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反套路成就张艺谋首部谍战片
张艺谋以雪为道具,再造视觉奇景 |
秦海璐哭戏令人痛心 |
于和伟饰演的周乙,角色塑造难度极高 |
朱亚文饰演四人行动组中的楚良 |
张译刘浩存戏内戏外都是“老带新” |
羊城晚报记者 李丽
跟提前预售的结果一致,青春爱情片《你的婚礼》在今年五一档的前期票房战中遥遥领先。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5月1日24时,该片累计票房2.94亿元。同样在4月30日提前上映的张艺谋首部谍战片《悬崖之上》则以1.55亿元屈居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排片率、上座率和单日票房均不及《你的婚礼》,但《悬崖之上》的口碑却远超对手。在豆瓣,《悬崖之上》得到7.7分,《你的婚礼》仅为5.4分;在购票平台猫眼和淘票票,《悬崖之上》分别得分9.1分和9.0分,《你的婚礼》则得分8.2分和8.1分。此外,《秘密访客》豆瓣评分为5.9分,购票平台得分与《你的婚礼》相仿。有趣的是,王晶的《追虎擒龙》在购票平台猫眼得分8.8分、淘票票得分9.0分,只是略逊于《悬崖之上》,但豆瓣得分却只有5.9分。
71岁张艺谋的新片口碑领先,这也符合该片此前在北京首映礼时导演高群书那句“《风声》之后还有传奇”的赞誉。12年前,由陈国富和高群书执导的《风声》开创了谍战片的新模式,此片迄今在豆瓣评分高达8.3。那么,这一次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又给谍战片带来了什么新“玩法”?
叙事反套路
是忠是奸,底牌先亮出来
2009年的《风声》,最大的悬念就是“老鬼是谁”,解谜的揪心感从头至尾伴随着戏中人物和戏外观众。《悬崖之上》则不同,同为谍战片,该片最大的悬念却并非人物身份,而是四个从故事一开始便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如何在强敌环伺中逃出生天,同时完成任务。
影片背景是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哈尔滨,四位地下党员在雪地里空降成功。他们的任务原本是在当地同志的接应下潜入哈尔滨,接一个叫王子阳的人——此人将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某项重要罪行。没想到因为接应者中有人叛变,四人行动小组从一开始接触到的便是假同志、真敌人。行动小队分为两组,虽然其中一组率先觉察到敌人的破绽,但在敌人的严密监控之下,他们无法及时将信息分享给另一组。尽管如此,受益于曾经的严格训练,另一组仍意识到事情的发展有些不对劲。与此同时,因为想探出此次行动的最终目标,敌人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和“演技”隐藏身份,跟四人小组“斗智斗勇”……
可以说,从电影开始的第一分钟,观众就已经得知绝大多数角色的立场。唯一一个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同志,其身份也在影片近半段曝光——从此,观众又不得不为我方同志多担一分心。
为何牺牲角色身份这一原本最容易设置的悬疑点?张艺谋曾如此解释:“现在是网络世界,没有任何包袱能捂到最后。”因此,他给自己安排的最大任务便是“不猜谜,但还要吸引观众往下看”。如何做到这一点?他的思路是:“电影的好故事,是由无数的好细节组成的。”确实,片中几乎没有废镜,每个细节的信息量都十分丰富。譬如电影开头第一分钟便是四个第一视角的空降镜头,意味着四位地下党员先后在雪地里空降成功。紧接着,一句话不说,张译扮演的带队人张宪臣就给大家分药丸——什么药?未作解释。作为伏笔,后续故事里该药将两度出场,在剧情推进中扮演重要角色。紧接着,张宪臣将四人分成两组,寥寥数语便起到了推进关键剧情加交代四个人物小传的作用:既暗示了四人中有两对爱人的背景,摆出了两对人被拆散重组的现实以及这背后“任何一组被抓都不容易叛变”的分组逻辑,同时还展示了四人不同的人物个性,以及他们都接受过严格训练且有着坚定信念的角色共性。
情感反套路
隐忍之中,戳中观众的心
《悬崖之上》的第二编剧是张艺谋,第一编剧则是2012年高分谍战剧《悬崖》的编剧全勇先。当年,曾有评论认为《悬崖》“制作水准与电影相近,为国产电视剧开了好头”。如今的电影《悬崖之上》保留了电视剧《悬崖》的部分人物关系,譬如潜入敌方的关键人物周乙在《悬崖》便是第一主人公,当年由张嘉益出演。不过,两者的故事并没有太大联系,只是从脉络来看,可以将《悬崖之上》看作是《悬崖》的“前传”。
