤姆·克鲁斯眼睛好看,笑起来好看,周老师说跑步的汤姆三郎是最帅的,阿汤哥扮演的伊森没有任何超能力,他能做的事,理论上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为了增加可信度,那些很危险的动作,都是阿汤哥亲自上阵,亲力亲为,并不是用最方便的电脑绿幕来拍摄的。
所以我国有些影迷把他叫做“美国成龙”。当然,阿汤哥站在悬崖外、高楼外,身上是带了安全装置的(你千万不要模仿哦),但他真的是站到了那些地方。
有一场戏,是他从超高空跳伞,超低空开伞,用电脑做非常容易,鼓风机把你的衣服、头发吹起来,非常逼真,但汤姆三郎是真去跳伞,因为是拍天色将暗时分,一天只能拍一次,结果拍了三次,也就是三天,才剪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组镜头。
还有一场戏阿汤哥真的受伤了,医生说必须休息八个星期,结果派拉蒙为此多花了八千万美元,因为整个剧组不干活,但工资得照发。不过听说剧组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可能付了大头。正因为这样,好莱坞通常是不允许主要演员演危险动作,尽量用替身,毕竟演员受伤的经济代价太高了。
但是这个要求,阿汤哥明显是不喜欢遵守的。《碟中谍2》中他坚持不用替身,自己完成徒手攀岩的镜头,虽然旁边有专业人士指导,但万一出现任何的闪失,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吴宇森导演开玩笑的说过,那个场面太紧张了,因为当年正是汤姆·克鲁斯身价的巅峰,只要出一点闪失,自己的好莱坞生涯就结束了。
《碟中谍6》中最后的悬崖戏也可以看做是对《碟中谍2》的自我致敬,在完成致敬的同时也完成了碟中谍系列挑战世界地标的成就。上一次是美国,而《碟中谍6》选择了挑战垂直高度604米的挪威布道石。
汤姆·克鲁斯对于挑战高度这件事有一种着魔的执着,《碟中谍3》中他在上海大厦上的一跃似乎不太过瘾,但是绝对点燃了他心中去征服更疯狂更高海拔的热情,于是在《碟中谍4》中我们看到了迪拜塔上的阿汤哥。
迪拜塔高800多米,实际汤姆·克鲁斯拍摄的高度是500米左右,但是也足够极限了。更重要的是,这个镜头不单是像悬崖戏那样只是攀爬,汤姆·克鲁斯在这个高度上设计了更复杂的动作,无论看多少遍仍旧是经典,仍旧让观众们心惊胆战。
阿汤哥在拍摄之余也完成了对于迪拜塔的最终征服,在最高点上来了一个合影留念
地面上的高度玩够了,在《碟中谍5》中他准备挑战一下天空的高度,于是观众们又有了眼福,看了一场徒手扒飞机的戏。这组镜头是他与特效替身联合完成的,虽然高度上没那么震撼,但是因为飞机是移动的,所以难度系数和不稳定性上更高,操作起来要比之前的更加危险——别忘了,这个时候的汤姆·克鲁斯已经54岁了。
高度是汤姆·克鲁斯一直去挑战征服的,而速度也是他一直追求的。从《碟中谍2》到《碟中谍6》所有的飙车戏份都几乎是他自己完成的,各种车型的驾驭,各种车技的运用,直线加速、转弯、漂移等等,汤姆·克鲁斯都可以自己完成。负责特效的工作人员也说过,你很难找到比汤姆·克鲁斯再好的车手了。
汤姆·克鲁斯驾驶F1赛车飙出过300公里每小时的极限速度,而且是在11秒内完成的。虽然他在过弯处失败了,但是也足以证明他在驾驶上的天赋,和那颗敢于挑战任何事物的勇敢的心。
空中和陆地上的汤姆·克鲁斯都一一征服了,那么水下作业也顺带着来一次吧。《碟中谍5》的汤姆·克鲁斯为了让这个系列能被观众们再一次记住,来了一次一镜到底的水下6分钟无设备潜水表演。
相比于大量的剪辑运用,一镜到底所营造出来的紧张氛围是更好的。我们最终看到了一场无以伦比的水下极限场面,都要感谢汤姆·克鲁斯的精神和整个团队出色的协调拍摄能力。
其实谍战动作片都大同小异,为何碟中谍系列能越战越勇呢?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汤姆·克鲁斯的搏命精神。有些东西特效和CGI技术也可以完成,但是这样做就少了一些东西,少了像碟中谍系列给我们带来的对于电影的敬畏感。
这个传统也融进了这个系列的血液中,一直传承并流淌着。几乎每部《碟中谍》,都会有一场戏让你看得心都快跳出来了。若干年后,剧情你全忘了,但那个细节你依然记得。
阿汤哥跟他扮演的角色一样,不再有年轻时的矫健和爆发力,但他真的很努力(这句话原本是粉丝为低能偶像开脱的借口),到了阿汤哥这儿,变得很真实,他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英雄,但他的拼搏精神一定会打动你。
专栏作者:周黎明
文章作者:曾经一千王子
视频:徐嘉 宣勇 张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