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工智能公司「数坤科技」宣布完成2亿元B轮融资,由创世伙伴资本领投,上一轮投资方晨兴资本、华盖资本以及天使投资远毅资本继续跟投。本轮融资后,「数坤科技」将加大研发投入,覆盖更多临床场景,从心脑疾病延伸至肿瘤和神经系统等其他病种,覆盖心、脑、肺、乳腺、前列腺等重要疾病和临床场景。
36氪此前曾有报道,该公司于2018年7月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晨兴资本联合领投,天使轮投资人远毅资本继续跟投。
根据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的数据,中国心脑血管患病人数超过2.9亿,每年死亡人数高达300万,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这类病种痛点明显,基层缺乏诊疗能力,诊断流程相对繁琐,耗时耗力。然而心脑血管疾病的AI影像技术门槛很高,对算法模型和数据质量要求很高,目前行业内鲜有竞品出现。
「数坤科技」自研了AI三维重建、血流动力学分析、手术智能规划和导航等在内的核心技术,于2018年中全球首推了心血管人工智能影像平台,并于2018年下半年实现了“秒级”后处理结果和狭窄诊断率双90%。
「数坤科技」CEO马春娥表示,数坤科技之所以从心血管切入市场,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在所有病种中致死致瘫居首,医患需求非常明显。心血管领域是技术门槛最高的病种之一,行业内鲜有人涉及,这也是数坤技术水平的证明。凭借数坤创造的智能医疗价值,我们有更强的技术优势来覆盖更多医疗场景,达成全病种的AI影像。
领投方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表示:“数坤科技目前在心脑血管疾病AI市场中,市场份额第一,这证明其洞悉市场需求、切中市场爆发点、解决市场痛点的能力,让我们相信数坤科技有实力成为医疗影像AI市场的头部公司。”
从落地情况来看,「数坤科技」心脑血管疾病AI已在国内百余家医院实现端到端全流程使用。同时,冠脉FFRCT辅助评估系统、主动脉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头颈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全系血管AI产品,也已在数十家医院开始测试,多数医院已进入采购流程或明确表示购买意愿。
至于「数坤科技」的技术能力,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认为:“在选择医疗AI化的投资机会时,我们一直试图寻找具备医疗行业know-how、同时也掌握最新AI技术的跨界团队。数坤创业团队来自IBM与GE,对to B的医疗服务市场有深入的理解,在2018年,增长速度和产品在医院里面落地速度也超出我们的预期。”
目前,该公司正在构建三大AI产品线——数坤智慧影像平台(应用于医生日常临床工作)、数坤智慧科研平台(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建立的疾病研究平台)、数坤智慧科室管理平台。
数坤智慧影像平台方面,「数坤科技」和多家三甲医院联合启动了在多个领域的AI产品研发,包括脑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灌注、动脉瘤等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解决方案,肺结节、胸部疾病、乳腺癌、前列腺、腹部等在内的肿瘤解决方案,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
数坤智慧科研平台方面,该公司已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全国数十家医院,开展了冠脉CTA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多中心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该公司与国际心血管医院合作,开启了全球多中心科研项目,并与多家医院联合申报了各级别科研课题。
对于本次投资,创世伙伴强调:“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瞄准能够将技术率先落地、在大场景中满足真实需求的团队和项目,并在医疗AI领域加大发力,因此十分看好数坤科技。”
华盖资本医疗基金执行总经理孟楠表示,“2019年医疗AI行业或将迎来洗牌期,数坤科技专注于心血管领域,避开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肺结节等项目,产品在医生使用率以及医生评价方面均彰显其优秀的商业化前景。其次,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的注册逐渐明晰,未来能够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产品的企业将形成壁垒,数坤科技在产品注册进度方面位列第一梯队。”
正值资本寒冬,在数坤所处的人工智能医疗影像领域,2亿元B轮不算小数。更何况,仅在半年前,数坤才刚刚完成亿元A轮。
数坤的吸金实力并不仅仅体现在数额方面,还在于其投资方展现出很强的继续加码意愿。数坤的A轮由华盖资本、晨兴资本联合领投,天使轮投资人远毅资本继续跟投。本次B轮除新增的领投方创世伙伴资本外,前期投资人也全部跟投。
资本青睐的背后,必然是场景的广阔、技术的扎实、创始团队优秀的背景和强执行力,这些在数坤身上都有所体现。
马春娥
雷锋网了解到,在人才方面,数坤的创始团队来自IBM、GE、西门子等国际科技巨头的医疗团队,受过高视野的系统化训练,在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点上具备充足的经验积累。
成立两年来,数坤已在心脏影像智能诊疗领域建立先发优势,成为该领域医院装机量最多、产品使用率最高的医疗AI公司。
