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机器人企业华志微创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同晟资本领投,和盟创投跟投,华兴Alpha任此次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市场推广、推进在研产品的临床研究,以及扩大产能。此前,它还曾获得过天士力资本领投的5000万元首轮融资。
现阶段,华志微创专注于神经外科手术和腹腔介入手术类型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生产,现已有19年的技术积淀,36氪曾对其做过详细介绍,目前其核心产品为神经外科导航定位手术机器人——“CAS-R-2 型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系统”。
据了解,CAS-R-2 所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患者无需头戴框架设备,只需用显影定位Mark作标志点固定在患者头上即可进行后续操作,从而可解决框架手术(即传统手术)人群窄及不适用于婴幼儿和其他不适人群的问题,并且具有定位准确、手术精度高等特点,避免了手术死角。现下,该技术已成为国内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主流发展趋势。
CAS-R-2 型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团队供图)
根据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卫纲的介绍,目前CAS-R-2 已经可以辅助医生完成脑出血、脑脓肿、脑活检、颅内异物、颅内肿瘤内放疗、化疗囊植入、脑内核团毁损、颅内电极植入(DBS/SEEG)、辅助显微镜手术(定位)和辅助脑室镜手术(定位和把持)等多类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
张卫纲表示,截至目前,CAS-R-2 手术机器人4次通过NMPA注册,并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目前已在近百家医院完成装机和使用,包括华山医院、宣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天坛普华医院、郑大一附院等,现已完成近10万例上市后的临床验证,尚未有一台手术有不良事件,证明了其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当前,国内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几乎要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其高昂的设备价格和手术费用,难以普及到基层医院;现阶段,像华志微创这样的国内厂商主要是以价格优势在进行市场替代。
据张卫纲介绍,目前华志微创的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为100%全自主研发,并已申请33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且采用相对较低成本的无框架从动式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能将整机售价控制在法国ROSA(1500万人民币左右)的30%以内。另外他指出,相对于更前沿的无框架主动式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从动式”技术十分成熟,在临床上保证精度在0.8mm的条件下,还具备操作简单易学、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人群广等特点,市场已进入成长期。
张卫纲还表示,临床应用范围也会是CAS-R-2的一大亮点,像ROSA的产品主要落地在超大三甲医院,用于开展SEEG、DBS复杂手术,但因价格昂贵而不能大规模推广,尤其是基层医院;而华志微创生产的手术机器人除了能支持SEEG、DBS手术,也能支持一二级医院医院开展脑出血、活检等常规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华志微创为了优化成本结构,目前也在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进行定制开发,包括针对脑出血等急救需求的便携式机器人(研发完成,2019年上半年进入型式检验);针对介入诊疗的腹腔超声介入手术机器人(研发后期阶段,2019年下半年样机型式检验);使用更灵巧的七自由度智能型机器人(2019年中完成样机型式检验),以及配套的耗材和配件技术方案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是,整个医疗机器人行业还处于市场培养期,得先让医生建立起认知和信任才能规模发展。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例,它从1995年成立公司将成果转化、2000年拿到资质,到2004年开始实现收入,相当于花了9年的时间来等来市场的初步成熟;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同样面临类似问题。
张卫纲坦言,CAS-R-2从刚开始卖第一台设备时非常困难,但得益于ROSA前期在国内所做的市场教育,CAS-R-2 的商业化进程比预想要快,已完成近100套的装机量;他透露,公司预计2019年能实现近500台手术机器人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销售。
从整个行业端来看,中国有很好的临床条件,患者样本多、医生手术量大,进口产品由于销售和沟通机制原因,国外厂家往往很难满足医生很多细节上的需求;由于价格问题,它们也无法下沉到基层。随着技术的成熟,国产手术机器人近年来也在崛起。与华志微创类似,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进展的品牌还有华科精准、术凯等。其中华科精准的产品也在2018年底通过NMPA审批准产。
华志微创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于2017年01月20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荣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健康咨询、健康管理(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销售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机械设备、医疗器械I类、II类;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应用软件服务;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的银行卡中心、PUE值在1.5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软件咨询;产品设计;基础软件服务;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