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最震撼也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恰是来自李玩的随口一问: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狗十三》被称为近几年最佳青春片,然而影片中并没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奢侈品牌或者什么惨绝人寰的青春事件,只是从原生家庭里一点点延展出的成长裂变,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相处模式与教育习惯,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扮演充满爱意的“对你好”,最后却成为一场集体“谋杀”。
并非耸人听闻,却真的细思极恐。
影片的时间跨度很短,基本就是从弟弟出生到2岁生日前后,但从十三岁的李玩身上却映照出大人的一生,这个“一生”,也并非时间,就像我们经常会说“他那个人一辈子就那样”,“一辈子”在这句话中并不是时长,“就那样”才是重点,“就那样”指的就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李玩是影片的主人公,先说说她名字的由来吧,爷爷在给孙子郑重其事取名的时候说了,因为李玩是女子,所以当时取名的时候随便地就取了一个——重男轻女,从李玩的爷爷奶奶到父亲继母,无疑都是认同的。
再说说学习,李玩爱好物理,特长也是物理,但在老师的主张下,被父亲强硬地调换成了英语,因为老师说了,兴趣可以改变,而且如果成绩好,极有可能得到上高中的名额。
再说一下生活环境,李玩父母离异,她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全家人怕她太敏感,连继母给她生了弟弟的消息都不敢和她说。故事的起因是那只叫爱因斯坦的狗丢了——父亲送来一只狗,爷爷奶奶秉持家里不能养牲畜的观念,对这只狗充满了排斥,李玩也一样,听说是父亲送的,一开始也充满了厌恶,但深夜里小东西的可怜神态深深触动了她,因此被留了下来,并得到爱因斯坦的名字。
现在,这只和自己同病相怜的小狗丢了,可以想见,李玩的内心是崩溃的,为了寻狗,全家也被搅得鸡犬不宁,爷爷还因此被李玩推倒摔伤,然后,重头戏来了,在继母的提议下,全家人给她找来了一只新的“爱因斯坦”。
这是李玩第一次对“大人”感到愤怒,因为愤怒,当全家人指着那条狗说这就是“爱因斯坦”的时候,她终于爆发了第一次反抗,痛哭,冷战,摔碗,甚至喝酒晚归,在她的认知范围里,是无法接受这只假 “爱因斯坦”的。
李玩就是在那次喝酒晚归的路上,向高放问出了那句: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李玩第一次在旱冰场见堂姐和高放蒙头激吻的时候,显然是震惊的,或许她以为过,那就是“大人”吧,但当她面对那些指鹿为马的爷爷奶奶还有继母的时候,才知道“大人”原来是这样的。但她还是太天真了,她没想到,接下来还有打到她低头认错道歉的父亲“大人”呢。愤怒是因为她无法理解,所以,当她被打之后,才会由愤怒转为恐惧,她糊涂了,到底谁才是错的那个人呢?或许自己真的错了?
影片用一场洗澡的戏,表达了李玩此时这种迷惘、恐惧与伤心,那幼小的身躯哆哆嗦嗦在蒸汽里被遮掩出成人的美感——就这么赤裸裸地长大了?
再一次的成长,是她在教室里看到同学因为一只蝙蝠的闯入引发的狂欢,老师击落了那只闯入者,并冷静地将其抛于窗外,这让她对另一个闯入者,那只假的“爱因斯坦”生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如果说第二只“爱因斯坦”是自己尊严的闯入者,那么自己又何尝不是这个家庭的闯入者?李玩终于第一次心甘情愿地承认了那只狗就是“爱因斯坦”。
一个人一旦接受成长,就会始终成长。
李玩笑着出现在弟弟的生日宴会上,试着融入这个和谐家庭;笑着举杯和爱好学习的伯伯喝酒,尽量表现得知书达礼;笑着阻止有糖尿病但想吃南瓜的爷爷,终于学会了关心亲人;笑着向父亲汇报英语考出了好成绩,努力让父亲以自己为荣……在影片的最后,李玩含笑吃下叔叔特意点给她的那一份红烧狗肉,她也终于成为和他们一样的“大人”了。
终于,有一天她和堂姐在街头遇到真正的爱因斯坦,但爱因斯坦却没有认出她来,而她,也因为没有被认出而感到庆幸。此时,弟弟正在滑冰场里接受教练的训练,尽管那训练看起来有些冷酷,但所有人早就一脸的麻木。
他们,就是大人了。