全勇先和张艺谋都提到过,人物才是谍战题材影视作品的核心。全勇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把人写好,才能更好地打动观众:“如果观众对这个人物建立了兴趣,建立了情感,这个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牵动观众的情绪。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法宝。”但如何建立情感,牵动情绪,导演兼第二编剧的张艺谋有自己的坚持:“洒狗血,很多人都会。我要的是隐忍,在隐忍中戳中观众的心。”譬如张译饰演的张宪臣,这个四人行动小队的带队者从头“冷酷”到尾,既能经得住残酷的电击酷刑,也能在生死关头断然决定牺牲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全我方力量。但他也有唯一的软肋,那便是流落在哈尔滨街头不知去向的一对儿女。全片只有三处,张宪臣流露出了自己的“软弱”。第一次,他跟刘浩存饰演的搭档小兰,第一次说起儿女的故事,眼神里难得地露出了柔情。第二次,他在摆脱敌人追踪的紧要关头,因看见一个形似自己儿子的小叫花子,竟忍不住停下脚步,导致最终被捕。第三次,他在决定牺牲自己后,对周乙交代完任务,周乙问他“还有吗”,他笑着补充了一句:“还有一件小事,马迭尔宾馆前面的小叫花子里头有我和王郁的孩子。”
秦海璐饰演的王郁同样克制而丰满,片中该角色的两场哭戏颇为动人:一次是听闻丈夫张宪臣被捕,她躲在医院洗手间,死死咬唇,无声痛哭;另一次是影片最后,失去丈夫的王郁终于见到了五年未见的孩子们,在雪地里等成一个雪人的她笑着流泪。
值得一提的还有饰演关键角色周乙的于和伟,他演出了游走于黑白、生死、良知与伪装之间的复杂性和层次感,很多观众对他在这部戏中的表现评价之高甚至超越了第一男主角张译。
张艺谋曾说,拍这部片,他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当导演的都知道,群像戏最难的是要所有演员都演好。每个人都要有点、有面、有个性,无论戏份长短都要有完成度,还要出彩。”为此,他在拍摄现场放上七八台监视器,“我的任务就是守着它们,迅速捕捉到每个演员的点,看它们是不是我想要的,尽量作出正确的决定”。他尤其赞美张译的表现,以张宪臣被电击的酷刑戏为例,张艺谋说:“该是什么样,谁也没见过,这考验的是一个演员把想象力转化为肢体语言的能力。”他笑称,外界都说张译近年来在各种电影中奉献了“教科书式的表演”,那么这一场绝对也算得上,“以后哪个演员要演被电击,都可以参考他”。
继《一秒钟》后再度亮相张艺谋作品的“谋女郎”刘浩存,是演员中最受争议的一位。有观众评价其演技稚嫩,“感觉像是一群大学生中的小学生”。还有网友认为,她扮演的小兰是四人行动小组中风格最跳脱戏外的一个,这是电影本身角色设置的失败。后者的观点与去年《一秒钟》上映后的部分主流观点相似,当时有评论认为,刘浩存眼睛太大、眼神过分清澈,并不符合角色历经沧桑的背景。如今,刘浩存饰演的小兰同样被指“不像是一名受过特殊训练的地下党员”。对此,也有观点认为,这并非剧本的失误。相反,在极端故事情境中设置一位与复杂环境完全相反的纯真型人物,恰恰是张艺谋式叙事的特点与独有的仪式感。
风格反套路
雪一直下,极冷碰上极热
很多人会有“去影院看谍战片是否值得”的疑问,但看过《悬崖之上》的人,应该不会对该片的大银幕质感感到失望。影片的风格颠覆了张艺谋过去众多影像作品里对浓烈色彩的偏好,以接近黑白的凌厉感拍出了敌我斗争的你死我活。但是,张艺谋对于奇景的喜爱依旧被保留,在该片中的表现便是:几乎所有室外戏,天气都是大雪纷飞。对此张艺谋给出的解释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写牺牲,所以我要塑造一种凛冽而严峻的氛围,这样才能达到人物刻画的力量。”为此,他们“在最冷的季节去最冷的地方”,有些野外戏,雪甚至厚到演员都走不动道儿。“北风吹着演员的脸,发红甚至发白,每一句台词都带着白色的哈气,这种感觉特别可贵。”张艺谋事后回味,“这种电影的真实质感才是最值钱的。”
室内戏,张艺谋则格外注重在封闭空间里展现紧张感和对抗性。例如火车上的冲突戏,空间小得三个人物堪堪转得过身。最后,这场令人窒息的对抗以窗户被打破、坏人被扔出车厢外告终。此外,几场正邪双方在哈尔滨市区的巷战,也充分利用空间感对观众的情绪加以影响。
张艺谋作为老导演的匠心,在《悬崖之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譬如,他为影片1:1复原了一条哈尔滨中央大街,这让身为哈尔滨人的张译异常激动,甚至不顾“剧组纪律”,偷偷拍了两张片场照片给自己的爸妈看。编剧全勇先则透露,他在探班时,曾亲眼见到张艺谋在拍一个空镜头时,为了等一阵风,足足站着等了两小时——整个过程中,当时快70岁的他都自己爬在高高的架子上,令人为之捏汗。
《悬崖之上》的台词足够简洁,这一点便将影片和大多数谍战题材作品区分开来。用张艺谋的话来说便是,他要的是“人物的每句话、每个表情、每个几乎看不出来的点头,演员的眼睛里都有内容”。因为这些,才是观众能通过大银幕而不是小荧幕看清的。
早年间张艺谋屡被批评“形式大于内容”,但如今,张艺谋再怎么追求形式,都似乎没忘记故事才是最重要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反复强调:“说一千道一万,一部电影好不好、大家喜欢不喜欢,还是要靠故事好。故事天大地大,所有其他的东西只不过是‘贴’在故事上。”他形容,《悬崖之上》便是一个“极冷碰上极热”的故事。后面的话他没说完:冷的是时代和环境,热的则是信仰和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