同时,在保证心脏影像领军地位的前提下,数坤将业务布局延伸至肿瘤和神经系统等其他病种,已覆盖心、脑、肺、乳腺、前列腺等重要疾病和临床场景。
从心脏做起
「我们看到的大方向还是医疗行业的智能升级,希望打造未来的『数字医生』。」马春娥眼中的数字医生,应该是兼顾内科、外科、影像科等所有科室,覆盖心脏病、神经系统、肿瘤等所有疾病,既能阅片,又能看病历,甚至能结合基因信息进行诊断的全能医生。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机器人医生。」马春娥说,「然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件特别大的事,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数坤科技的第一步,从影像科医生做起;打造影像科医生的第一步,从心脏影像做起。「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相对于其他人工智能技术来说更加成熟,另一方面,心脏问题所影响的人群基数大。」马春娥表示,数坤在选择切入点时,主要考虑临床大场景。
据雷锋网了解,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总患病人数已达近三亿人,且致死率远高于癌症,每五个因病致死的病人中,就有两个是因为心血管问题。「我们这个行业做的是医疗供给,核心是解决医生资源紧缺的问题,所以当然要从临床场景出发。」马春娥说。
她告诉雷锋网,这样的大场景其他公司并不是没看到,但却鲜少有公司真正迈出这一步。马春娥认为,这块蓝海的保留主要由于数据难于获取、模型需重新搭建以及医院资源存在限制。「心脏不像肺部和糖网,有几十万的公开数据集,有各种开源模型。」马春娥说,「要做心脏影像,从算法到数据都要从零开始。」
要获取数据,首先要找到合作医院,取得数据后还要考虑标注和标注质量的问题。加之没有开源算法,整个模型需要重新研发。另外,马春娥谈到,肺结节、糖网等平面病灶的检测和分类是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领域应用的第一阶段,业内伙伴也取得了落地成果。心脏影像的处理和诊断,是基于三维重建图像进行,数据和算法要求会更为严格。
从零开始
为了攻克心脏影像分析这一难题,数坤选择扎扎实实地从底层基础设施开始做起。
为了获取数据,数坤以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和医院取得合作。「北京友谊医院是我们第一家合作医院,也是革命友谊最深的医院。」马春娥回忆道,「当时我们还没有成熟的产品,但是友谊医院的主任和院长对人工智能抱有非常支持和看好的态度,给我们一个起步的平台。」
除友谊医院外,经过两年的积累,与数坤科技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医院已达数十家,包括安贞医院、阜外医院等,覆盖北京、上海、武汉、河南、河北等全国多地。马春娥介绍道,数坤挑选各家医院的优势科室建立联合实验室,因此地域跨度较大。并且由于地域跨度较大,数坤可以触达不同地区人口的医疗数据,使得数据更加多样化,模型更具普适性。
数据来之不易,为了保证标注的准确性以及和算法的契合度,数坤自研了一个数据开放平台。平台包含数据标注、质检在内的多种工具,医生的标注行为以及图像的共享、传输都在平台上进行,配合平台运转的还有数坤自己搭建的数据中心。此外,数坤还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制定图像标注标准,并对医生的标注成果进行考核。目前,数坤已积累来自数万名患者的标注数据。
在算法的构建过程中,数坤的工程师借助联合实验室驻扎在医院现场办公。在马春娥看来,这样做的优势很明显。第一,工程师能向医生取经,真正理解医生问诊的过程,并将医生的诊断思维融合进系统中;第二,工程师和医生工作在一起,有助于取得医院的信任;第三,版本迭代响应更快,目前数坤产品的小版本迭代可在一天之内上线。
数坤在产品研发上肯下苦功夫,马春娥认为,这得益于团队成员在国际巨头的工作经历带来的高视野,「有些公司拿着开源的算法和数据集,训练个模型就去卖了,这样作坊式的公司未来基本不会有生存空间。」
起跑两年来,数坤先后研发出包括冠脉CTA智能后处理、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评估在内的近十种心血管疾病诊疗产品。
对于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马春娥表示,在心脏影像领域数坤是先行者,同时也看到了不少行业伙伴在积极探索。她表示,数坤并不排斥竞争,反而非常欢迎,「大家一起做才能把市场做起来,为病患提供更多价值。」
从1到N
在心脏影像领域取得时间壁垒后,数坤的产品布局已不再局限于心脏。
「患者拍一张片子,虽然临床上医生会针对患者主诉的问题重点诊断,但在其他部位看到问题也有告知患者的义务。」马春娥说,「为了诊断心脏拍的片子,看到肺部有问题,也是需要告知患者的。」
因此,从心脏到心胸,在马春娥看来是临床需求推动的产品布局扩张。
心胸之外,数坤又将触角延伸至颅脑和神经系统,马春娥认为这些系统的影像诊断在技术上和心脏很相近,「都是看血管的,是技术层面的自然延伸。」
马春娥介绍,目前数坤已和多家顶级三甲医院联合启动了在多个领域的AI产品研发,包括脑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灌注、动脉瘤等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解决方案,以及包括肺结节、胸部疾病、乳腺癌、前列腺、腹部等在内的肿瘤解决方案,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打磨阶段。
除医疗影像相关技术外,数坤在自然语言处理、基因测序、手术机器人等方面也在积极布局,希望在技术成熟落地时能够有所准备和积累。
着眼未来,马春娥表示,本轮融资为数坤提供了更多弹药,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另外,马春娥透露道,数坤的部分产品有望在2019年获得医疗注册三类证,取得销售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